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荒漠化防治模式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的致辞

2011-06-15 08:48
中国农村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荒漠化治沙科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全球携手合作、开创绿色未来的大背景下,“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美丽的七星湖畔隆重召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本届论坛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责任感。作为本论坛的倡议者,我曾参加2007年的首届论坛。我高兴地看到,4年来论坛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技界与企业界的积极响应,反映了全球对治理荒漠化的高度关注和加强国际合作的共同愿望,成为荒漠化领域富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为荒漠化治理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界人士致以敬意和问候!

荒漠化是全球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人类与荒漠化的斗争,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长远大计,贯穿于人类文明演化的全过程。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1/4,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下,荒漠化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覆盖国家之多、扩展速度之快、涉及人口之众、治理工作之难,使之成为倍受关注的全球性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属荒漠化地貌,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荒漠化已经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和制约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突出因素。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沙漠·科技·新经济”为主题,搭建一个荒漠化防治技术交流和生态产业发展的高层对话平台,对于推动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共同应对荒漠化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多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科学治沙、依法治沙、综合治沙”的方针,把荒漠化防治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存条件和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举措,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资金投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部分地区逐渐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可喜景象,有的还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就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五年来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22亿元,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发展双赢的道路。

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是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支撑。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科技进步与创新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中国的科研人员和人民群众在治沙实践中,先后研究总结了“五带一体”、“引水拉沙”、“免耕留茬”、“草方格”等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成果,一些技术已在40多个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为中国乃至全球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还告诉我们,新兴产业是荒漠化治理和扶贫开发新的生长点。库布其沙漠治理所探索的产业化治沙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产业链,不仅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控制荒漠化面积近万平方公里,还实现了新兴产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的目标。中国亿利资源集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荒漠化治理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中国,还有许多像库布其沙漠这样的荒漠化防治的创举,这些实践集中体现了“一种精神”和“三种转变”,“一种精神”即本着锲而不舍的拓荒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不懈奋战;“三种转变”即荒漠化防治从单纯注重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政府全面推进,向政府服务、企业实施、农牧民参与相结合转变;从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向科技创新支撑综合防治转变。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与行动,许多过去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草木荫荫的绿色之洲。这些变化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巨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其中所彰显的科技与经济结合所产生的力量正是对本届论坛主题的一个生动诠释。

当前,中国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多重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荒漠化防治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

为实现科学发展,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任务。前不久中国政府还颁布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这一规划,未来五年我们将把治理荒漠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引领、产业拉动的格局,努力改善荒漠化地区生态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第一,坚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创新荒漠化防治的体制模式。我们将着眼于调动全社会资源共同防沙治沙,完善国家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机制,尤其是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全国参与、全民尽责、全社会支持的氛围。我们将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为荒漠化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创新荒漠化防治的技术模式。我们将坚持科学治沙,按自然规律办事,一方面扩大退牧还草,促进退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中国将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中央财政将投入130多亿元,对禁牧、休牧、轮牧给予经济补偿。另一方面突出科技支撑作用,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双管齐下。我们将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大幅提升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服务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工程。还要探索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持续提升技术进步对生态建设的支撑能力。

第三,坚持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新荒漠化防治的产业模式。沙漠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要促进生态建设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荒漠化地区的资源,大力支持新能源、生态旅游、医用植物等开发利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使荒漠化防治的过程成为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过程,变“沙害”为“沙利”,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防治荒漠化的重大国际科技计划,开展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研究,深化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科学认识。开展沙产业国际合作,推广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联合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中国政府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作出新贡献。明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再次召开,将围绕绿色经济和消除贫困两大主题,共同谋划全球未来十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本届论坛也正是我们为迎接明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所作的努力。我衷心希望与会嘉宾通过观场考察和研讨,相互学习借鉴科学理念和先进科技,共同探索总结荒漠化防治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合作,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荒漠化防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相信,只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只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只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利共赢,我们就一定能够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碧水蓝天、绿草丛荫的幸福家园,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祝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荒漠化治沙科技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