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智 孙志高 许成勇 王发渭 陈利平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丧失为主要症状的情志障碍性疾病[1],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人类死亡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女性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疾病[2]。中医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舒郁宁心汤是临床应用多年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验方,本实验对造模成功后的抑郁模型大鼠用舒郁宁心汤进行药物干预,并以氟西汀作为对照,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1.1 动物健康 SD雄性大鼠 70只 ,体质量(200±20)g,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许可证编号:SLXK京2009-0007。饲养于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啮齿类动物实验室,温度(22±2)℃,12/12h 昼夜节律。
1.2 药物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Patheon France公司产品,批号:9711B),20mg/粒,蒸馏水配成质量浓度为0.4mg/mL的药液,现用现配。舒郁宁心汤(柴胡、郁金、栀子、茯神、枣仁等药物组成)由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提供,上药浸泡、煎煮,过滤,于80℃恒温水浴中浓缩至含生药5g/mL药液,4℃冰箱保存备用。
1.3 试剂与仪器甲醛、二甲苯及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华东试剂厂。全自动真空脱水机(LEICA ASP300)、组织包埋机(LEICA EG1140H)、石蜡切片机(LEICA RM2135)均为德国LEICA公司产品。光学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 BX60系统显微镜。
1.4 分组及造模7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记为0周),自由摄食和饮水,期间进行糖水训练(1瓶1% 糖水饮用24h,1瓶1%糖水和1瓶纯水饮用24h)。在0周结束时用敞箱(openfield)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造模方法: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抑郁模型[3]并稍加改进。正常对照组每笼饲养5只,正常饮食、饮水,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每笼饲养1只,并接受21d慢性应激刺激,包括:禁水(24h)、禁食(24h)、夹尾(1min)、电击足底(20V,1s/次,间隔 1min,共 20次)、冰水游泳(4℃,4min)、倾斜笼子(45°,12h)、转换昼夜节律(24h)、制动(2h)、热刺激(40℃,5min)。 每天随机安排 1~2 种刺激,每种刺激重复2~3次。
1.5 给药方法舒郁宁心中药组和盐酸氟西汀组分别按正常成人(60kg)-大鼠(200g)体表面积折算。正常对照组不给药,模型组每日灌胃2mL生理盐水、中药低剂量组每日灌胃舒郁宁心汤2mL(含生药0.5g)、中药中剂量组每日灌胃舒郁宁心汤2mL(含生药1.5g)、中药高剂量组每日灌胃舒郁宁心汤2mL(含生药5.0g)、氟西汀组每日灌胃含盐酸氟西汀0.4mg/mL混悬液2mL。于第22日起连续给药3周。
1.6 敞箱实验敞箱装置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底面为75cm×75cm的正方形,并被等分为25个等边方格,周围有高45cm的周壁。将大鼠置于中心方格内,观察大鼠在3min内穿越格数(三爪均进入的方格方可记数,为水平运动得分)、后肢直立次数(两前爪腾空或攀附墙壁,为垂直运动得分)。每只大鼠进行1次测定,每次3min。由2位观察者打分,取均值。分别于0、21、42d测定。
1.7 标本采集与检测(1)体质量。 分别于第 0、21、28、35、42日晨8:30测定每只大鼠体质量。(2)进食量。 分别于0、4、5、6周测定每只大鼠进食量,第1日禁食24h,第2日晨8:30每只大鼠加食物50g,第3日晨8:30称食物余量,计算24h摄食量。(3)糖水消耗。分别于第0、4、5、6周分别测定其1%蔗糖水摄取量。大鼠先禁水24h,然后每笼放定量的蔗糖水和纯水各1瓶,1h后交换位置,测定2h内糖水和纯水摄取量。(4)病理组织检测。实验周期结束后将所有大鼠用10% 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暴露心脏,用约250mL生理盐水(37℃)经升主动脉灌注冲洗后,灌注4%多聚甲醛溶液(4℃,pH7.4)200mL,直至动物四肢僵硬。断头取脑,脑组织置于10%甲醛溶液中24h。脑组织取材后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片厚4μm),脱蜡至水,苏木素染色3min,自来水洗,1%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反蓝,伊红染色2min,稍水洗,过梯度酒精,二甲苯透明5min×3,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1.8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进行正态性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体质量、进食量及行为学各组大鼠造模前体质量、进食量及行为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后,模型组、氟西汀组及中药组进食量减少,糖水消耗减少,体质量增加缓慢,敝箱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均显著降低,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药物干预后,氟西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均得到显著改善,氟西汀组及中药组敝箱实验得分、垂直得分显著提高,糖水消耗增加,体质量增加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各组敝箱实验法评分结果比较 (分,±s)
表1 各组敝箱实验法评分结果比较 (分,±s)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组 别 n 0周 3周 6周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正常对照组 10 66.83±4.62 25.33±3.44 60.00±4.98 26.83±1.84 62.00±2.37△ 25.00±2.10△模型组 10 65.88±4.09 23.00±2.73 15.00±1.60* 5.12±1.55*14.00±1.77 3.00±1.20中药高剂量组 10 67.88±5.57 22.62±2.62 15.88±2.90* 7.00±1.85*56.88±4.22△ 21.12±2.95△中药中剂量组 10 59.50±3.21 19.88±2.64 17.13±2.10* 6.12±1.96*52.75±3.41△ 20.86±2.17△中药低剂量组 10 61.88±2.75 20.38±2.62 16.00±2.93* 5.13±1.55*51.00±3.38△ 19.13±3.23△氟西汀组 10 63.89±3.69 22.11±4.01 16.11±1.76* 6.11±1.90*59.78±3.03△ 22.89±2.93△
2.2 HE染色结果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引起海马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细胞核变形和固缩,其中CA3区更加明显。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排列较整齐、密集,细胞核结构完整,清晰可见。氟西汀和舒郁宁心中药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变化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海马HE染色CA3区切片图(×400)
本实验中采用的CUMS模型是国际上公认的抑郁症模型,主要模拟了人类抑郁的快感缺乏、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探索行为能力下降、侵犯攻击能力缺陷、性行为能力下降等症状,而且据文献报道这种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状态及行为异常可保持数月[4],这就为抗抑郁剂的应用及其药效学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文献报道慢性应激损伤海马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主要表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萎缩和死亡、锥体细胞层变薄和稀疏。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海马是边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情绪、学习和记忆、行为、免疫等的调节,它的损伤在各种应激所致疾患种起到关键作用[5]。海马的损伤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通过行为学观察笔者发现舒郁宁心中药对抑郁模型大鼠产生了较好的抗抑郁效果,能提高敝箱实验行为学指标,使进食量和糖水消耗量均较模型组增加。通过对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的观察,笔者发现舒郁宁心中药组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较模型组数量多,排列整齐,致密,细胞核变形、固缩的细胞数目少。舒郁宁心中药可能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再生或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死亡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1]沈渔屯.精神病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104,426-429,958.
[2]Duman R S,Kehne J H.Depression CNS neurol disord drug targets[J].2007,6(3):161-162.
[3]Winner P,Towell A,Sampson D,et al.Reduction of sucrose preference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and its restoration by a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J].Psychopharmacology,1987,93(3):358-364.
[4]Vry L D,Schreiber R.The chronic mild stress depression model:future developments from a drug discovery perspective[J].Psychopharmacology,1997,134(4):349-350.
[5]彭贵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