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果业“十一五”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2011-06-09 14:25王涛徐小菊张一晨张启祥金伟
浙江柑橘 2011年4期
关键词:十一五温岭温岭市

王涛 徐小菊 张一晨 张启祥 金伟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317500)

温岭市果业“十一五”的发展与主要成就

王涛 徐小菊 张一晨 张启祥 金伟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317500)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素以渔米之乡著称,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南方果树的重要产区。“十一五”期间,温岭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小康”的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以沿海果业产业提升和山区果业产业发展为工作目标,以果树生产“设施化”、“精品化”为建设内容,挖掘地方优良种质资源,发展特色果业,探索休闲观光果业,使温岭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浙东沿海多台风环境下“减灾避灾、促早提质”的生产目标,加快早熟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结构调整,开展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优质绿色生产的示范与推广,为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发展现状

2010 年温岭市果树生产面积7517hm2,比2005年增加4.1%;产量80284t,增加48.9%;产值42065.6万元,增加174.1%。其中葡萄栽培面积2388.8hm2、产量38000t、产值24700万元;杨梅栽培面积1979.2hm2、产量8760t、产值8090万元;柑橘栽培面积1374.8hm2,产量17966t,产值4539.5万元;梨栽培面积607.4hm2、产量8720t、产值8090万元;枇杷栽培面积501hm2、产量940t、产值752万元;桃栽培面积382.9hm2、产量3250t、产值715万元;柿子栽培面积172hm2、产量1058t、产值211.6万元;李子栽培面积81.5hm2、产量290t、产值49.9万元;其它果树栽培面积29.8hm2。

全市从业人员104080人,其中从事生产人员102300人,从事营销人员1780人。拥有公司制果业生产型企业32家,加工型企业2家,销售型企业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6家,社员人数1137人。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县级以上规范化合作社24家。拥有果品贮藏冷库13座,冷库贮藏量1600t。拥有注册商标58个,其中省级以上名牌5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果园基地21个,果园面积1100hm2;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果园基地86个,果园面积194.1hm2。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果品强县”称号。

2 发展的主要成就

2.1 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针对温岭市消费能力强、民间投资能力强、果树可利用土地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特点,“十一五”期间确立了“设施化”、“精品化”的果业发展方向,通过增加果园投入,发展设施果业;提升果业档次,发展精品果业;挖掘地方资源,发展特色果业;做足产业文化,发展休闲果业。并以四大果业为目标,通过结构调整、区域化生产、企业化推进、产品质量认证等手段,实现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形成了沿海“设施果业”的产业优势区域和以“特色果业”为主体的山区产业区域格局。

沿海“设施果业”产业优势区域针对地处沿海,台风影响频繁及地处温带果树规模栽培的南缘地区的特点,通过发展设施栽培来突出“早”的优势,解决“风”的问题,产业上以大棚葡萄为主体,以梨的设施栽培为补充,形成了以滨海、箬横为核心的东部沿海“设施果业”产业优势区域。2007~2008年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系统调研了大棚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于2009年出台了温岭市第一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温岭市大棚葡萄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明确了“早熟、优质、安全”的大棚葡萄产业发展方向,使大棚葡萄产业从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温岭市发展最迅猛、效益最好的农业龙头产业,并辐射到坞根、温峤等沿海地区。

同时,针对山区果业发展迟缓的状况,积极推进山区果业的发展和品种结构的调整,重点推广杨梅、温岭高橙、桃、枇杷、箬包梨等优良引进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发展出“河岙枇杷”、“坞根杨梅”、“城南高橙”、“大溪蜜橘”等区域性的特色果品,初步形成了以城南、温峤、坞根、大溪等山区为核心的“特色果业”产业区。2009年《城南万亩生态观光果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整个园区规划面积1650hm2,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以特色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园区特色,打造万亩生态观光园区,建设温岭的后花园。

