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2011-06-13 02:12张仲
重庆与世界 2011年20期
关键词:革命军纪念碑烈士

□ 张仲

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攻破中国的大门,列强入侵,中国政府割地赔款、约定关税、开放通商口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885年,邹容出生在重庆府(巴县)城内夫子池洪家院子的一个富商家庭,原名桂文,曾改名绍陶,又名威丹,蔚丹,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不墨守成规,对新事物,新思潮总是怀着强烈的兴趣去汲取。时逢清政府愈益腐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年代,民族的灾难激起他的愤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写下“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的诗句,表达他对为维新事业献身的谭嗣同的敬仰,阐发他为国御侮而学习、奋斗的远大志向。为更多地了解世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自费选习英语、日语。1901年1月,他到成都参加选拔留日学生考试,录取后,却遭四川总督奎俊以“聪颖而不端谨”为由而除名。

1901年秋,邹容告别故乡,扬帆远行到达上海,入“广方言馆”学习外语。1902年邹容自费到达东京,进神田区文书院读书,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录达人名家言印于脑中”,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感召下,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组织留学生举行各种集会,对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和满清政府的腐败大加挞伐,不遗余力地宣传只有革命才是中国救亡图强的唯一途径。1903年,他因殴打并剪掉满清政府留日学生监督姚文浦的发辫,被日本外务省强迫离境返国。游学日本经年,他以爱国者去,以革命家归。返国时,他的行箧内带着提纲既定的《革命军》初稿。

邹容照

1903年4月,回到上海他就与章太炎、章士钊等一起,和爱国学社的一些活动分子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开展拒俄运动。为使国人挣脱封建忠君意识的束缚,促成革命高潮到来,邹容以极大热情将《革命军》初稿完整成书,章太炎为书作序后,交出版社付印。1903年5月,上海大同书局将该书出版。《革命军》刚一面世,即反响强烈,被称为“义师先声”,震撼社会、警醒世人的“雷霆之声”。《革命军》一书共七章,近两万字,通篇以犀利而明快的语言,石破天惊的磅礴气势,旗帜宣明地阐发“反清革命、民主共和”是改造时下社会的唯一主题的政治主张!该书对清朝专制制度、经济劫掠、文化奴役,进行了广泛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指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是陷民族于危机的根源;根据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的思想内核,提出了“国民”和“奴隶”两个根本对立的概念,指出“革命”是拯救国家的唯一药方。提出维护国民权利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强调只有打倒清王朝才能建立共和政府,才能完成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富强的任务。《革命军》一书虽然字数不多,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巨著”。自此,在混沌意识中徘徊的革命知识份子不再迷茫,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民主共和亦成为中国绝大部分民众的追求。

被誉为中国人权宣言的《革命军》,在死水微澜的中国社会形成的轰动,诚如鲁迅先生对该书评价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所作的《革命军》。”该书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大量的阅读者言语传递,中国出现空前的思想震动,清廷感到极大恐慌,惊呼:“此书逆乱,从古所无”,借口章太炎为该书作序,《苏报》连载了该篇文章,遂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租界巡捕于6月30日逮捕了章太炎。7月1日,年少气盛的邹容怀揣视死如归的凛然大义,自赴巡捕房投案,要与章太炎同生死、共患难。1905年4月3日,邹容罹难于狱中。一颗初升的思想领袖之星陨落了。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举行推翻清朝专制统制的辛亥革命,数十日间,全国多省纷举义旗响应武昌起义,宣布脱离清廷而独立。腐朽而又丧失民心的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经数次谈判,达成妥协,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下诏书,宣布清朝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满清政权的逊位,导致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随着宣统皇帝的皇冠落地,统治中国达267年的满清封建王朝随之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宣告灭亡。邹容毕生追求的遗愿实现了。

人民没有忘记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认为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为充分肯定邹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贡献,特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批准黄复生等呈请,批准追赠邹容为“大将军”,并“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重庆蜀军政府把邹容列为四川死难烈士第一名加以表彰。1924年,章炳麟作《赠大将军邹君墓表》,由于右任书写刻石于邹容墓地。1944年,国民党重庆市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将原夫子池洪家院子至苍坪街原邹家祠堂路段改名为“邹容路”。解放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多次指示要为邹容写传记、编文集。196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华书局重印《革命军》一书,作为增强理论素养,保持革命气节的优秀读本,供干部学习。

1941年(民国30年)底,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邹鲁委员提议,为四川在辛亥革命前后牺牲的革命烈士建立纪念碑,并将决议交中央第175次常会核定具体办法。决定在重庆建立黄花岗先烈纪念碑,铭刻各先烈之功勋。各烈士籍贯所在地建立分碑。国民党中执委秘书处于1941年(民国30年)12月函嘱重庆市党部、四川省党部迅速会同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等机关单位,尽快确定建碑地点和建碑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贞珉要求以坚硬质细的美石为佳,愈大越好,碑阴要书写,前后两面要磋平。碑石大小选定后即通知国民党中执委秘书处,以便转告书碑者依尺寸书碑。

1942年(民国31年)1月8日,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将此函转给重庆市政府办理。随后市党部与市政府举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该事,决定由重庆市工务局绘拟图样,造具预算。时过一年,1943年(民国32年)国民党中执委秘书处再次函催重庆市党部,速即会同重庆市府办理此事。在市政府催促下,重庆市工务局长夏舜参向市党部和时任重庆市长贺耀祖呈上修建图样及工程预算:“四川革命先烈纪念总碑”修建资金30万、“邹容烈士纪念碑”修建资金30万、“张培爵烈士纪念碑”修建资金50万,“三碑”共需资金110万元。先请市政府垫拨80万元,以便急速动工。但不知何故,直到抗战胜利仍未兑现。

重庆南区公园内的邹容纪念碑

1946年1月26日,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邹容烈士纪念碑正式动工兴建,1946年6月29日,邹容烈士纪念碑建好落成。邹容烈士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环境幽雅的南区公园内,是当时的重庆市政府为纪念这位曾对中国近代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其著作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而特意建造的。纪念碑面朝长江,通高5.53米;基脚是两层叠套的八角形平台,高约0.17米;其上塑立一八角形碑身,高约1米,每面宽0.83米;八块碑面均镌刻有章炳麟撰写悼邹容的铭文,皆阴刻,最后落款:“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碑身上部覆有一直指苍穹、高约4.36米的八角形锥体碑柱,象征烈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如直刺封建王朝的利剑,八角柱身按均衡间隔在四块柱身上镌刻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阳刻大字;柱顶部平台一半园球体扣压其上,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匠心,用地球的一半作为直向青天的邹容烈士纪念碑的顶部,寓意放眼全球“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主义,必是圜宇世界的最终选择。

文革中,该碑被红卫兵破坏。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70周年,重庆市文化局按原设计重新整修了邹容烈士纪念碑。1983年12月1日,邹容烈士纪念碑被定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该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7日,重庆市政府将该碑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碑现今保存基本完好,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抬头皆能观瞻。

猜你喜欢
革命军纪念碑烈士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