苏伟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该病病情缠绵,愈后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1]。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结肠汤内服外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 70例。观察组中男 36例,女 39例;年龄22~68岁,平均36.7岁;病程 6个月 ~l5年,平均(7.5±5.4)年。对照组男 38 例,女 32例;年龄23~67岁,平均35.9岁;病程 5个月 ~l4年,平均(8.6 ±5.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分级、病变部位及例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观察组:(1)内服自拟结肠汤:马齿苋、芦荟各15克,车前草、金银花炭、赤芍、木香、乌梅肉、五倍子、儿茶、白头翁各10克。加水煎成300~500ml,口服100ml/次,日二次。(2)剩余药液混匀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30天,即结束治疗。对照组:(1)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每次1g,每天4次;(2)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1%奴夫卡因10ml,加入温水配成100~200ml溶液,混匀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30天,即结束治疗。
3.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无临床症状,大便正常,大便次数少于2次/天,结肠镜检查无异常。有效:症状改善,结肠镜检查病变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均无变化。
4.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6例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对症处理,不良反应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和直肠黏膜炎性和溃疡性病变。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表现特征为持久的反复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含脓血及黏液,大便致病菌、阿米巴等检查阴性,结肠镜检可发现肠黏膜充血、糜烂、溃疡出血等,予以抗生素、抗阿米巴治疗无效[2]。中医学认为本病以大肠湿热壅滞及日久多瘀为病机特点,属于"泄泻"、"久痢"范畴。药理研究表明[3],五倍子、儿茶、白头翁、金银花炭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促进伤口愈合及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赤芍味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消肿功能。《开宝本草》云"芦荟,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浊、和梳垢、封丁肿",为辅药。车前草味甘性寒,可清热利水化湿、消除湿热壅滞;乌梅味酸涩性温,有收敛涩肠止泻功能,可缓解马齿苋、车前草的偏寒,二者均为佐药。使用灌肠治疗,使药物直达病灶,通过直肠下静脉丛吸收,减少肝脏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避免胃、小肠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减少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4]。总之,本疗法通过消除病因,提高自身免疫机能,修复病理损伤,从而达到愈合溃疡的目的。
1 艾中立,钱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8,10(2):92-93.
2 陈晓娟,邓长生,黄梅芳,等.16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和内镜检查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09,14(1):48-49.
3 崔勇.溃疡性结肠炎57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8,31(13):17-18.
4 陈琴蓝,陈娟娟,倪小英,等.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的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19(9):8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