2.2 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

“十一五”期间,温岭市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涉及果树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果树研究与推广项目(不含科技项目)立项86个,总投资规模达到7015.73万元,补助资金1842.75万元。其中省级以上项目8项,投资规模2743.05万元,补助资金1172.1万元(其中市配套资金332.1万元)。扶持内容包括示范基地建设、观光采摘园建设、山区开发、果品加工营销、技术创新与推广等内容。其中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主,建设各类示范基地项目46个,补助资金1592.6万元(表1)。

表1 “十一五”期间温岭果树产业化等项目的分类

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促进了温岭市果业企业化的进程。全市拥有公司制果业企业32家,总生产面积1173.5hm2,占全市果树栽培面积的15.6%;果业合作社46家,总生产面积1841.6hm2,占全市果树栽培面积的24.5%。两者合计总生产面积3015.1hm2,占全市果树栽培面积的40.1%。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6家,其中生产型企业14家,总生产面积1287.1hm2,总产值19148万元,分别占全市总面积和总产值的17.1%和46.0%。

规模化和设施化栽培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生产规模达到33.3hm2以上的企业25家,总生产面积2424.1hm2,占全市果树栽培面积的32.2%;20~33.3hm2的生产企业11家,6.7~20hm2的生产企业26家。同时,全市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106.5hm2,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28%;产值26120万元,占全市果树总产值的62.7%,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2.3 果品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品牌宣传取得一定成效

“十一五”期间,建成大棚葡萄、温岭高橙、枇杷、杨梅、大棚梨、油桃和早熟温州蜜柑等7大精品水果示范基地。基地以新优品种的应用、精细管理技术的推广和精品包装技术的实施为主攻方向,通过提升果品质量和包装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以示范点引导生产者经营理念的转变,达到提升果品质量的目的。同时,果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取得较大的成效。全市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的果品8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果品17个,经农药残留检测,全部达标。

2008年10 家企业参加了在杭州举办温岭大棚葡萄、梨专题推介会,2家企业分别参加了2009年、201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多家企业分别参加了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共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省名牌林产品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个、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3个、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2个,初步培育出具有一定知名度、产品质量优良的地区果品品牌。

2.4 新型经营模式得以发展,休闲果业方兴未艾

“十一五”期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商资本的进入,精品销售、观光采摘、农家乐等新型果业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如温岭市约翰农林特产有限公司属于典型的工商资本投入,建园后引进上海都市农业经营模式,打造“约翰农庄”,走精品化路线,并结合观光采摘,大力实施企业和品牌宣传,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当地知名的葡萄生产企业。又如温岭市滨海早熟梨专业合作社,2007年从生产型企业转型为农家乐经营企业,通过餐饮业和观光采摘的发展吸引消费者,使自己的产品足不出门就能销售一空,创造了温岭农家乐的一面旗帜。另外,大岩头农庄、四季生态园、东浦农业观光园均是采用该经营模式。

精品销售模式也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正稳步发展,如温岭市天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温岭市城南高橙专业合作社等。该模式以自身基地或收购其他基地的果品为原料,采用严格的分级筛选和美观的包装,以集团消费和礼品消费为主要对象,通过产后处理来提升产品整体层次,以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

2.5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温岭果业通过自主创新、院地合作、产学研结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模式增强创新能力。共有80个项目获得县级以上科技部门立项,总资助资金达到924万元,其中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项目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围绕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技术攻关,攻克了沿海多台风地区制约葡萄、梨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沿海多台风地区果树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体系,获得葡萄双膜覆盖技术、梨寄接两熟型高效栽培技术、海涂杨梅大棚栽培技术等创新性技术并推广应用;全面调查地方果树种质资源,建立温岭市果树地方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中心,选育出“黑晶”杨梅、“蒲瓜”梨、“河岙红”枇杷等优良地方品种(系)。主持完成的7项科技成果通过县市级评审,其中6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获得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获得温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本,发表论文66篇,为温岭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11-08-01

猜你喜欢
十一五温岭温岭市
关工群聊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他是最美关工人——记浙江省温岭市关工委副主任俞明德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