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敏,席守民
(1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通常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受损所致[1]。2009年6月~2011年2月,笔者对60例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1.1 临床资料 60例DR患者(DR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56.8岁,病程3~16 a。均经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符合1984年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DR诊断标准[2]。以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阳性对照(NDR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1~77岁,平均55.6岁;病程3~12 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另选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6.2岁。均排除糖尿病家族史,空腹糖耐量正常,无高血压病、感染性疾病及心、肝、肺、肾等器官重大疾病史,无免疫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
1.2 血清 Hcy、脂联素、TNF-α 检测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脂联素和TNF-α水平。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血清Hcy、脂联素TNF-α水平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血清 Hcy、TNFα水平 DR组 >NDR组>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DR组<NDR组<对照组(P均 <0.05)。血清脂联素与 TNF-α、Hcy呈负相关(r= -0.532、-0.586,P 均 <0.05)。
表 1 三组血清 Hcy、IL-6、TNF-α水平比较(¯x ±s)
研究发现[3~5],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cy 的代谢在机体内能保持平衡;代谢异常时,Hcy在体内聚集,通过产生过氧化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黏附,与载脂蛋白B结合形成致密的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导致血管壁脂肪堆积,因此高Hcy血症是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TNF-α具有以下作用[6]:提高靶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反应性,促进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产生血管外基质,导致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活化细胞核因子-κB,促进细胞凋亡小体的表达,导致视网膜血管细胞凋亡和发生视网膜局部微循环障碍,促进DR发生。
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具有抗动脉硬化、抗炎、抗高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可加速脂肪酸氧化,促进糖转运和降低肝糖输出,可拮抗TNF-α,降低TNF-α刺激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具有保护血管内皮以及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cy、TNF-α水平DR组>NDR组>对照组(P均<0.05),血清脂联素水平DR组<NDR组<对照组(P均<0.05)。血清脂联素与 Hcy、TNF-α 呈负相关关系(r= - 0.532、-0.586,P 均 <0.05)。提示,血清 TNF-α 参与了DR的发病机制,高Hcy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脂联素可能通过抗炎效应发挥抗DR作用。
[1]陈雨,朱晓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33-435.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1):113-114.
[3]杨国庆,陆菊明,潘长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34-35.
[4]于弋水,周珂,姜振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16(1):41-42.
[5]刘敏.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4):248-250.
[6]姜文敏,唐罗生.TNF-α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7,7(2):481-482.
[7]张华敏,钱秋海,杨培民.糖视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IL-6和 TNF-2α 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50):100-101.
[8]葛倩,邓华聪,刘金波.脂联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