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张文娟 通讯员 郭敏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翅膀的话,那么,现代服务业就是另一个翅膀。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现代服务业将能够有效地通过产业路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也许再合适不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按照“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集聚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在组织机构、政策研究、重点项目凝练、资源聚集、园区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以及战略合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它犹如一只展翅的雄鹰,已经翱翔在广阔的天际中。
时间回溯到2010年8月16日,这一天,是科技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日子。
当时,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指出,北京市聚集了61%的国家重点农业实验室、约24%的涉农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聚集了全国一流的农业高校院所,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创业氛围,具备开展农业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技术和新农机家具研发,农业高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涉农高端人才培养的优良基础。
而科技部农村中心主任贾敬敦则指出了科技城与原有农业科技园区的不同,他介绍说,科技城将采取“一城、多园、五中心”的新模式,突破原有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示范、成果转化、生产加工的传统模式,通过科技与服务的结合,聚集技术、资本、信息等现代农业服务要素,形成“两端在内,中间在外”的服务模式,实现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四大功能,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进而推动产业、村镇、区域整体功能的突破与升级。
因此,可以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是在具备完善的基础上建立的,它的成立,必将为首都世界城市建设注入新内涵,成为新亮点,并将发挥首都辐射效应,引领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如此。
一年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正按照预期的目标,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步。
首先,组织机构逐步完善,成立了由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共17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发展的重要事项,组长由万钢部长和郭金龙市长担任,这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政策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在对杨凌、辉山、武汉、重庆和上海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科技部—北京市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开展科技支撑与成果惠民工程的意见”。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科技创新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民生改善。
第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策划取得重大进展。农科城启动一年来,部市共同对接,启动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北京市启动典型科技项目15项,从籽种、食品安全、农业互联网、现代物流等几大方面,围绕“一城、多园、五中心”的产业布局,扎实推进农科城建设。科技专项引导力度不断加强。科技部启动了“十二五”农业科技计划第一期项目,共有十四个重大主题,其中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农村农业信息化、绿色储藏与冷链物流三个重大专题,以北京市为主要参加单位,聚焦农科城建设。北京市科委统筹2011年农业领域科技经费总预算1.1亿元,实施了“首都现代农业育种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农业智能装备系统化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产业培育专项”,支持农科城建设。
第四,资源聚集取得突破进展,标志性载体建设不断完善。5月31日,良种创制中心启动揭牌,对加速我国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经过前期“网联工程”项目的建设,有效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了网联机制,促进了资源共享,初步实现了面向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即将正式启动;新发地农产品现代物流科技园正在筹备建设中,不久也将正式启动,为全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
第五,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多园”规划建设加快发展。科技城先行启动了昌平园和顺义园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先导技术示范基地和全国花卉高端产业服务平台。在两园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其他区县围绕区域定位和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园规划、策划和筹划工作,形成了“通州区籽种产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园,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多园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现代服务业将能够有效地通过产业路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
第六,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成果丰硕。一年来,先后举办了“第四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中英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合作论坛”,“2011跨国技术转移北京论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球根花卉国际论坛”、 “新能源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一批涉及生物医药、农业科技、节能环保、花卉产业等领域的国际技术转移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推进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第七,战略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一是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部市会商签字仪式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了部市会商内容;二是与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将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产业促进、国际合作、科技金融、共建机制等方面进行合作;三是推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市农科院、中国农科院、大北农等单位合作,建立了航天工程育种空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第八,高端人才聚集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引导国家级工程中心、科研院所、大学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行“网络+协议”式的合作,逐步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集聚,围绕高端农业开展创新创业。目前,以邓兴旺创新团队为代表,已经引进2位“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3位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4位“中关村高聚”人才,组建了一支约200人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研发团队,高端人才聚集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此外,科特派服务产业链建设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在北京有效展开,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体系,培育法人科特派共100家,在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指导、标准化的生产经营、规模化的市场渠道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了平谷大桃产业链、通州观赏鱼产业链、房山食用菌产业链等特色优势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首都现代农业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的一个翅膀的话,那么,现代服务业就是另一个翅膀。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现代服务业将能够有效地通过产业路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就是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集聚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提出了“一城、多园、五中心”的建设目标,其中“五中心”为国家层面的高端服务平台,包括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这五个中心正是现代服务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五个服务业态。
——农业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没有信息化,科学技术学不到,信息传递不了,农产品卖不出去。农业信息化就是要通过搭建平台,推动信息应用,让涉农信息“活”起来,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年来,农科城相继启动的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网联等工程,正是为了有效地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构建全国农业科技服务网,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的数据源中心、服务源中心和物联网服务中心,解决农业科技信息孤岛问题,快速及时服务全国。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有效支持,科技创新成果,没有资本进入,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而北京是全国金融业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建立正是围绕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对投融资服务的需求,构建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探索农业科技金融运作机制,实现成果与产业资本及相关配套条件的优化组合,加快农业高端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发展农业高端产业是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必然趋势。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瞄准世界农业科技高端,集聚国内外优势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通过构建农业高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高端服务,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孵化器,着力培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首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良种研发服务。籽种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良种服务业要加强种子企业的整合,推进种苗专业化生产,做强做大良种产业,提高种业市场竞争力。良种创制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整合科技资源,以作物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为核心,培育高产、优质、抗逆作物新品种,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创新生物种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服务。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要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外高端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举办国际农业高层论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农业高端产业总部经济,实现产业规模效益。
科技和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
“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是我对科技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解。”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这样解释道。的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当中,也特别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高瞻远瞩,除了打造高端农业之外,在农业科技成果惠民方面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5月,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重点热点问题,北京市科委联合北京市农委、市商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制定发布了《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开展科技支撑与成果惠民工程的意见》,旨在发挥农科城科技创新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势,将科技成果应用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民生改善。
我们可以从一些点滴的细节中,看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在惠泽民生方面所作出的成果。
——科技改善农产品物流。发展农商对接,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创新出来的新型流通方式,也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能力、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轻城市居民经济负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依托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国际化的农产品现代物流科技园,打造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手段的农产品现代交易模式,与京郊100家合作组织、10家配送企业和10家超市对接,实现订单销售、定向配送、定制服务,降低流通成本,让农民增收,让市民受益,保障首都农产品应急供应和质量安全。
——科技支撑菜篮子建设。“菜篮子”工程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而通过科技支撑“菜篮子”工程的建设,既能让市民早日吃上价廉、安全、放心的蔬菜,又能助力菜农增收致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过实施“万亩设施科技助农增效工程”,制定了主要蔬菜作物集中育苗及生产技术规范,重点在延庆、怀柔、密云等七个区县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37个,集成应用高产栽培技术20项,大大提高了设施蔬菜效益水平。
——科技护航首都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公众信心亟待重振。要做好食品安全,就要全程监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所有环节,让老百姓随时看得清楚,才能吃得放心。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通过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8个,聚集了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机构16家,检测仪器装备达1885台套,约5.44亿元,为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检测标准、分析仪器、快速检测、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等全程服务。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依靠机制、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增效益,强化监管惠民生……这些已经不是口号和文件,而是北京市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一切,正是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正在做并且将做得越来越好的事情。
当这一切正在面前发生着的时候,犹记起去年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签约仪式上万钢部长的讲话,他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的科技城建设起来以后,不光成为农业科技交流的中心,也让我们在座的各位和北京市民不出远门就能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看到绿树成荫、瓜果成田、鲜花遍地。那时候,我们的农业科技城就不光是科技,它将美、艺术、科技以及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愿我们的梦想能够成真!”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