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
德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
张学勇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历来是我国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2009年更是成为全国第一个“吨粮市”。全市地势平坦,道路四通八达,十分适宜大型农机具开展作业,也是较早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市之一。
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德州市农机跨区作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开展多年的三夏跨区作业使很多机手淘到了“第一桶金”,也带动了他们身边更多的农民加入跨区大军。但近年来,以河南为代表的跨区作业目的地机械保有量,特别是小麦联合收割机数量迅速增加,导致三夏跨区作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盲目外出、单打独斗的机手不仅败兴而归,而且还赔上了油料、人工费。同时,单户机手机具使用率低、信息来源窄、机具存放难等多种问题也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很多农机大户、农机中介人看到了发展良机,在各地农机部门的全程扶持下,一大批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得益于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春耕、三夏、三秋等大忙时节,农民返乡现象已大为减少,很多农民干脆将土地交给合作社代管,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高标准的机械化作业也使多项先进农业、农机技术得以推广普及,加快了全市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
虽然德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机手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但总体来看,全市大部分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资金、技术、用地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民机手对合作社概念不清,入社积极性不高,认为建设合作社是政府的事,或者认为入社后自己的经济利益会受损。部分已经建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管理人员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合作社的发展没有规划,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够重视,对开拓市场和壮大自身不积极,满足于现状。二是合作社发展进度迟缓。三是合作社规范化程度较低。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有”标准,目前很多合作社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大部分合作社的机具品种单一,多为旋耕机、播种机、小麦收割机等耕、种、收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远远不能适应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同时,随着大中型机具的增加,合作社场库棚短缺问题严重,而各级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却没有跟上,有的合作社用地得到审批后,相关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管,造成土地被挪作它用,不少农机大户因受场地限制而不敢注册农机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在运行机制方面,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培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很多合作社内部管理粗放,运行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制度方面,目前多数农机合作社按照作业面积和交易量分配利益,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部分合作社存在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和、遇险则散的现象,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服务规模及作业效益方面,很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局限在跨区作业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效益平平。四是合作社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造成其投资回收期较长,吸引外部投资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合作社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或不被金融机构认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也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农机大户、社员等的个人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求。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程是曲折的,困难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对于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各级农机部门应大力宣传合作社的组织、技术、服务优势,可以结合实例、做好对比,抓住夏秋跨区作业高峰期大张旗鼓宣传,做好“面”的文章。也可以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从一家效益好的合作社入手,由近及远进行宣传,做好“点”的文章。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国家相关政策的宣教,让农民机手看见发展的趋势。同时,利用“阳光培训”等机会,充分发挥农机校作用,对农机合作社亟需的管理、技术人才开展专项培训活动,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传帮带”,即组织受培训人员进驻典型合作社,全面学习其管理技术。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营帮扶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对合作社的相关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对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对盗用合作社名义进行的违规行为,应严肃查处。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各地农机部门应加大帮扶力度,克服人手不足等困难,建立合作社“专人”帮扶机制,定期了解合作社经营状况,帮助其完善规章制度,解决各种问题。
三是扩大经营规模和引资渠道,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合作社的资金问题。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各类项目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推行以奖代补政策;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做工作,争取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放宽合作社的贷款条件;尝试引进农机企业的资金进入合作社,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在经营规模和项目上,合作社应抓住土地流转机遇,通过合同租赁等形式,形成连片作业,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收益,同时,合作社经营应从农田作业向农产品加工、机具销售、维修方向延伸,实现规模化发展。
本栏责任编辑 张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