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最为严重的为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此种疾病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1],尚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在耳鼻喉科已得到广泛应用。现已应用于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治疗中。本组收集自2006年来我院收治的28例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28例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8.7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9个月;双耳发病者2例,其余均为单耳发病。患者入院时主诉均为患耳反复流脓,外耳道潮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伴有耳鸣及闷胀感者13例,占46.4%;伴有听力轻度下降者9例,占32.1%;耳痒者14例,占50%;伴有耳痛者8例,占28.6%;经细菌培养发现感染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患者26例,占92.9%。敏感药物为头孢菌素。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者16例,占57.1%;常规治疗者12例,占42.9%。
患者常表现为患耳流脓,大部分患者听力无明显改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传导性耳聋。内镜或显微镜检查可于鼓膜表面或外耳道深部见及颗粒状肉芽肿,颞骨CT检查乳突显示为正常或慢性炎症;鼓膜增厚或正常。
以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为基础结合各项检验结果对患者病情作出明确诊断,常对患者行声导抗、而内镜检查、颞骨高分辨CT,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等。
根据是否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χ2对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术前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非那根25mg。用3%的双氧水在显微镜下冲洗外耳道2~3次,用1%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耳道皮肤,用1%的地卡因麻醉鼓膜表面,待麻醉显效实施手术。对双耳均有病变者,为减少病人痛苦,均用一次手术进行治疗。肉芽弥漫整个鼓膜者,将鼓膜上皮层整层剥脱。病变发生于鼓膜紧张不者,用刮匙刮出肉芽,一般超过病变范围2mm。对照组在直视条件下行刮出术,其麻醉方法与术中注意事项同治疗组。患者术后连续3d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待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统计表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连续2周镜检鼓膜标志明显;好转:耳内有少量分泌物较治疗前缓解,镜下可见鼓膜表面仍可见及少量肉芽;无效:症状未见减轻或症状加重,镜下可见病变范围扩大。治疗和好转均记为有效。
2组患者经治疗均取得一定效果,由于采用积极抗炎治疗措施,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鼓膜受损破裂,行鼓膜修复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6例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尚未完全恢复外,均治愈,鼓膜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未出现术后听力下降现象。2组患者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
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又称特发性慢性鼓膜炎,是慢性鼓膜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主要特点为鼓膜表面弥漫性的肉芽性损伤,在临床实践中一般较为少见。病变常呈局限性,严重时可侵及外耳道皮肤,但不会侵及中耳。目前认为该病于细菌及真菌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变态外应所致[3]。
目前,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已应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显微外科是一门借助显微器材,放大细小组织,方便精细手术操作的专门的外科技术,其优点是通过光学放大可以清晰显示细小组织,手术准确性高;缺点:视野小,操作时易因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视野模糊。
肉芽性鼓膜炎仅局限于鼓膜表层或纤维层,未波及鼓膜黏膜层及临近组织,对手术精确度要求较高。使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肉芽的刮除,不仅可以直接插入外耳道,更接近鼓膜,且手术视野放大,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高,能清楚显示肉芽与鼓膜的关系,保证手术操作的精确性,有效提高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手术常为单手操作,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耳的解剖结构和显微器械的使用技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Neilson LJ,Hussain SSM.Management of granular myringitis:A systematic review[J].J Laryngol Otol,2007,122:3~10.
[2]张志钢,陈穗俊,刘翔,等.弥漫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2):164~165.
[3]区永康,许耀东,陈穗俊,等.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临床分型与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5(2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