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春 张国利 曾湘良 朱勇 刘芳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10% ~15%,是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多个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发现,部分患者早期血肿继续扩大,也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1-2]。明确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患者均于入院时行头部CT检查,复查头部CT血肿扩大超过33%[3]为血肿扩大组,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0~82岁,平均(61.3±4.2)岁。无血肿扩大者为非血肿扩大组,共86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38~80岁,平均(59.7±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1997年中华神经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4];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血压≥140/90 mmHg;内科保守治疗维持72h以上。入选患者均经头部CT确诊。剔除标准:其他非高血压原因所致的脑出血;早期死亡或行外科手术者;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影响预后者。
2.所有患者于入院时行头部CT检查,入院后24,48h复查头部CT,根据多田公式(出血量=л/6×长×宽×层数)计算血肿大小,破入脑室的血液因难以计算出血量而不予计算。
3.所有患者均记录门、急诊就诊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4.根据头部CT判断血肿部位,血肿呈类圆形或肾形者为形态规则型,多角分支、分隔、密度不均匀者为不规则型。
5.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在124例高血压脑出血中有38例发生了血肿继续扩大,血肿扩大发生率为30.65%。
2.血肿扩大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发病6 h内出现血肿扩大14例,占40%;6~24 h 20例,占35.71%;24~48 h 3例,占 16.67%;48 h 1例,占 6.67%。24 h内血肿扩大占了全部病例的75.71%(见表1)。
表1 不同发病时间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
3.血压:两组血压比较,血肿扩大组收缩压≥180 mmHg比例52.63%,明显多于非血肿扩大组19.77%;血肿扩大组舒张压≥110mmHg比例47.37%,明显多于非血肿扩大组23.26%(见表2)。
4.血肿扩大与血肿部位的关系在血肿扩大的3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19例,占50.00%;丘脑出血 13 例,占34.21%;脑叶出血4 例,占 10.52%;小脑出血2例,占5.26%。
5.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的关系血肿形态规则者88例,出现血肿扩大20例,占22.73%;血肿形态不规则者36例,出现血肿扩大26例,占72.22%。统计分析有差异(P<0.01)
Herbstein等[5]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肿形成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脑出血发病后一段时间内仍有血肿扩大现象。而血肿扩大具体病理生理过程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血肿扩大是由于同一破裂血管的持续出血或再次出血,也有人认为是不同血管或多个血管出血造成的[6-7]。脑出血后血肿形成血凝块使血浆中凝血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增多,导致血肿周围组织炎症,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局部凝血功能紊乱,导致小静脉再次出血[8]。
1.血肿扩大发生率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发病6 h内最高,6~24 h明显减少,24 h后很少发生[9]。本实验6 h和24 h内血肿扩大发生率相似,但明显高于24 h以后;24~48 h仍有较高的发生率,48 h以后明显减少,提示血肿扩大多发生在脑出血发病后早期,防止血肿扩大的措施应尽量在脑出血发病的早期使用。
2.血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 这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本实验发现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患者不容易发生血肿扩大;当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容易发生血肿扩大。表明血压越高,发生血肿扩大的可能性越大,这与脑血管的特点和脑出血的病理变化有关,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持续的高血压会导致血液成分持续经血管破口外渗,不利于止血。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避免血压过高,有利于防止血肿扩大,但也要注意避免血压太低,脑灌注不足也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3.血肿的部位和形态与血肿扩大的影响 有文献提出基底节、丘脑部位临近脑室系统,发生血肿后由于脑室的支撑力较差,导致血肿压力梯度增大而难以止血以及血肿易破入脑室,故容易发生血肿继续扩大[10]。本实验中血肿扩大发生的部位也以基底节(50%)、丘脑(34.21%)最多,与上述观点呈一致性结论。本研究中血肿形态不规则主要表现为呈多角分支、分隔、密度不均匀 ,其血肿扩大发生率为72.22%,明显高于血肿形态规则的22.73%,表明血肿形态不规则、可能是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子。
4.其他因素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还有很多,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III、抗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异常,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口服抗凝药物、早期使用甘露醇,也可能是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因素。了解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更好、更早地采取措施,减轻因血肿扩大导致的病情加重。
表2 两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1 Qureshi AI,Hanel RA,Kirmani JF,et al.Cerebral blood flow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surg Clin N Am.2002;13(3):355-370.
2 Schellinger PD,Fiebach JB,Hoffmann K,et al.Stroke MRI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s there a perihemorrhagic penumbra[J]?Stroke.2003;34(7):1674-1679.
3 Brott T,Broderick J,Kothari R,et al.Early hemorrhage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 1997,28(1):1-5.
4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4.
5 Herbstein DJ,Schaumberg HH.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itial hemorrhage and rebleeding using chromium Cr 51 - labeled erythrocytes[J].Arch Neurol.1974;30(5):412-414.
6 Kazui S,Minematsu K,Yamamoto H,et al.Predisposing factors to enlar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J].Stroke.1997;28(12):2370-2375.
7 Mayer SA,Lignelli A,Fink ME,et al.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 forma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PECT study[J].Stroke.1998;29(9):1791 -1798.
8 Xi G,Wagner KR,Keep RF,et al.Role of blood clot formation on early edema development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1998;29(12):2580 -2586.
9 李铁山,韩肿岩.脑出血继续出现及其影响因素[J].国外研究.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2):95 -96.
10 周俊山,张卫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