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分析

2011-06-04 08:27:32张翠红马晓芃吴丹巍刘占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标引

张翠红,马晓芃,吴丹巍,刘占文



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分析

张翠红1,马晓芃1,吴丹巍2,刘占文3

(1.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3.上海市长宁区同仁医院,上海 200050)

探索临床治疗相关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规律。选择治疗类相关的17首针灸歌赋,建立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数据库”,以“眼”、“目”、“眼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涉及眼部疾病治疗的歌赋13首,涉及处方47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41张,涉及穴位43个,涉及经脉11条,涉及疾病主要包括目痛、目赤、视物不清、流泪、目生翳膜等。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主要是循经取穴、远道取穴、阳经取穴,合谷、足三里、太冲、睛明、攒竹、足临泣及头临泣组合应用,可作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基础取穴。

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眼疾病;歌诀;选穴

针灸歌赋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其短小精炼、言简意赅、易于记诵,而被历代针灸医家所重视和喜爱。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体现了古代针灸医家的学术思想,是古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体会的总结,历经千年流传下来,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为此,笔者在对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以期通过数据库检索,总结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隐含的临床用穴规律及配穴经验,从而指导针灸临床,提高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分析如下。

1 数据来源

根据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1]所载针灸歌赋建立数据库,歌赋内容的解析参考李磊所著《针灸歌赋选读》[2]。《针灸大成》所载临床治疗相关针灸歌赋共17首,将歌赋内容进行逐句释义,针对病名不统一问题,采用统一词语代替同义词、近义词,如眼部疾病均以“眼”、“目”、“眼目”为关键词标引。同时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了对数据库的检索。

以“眼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12首歌赋涉及眼部疾病的治疗,包括《标幽赋》、《灵光赋》、《胜玉歌》、《通玄指要赋》、《玉龙歌》、《杂病穴法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席弘赋》、《百症赋》、《拦江赋》、《杂病十一穴歌》及《肘后歌》。涉及处方47张,去其重复,共有处方41张,涉及穴位43个(69穴次),涉及经脉11条,涉及疾病主要是目痛、目赤、视物不清、流泪、目生翳膜等。详细情况见表1。

对检索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病治疗用穴有如下特点。

2 眼部疾病治疗用穴规律分析

2.1 循经取穴为主

眼位于面部,十四条经脉中有多条经脉经过眼部,如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手阳明大肠经“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两目内下)”;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眼部的睛明穴)”;手太阳小肠经“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督脉从头顶正中经前额到鼻柱下端(两目中间);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手少阳三焦经“前交颊,至目锐眦”。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以上经脉上的穴位均可以治疗眼部疾病,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的眼部疾病治疗用穴也恰恰证明了这一原理,在涉及的43个穴位(69穴次)中,除去5个经外奇穴,膀胱经穴11个(18穴次),大肠经穴6个(12穴次),胆经穴4个(9穴次),胃经穴3个(6穴次),小肠经穴4个(4个穴次),肝经穴2个(5穴次),督脉穴2个(3穴次),三焦经穴2个(2穴次),肾经穴1个(1穴次),脾经穴1个(1穴次),肺经穴2个(2穴次),可见,在治疗眼部疾病用穴所涉及的11条经脉中,8条经脉经过眼部,充分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表明了治疗眼部疾病的“循经取穴”原则。

表1 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用穴情况

2 远道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为辅

局部取穴和远道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的常用取穴原则,因为腧穴既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又能治疗所在经脉循行所过的组织、器官的病证。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的眼部疾病治疗用穴反应了这一特点。在涉及的41张处方,43个穴位(69穴次)中,头面部穴位共出现28次(如果临泣穴计为足临泣,则为24次),其中睛明4次,攒竹4次;而四肢、躯干穴位共出现41次(如果临泣穴计为足临泣,则为45次),其中合谷6次,足三里3次,太冲3次。可见,在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用穴主要是远道取穴,特别是合谷、足三里和太冲3个穴位,但同时结合局部取穴,如睛明穴和攒竹穴,可作为眼部疾病的首选局部穴。此外,头临泣、足临泣也是治疗眼病常用穴;太阳穴泻血是治疗目赤肿痛的常用方法。

以上分析提示,合谷、足三里、太冲、睛明、攒竹、足临泣及头临泣配合使用,可作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基本选穴处方。这一处方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3-6]。

3 阳经取穴为主

每个腧穴均有其远治作用,即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头为诸阳之会,上达头面部的经脉以阳经为主,双眼位于头面部,根据远道取穴原理,凡上达头面部的经脉所属的穴位均可以治疗眼部疾病。而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的眼部疾病治疗用穴也恰恰表明了这一特点。在涉及的43个穴位中,除去5个经外奇穴,阳经取穴32个(膀胱经,大肠经,督脉),阴经取穴6个(脾经、肺经,肝经,肾经),可见,在治疗眼部疾病用穴所涉及的经穴中,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穴为辅。

4 结语

在研究针灸治疗眼病用穴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首先,眼部疾病可以有流冷泪、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不清等多种表现,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肝肾阴虚、肝胆湿热、肝火上炎、脾虚湿盛等均可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但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歌赋中眼部疾病治疗并没有采用脏腑辨证,而是主要根据经络辨证进行选穴治疗,具有循经取穴为主、远道取穴为主、阳经取穴为主的特点,合谷、足三里、太冲、睛明、攒竹、足临泣及头临泣可作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基础取穴,同时根据眼病的病因进行适当配穴。另外,因歌赋受文体所限,有些字句过于简单,在研究针灸歌赋过程中,要注意不局限于歌赋的字面意义,理解时可做适当扩展,如《胜玉歌》中有“头风眼痛上星专”,不应理解为上星仅可以治疗眼痛,而可以扩展理解为一般的眼部疾病均可以取上星治疗,这一点已经得到临床验证[7]。另外,就是关于同名穴的理解,如临泣穴,有头临泣与足临泣之分,但因二者皆可治疗眼部疾病,又同属胆经穴,所以临床上不必特定为具体是头临泣还是足临泣,治疗眼部疾病时头临泣、足临泣二穴均可以选用。

总之,针灸歌赋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1] 杨继洲.针灸大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49.

[2] 李磊.针灸歌赋选读[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49- 121.

[3] 倪至臻,李丁霞,周景炜.针刺治疗目赤肿痛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6):21-22.

[4] 杜樑栋.针灸治疗五官科病症验案举隅[J].上海针灸杂志,2004, 23(1):3-4.

[5] MA Xiao-peng, YANG Ling, MO Wen-quan,. Summary on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cupuncture Treating Dry Eye Syndrome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3):171-174.

[6] 龚岚,孙兴怀,马晓芃,等.针刺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的初步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1026-1028.

[7] 白良川,俞海波.三棱针点刺上星治疗眼部疾病应用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30-31.

2011-01-14

R246.8

A

1005-0957(2011)03-0195-03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3.195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301,S30304)

张翠红(1973 - ),女,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标引
档案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比较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7期)2016-03-10 18:22:18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5期)2016-03-10 01:13:14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11期)2016-03-10 00:32:47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12期)2016-03-09 23:30:10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1期)2016-03-09 17:36:39
本刊对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广西医学(2016年10期)2016-03-09 16:57:57
关于关键词标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