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2011-06-07 07:39谢伟坚张业昆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高压氧脑组织康复训练

谢伟坚,梅 麒,张业昆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 5114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且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70%~80%[1],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笔者采用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旨在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0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的有关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者。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分。④单侧脑卒中并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功能障碍。⑤年龄35~75岁。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智力障碍者。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共纳入136例,将其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6~75岁,平均(57.9±8.3)岁;平均病程(3.6±1.2)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6.2±8.6)分;左侧偏瘫 37例,右侧偏瘫 31例;有高血压病史23例,糖尿病史20例。对照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 32 例;年龄 37~75 岁,平均(58.4±8.7)岁;平均病程(3.3±1.4)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5.8±8.3)分;左侧偏瘫38例,右侧偏瘫30例;有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史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抗脑水肿或溶血栓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微循环,修复脑细胞,促进脑代谢,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相应药物等治疗,并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原发疾病进行药物控制和监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即给予运动疗法(PT)和作业疗法(OT),具体内容包括良肢位控制(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交替变换,2 h变动体位1次)、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翻身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身体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及根据患者的实际功能情况进行相应的进食、梳洗、穿衣、用厕、床与轮椅相互转换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疗法,采用国产中型多人空气加压氧舱,将患者置于舱中,治疗压力设置为0.25 MPa,加压时间为15~20 min,减压时间为20~25 min,稳压吸氧持续60 min,其中戴面罩吸纯氧30 min,休息10 min后再吸纯氧30 min,休息5 min改吸舱内空气,1次/d。两组患者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

1.3 主要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以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有关“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3],FMA评价运动功能[4]。基本痊愈:评分减少在90%以,病残程度0级;显效:评分减少在46%以上,但未达到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评分减少在18%以上,但未达到45%;无效:评分减少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FMA、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FMA、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FMA、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比较(x±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急性起病,症状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已成为脑卒中整个治疗体系中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期进行积极、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减轻脑卒中后遗症十分重要,康复介入越早,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的观点已得到业内学者的认可。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研究认为[5-6],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机制包括潜在神经通路的激活、神经链接及其神经元轴突的侧支长芽构成神经细胞间新的突触联系。现代康复治疗中的运动疗法(PT)和作业疗法(OT)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可塑性机制的各个环节,使神经能够再生。故而,笔者认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待生命体征控制平稳、神经系统临床症状、体征不再进展时,可进行康复训练。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使感受器接受传入冲动,促进神经代偿和重组的产生,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而致脑软化、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良好的脑血液循环。高压氧疗法能够有效增加血氧含量,使氧分压提高,增加灌注不足的脑微血管注入及该部脑组织中的血液含氧量,使氧的有效弥散距离增加,延伸氧在毛细血管向脑组织的弥散半径,改善缺血脑组织的氧供给微循环,使脑组织缺氧得到纠正,恢复氧代谢,具有明显改善脑缺血灌注损伤过程中机体状态[7];同时,高压氧通过氧的有效弥散能力的增加,阻断细胞凋亡环节,促使部分处于可逆状态的受损脑细胞恢复,促进神经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为神经细胞代谢提供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能量,恢复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加快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使细胞水肿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压氧还能使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使脑自由基减轻,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维护血脑屏障通透性[8-9];另外,高压氧尚能收缩脑血管,使脑血流量减少,减轻脑水肿,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通过新的轴突联系单建立,使神经功能恢复。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早期采用高压氧结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防止继发性运动功能障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FMA三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以上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可见,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有良好的作用,能够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能力的提高。

[1]苏爱民.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8):166-167.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5.

[4]方向,蔡忠民,陆晓培,等.中风急性期康复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对比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10-13.

[5]倪朝民.脑卒中康复与功能重组[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9):553-555.

[6]黄艳花.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51-52.

[7]高宁沁,陈小平,沈俊,等.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2):1124-1126.

[8]陆磊,孙晓江,张进,等.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间窗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8(9):618-621.

[9]俞宁,卢鋆.高压氧综合治疗脑卒中患者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59-1661.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组织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