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会主导作用推动中外企业文化对接

2011-06-03 06:56苗丰仁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外商关怀工会

苗丰仁

企业稳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外平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对于工会来说,劳动关系一直“箭在弦上”,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

不同国域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外商投资企业中交流、碰撞,常常引发劳资双方要么痛苦决裂、分道扬镳,要么承受痛苦、渐近磨合。如果说外资企业推出科技产品是一种成就,那么文化产品的推出则是奇迹。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奇迹已经出现,那就是中外企业文化成功对接。

目前,大连开放先导区企业总计约3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约2000余家,多年来,大连先导区工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主导作用,从文化传承、文化特色、文化创新等角度思考和实践,全力推动中外企业文化对接,为邀洋为“儒”、安客为“主”、富商为“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企业文化传承凝聚企业品质

企业文化生态是外商最先接触的精神空间,直接决定投资感受和文化对接的历程。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商把文化生态看作投资博弈和决策参量的要件之一。企业的优良品质是在企业文化的传承中形成,这些年我们立足培育本土具有共生性的企业文化,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外域文化。

一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点,培育和谐文化。坚持文化生态的标准原则是以中外各方的和谐合作为主题,实现宏观与微观的两者统一。我们引导企业工会树立“三高”、“三全”和谐理念,在大前提、大背景下实现大和谐。“三高”是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与维护党的领导高度统一,与经济发展高度统一,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度统一。

“三全”是对各方权益要全方位维护、全面覆盖、全程维护。同时,我们要求企业工会协助公司把员工入社教育作为文化对接的最佳时机。

二是以“钉子精神”为导向,展示“榜样文化”。“钉子”精神表达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具有文化生态的共生基础。我们在全区中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竞赛活动,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洋劳模”活动,增强外商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在农民工群体中,树立“打工妹变成金凤凰”的成才榜样,引导农民工树立人生目标、发奋图强。企业工会举办了职工夜校,吸引了一大批员工学习,提升自身文化和技能。

三是以制度规范为支撑,诉求管理文化。相对而言,道德规范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制度规范是外来文化的传承优势,二者互为补充。为此,在制度建设中,我们强调刚性与柔性制度的文化对接,倡导在柔性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文化特色根植于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企业文化对接的关节点,围绕劳动关系建设企业文化最能体现特色。工会文化主要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孕育而生,因此工会文化建设应抢夺先机,创出特色。

一是完善劳动关系的维护机制,建设了工会的维权文化。缺少维护的劳动关系难免出现“故障”,在消除“故障”、完善维护机制中,维权文化就伴随产生,近年来,随着外资经济增加值的攀升、经营者挤压成本力度加大等问题,导致劳资矛盾愈发突出。我们从维护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维护中外各方合法权益角度出发,树立“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工作理念和“大维护、大工会和大局”的工作意识,注意在履行工会职能时坚持“建设不替代、教育不包揽、参与不越位”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平等协商和集体合作、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两项制度,使工会维权文化在中外互利双赢的工作方向实现对接。

二是搭建劳动关系的交流平台,建设工会的载体文化。在增加对话和增近友谊的过程中,载体文化作为载体灵魂有效地引导员工填补了因信息失称而引发的人格失信。我们引导企业工会把纳凉会、忘年会和社庆日等作为重要载体,邀请中外员工共济一堂,还以音乐会、插花、茶道等表演互动为载体,请外商唱主角,用艺术文化实现企业文化对接,并已经形成了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是开设劳动关系的“援助超市”,建设了工会的关怀文化。缺少援助的劳动关系难免不出现弱势。劳资双方在某时某刻某个问题上都可能失衡而成为弱势一方。因而产生权利剥夺感,潜藏着释放的要求和欲望。为此,我们开设了援助超市,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我们筹资为中外员工建立竭诚服务之家,并把服务之家办成爱心“超市”,向中外员工做出了“有要求找工会”的庄严承诺。

企业文化进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进步必将推动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则是中外企业文化对接的根本目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坚持“三个对接”才能使中外企业文化在高层次完成对接,并赋予极大生命力。

一是对接员工意愿,鼓励做联系中外员工的贴心人。企业文化来源于员工群体,也终将受益于员工群体。我们领导基层工会开展了“春送知识、夏送亲情、秋送健康、冬送温暖”活动,并把多为员工举办知识讲座、多探访外商家属、多免费为员工义诊、多为困难员工发放补助物质等活动,作为联系员工的务实举措长年坚持下来。

二是对接企业战略,鼓励做掌握国际现代科技的带头人。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只有在企业战略高端寻求文化对接,才是企业生生不息的真谛。我们把企业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倡导员工瞄准企业战略立志成才,把全部精力和智慧运用到发展企业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来。同时,我们推出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和博士后工作站,并建立了职工大学和技术培训基地等,举办岗位技能大赛,开展评比技能明星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孵化服务,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所需的“技术蓝领”。

三是对接劳动关系,鼓励做维护中外各方利益的知情人。企业稳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外平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对于工会来说,劳动关系一直“箭在弦上”,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我们要求工会干部对劳动关系要成为“第一知情人、第一维护人、第一责任人”。切入点不同,但策略得当,对外方“白领”蛮横者作为不受欢迎的人,我们绝不袒护,要求道歉,并提出限期离开大连。类似案例有10余起,对外方起到震撼和警示作用。对中方员工无理者教育其深刻反省,并进行再就业培训。我们每年都评选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对合作典范进行表彰,号召广大企业和中外员工向他们学习。

企业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融合

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冲破文化对接的阻隔,文化认同感是外商对投资环境的精神感受,应该成为中外企业文化对接的量效标志。

一是“洋”劳模感受中国文明,创新了“榜样文化”的内涵。近年来。我们打破国界,评选出洋劳模50余人,评选外国人做中国的劳动模范,前所未有,在国际投资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人的价值观在评选“劳模”活动中,被外商接受,充分显示“榜样文化”的国际属性,也证明了“榜样文化”易于为中外各方共同推崇;二是农民工“十姐妹”得到外商重用,创新了关怀文化的内涵。十个农家女孩成长为外企“白领”,宣示着关怀文化的魅力。关怀文化在农民工这一“草根”群体中发展,使关怀文化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员工不仅在生活上感受关怀,在个人成长和事业进步中领悟关怀,这样的“关怀文化”必然在更高层次上体现出社会价值;三是履行“双代”职责让外商受益,创新了“维权文化”的内涵。推行有上级工会代表和代行基层工会处理重大问题的“双代”模式,是我们在解决重大劳资纠纷时尝试和总结出来的,为平息各类劳资矛盾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双代”实现“双赢”,这就拓展了“维权文化”的内涵,维权应是平等协商、求同双赢的提炼和升华;四是建设数字工会为外商服务,创新了“管理文化”的内涵。我们组织基层工会定期走访外企,搜集企业工资等管理信息,召开外企联会议,通报劳资工作动态,协调工资谈判立场,提出劳资指导线和预警线。“数字”管理是工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科学管理方向上的一次并轨。“管理文化”不仅依靠制度建设来架构,更需要以“数字”理念为魂,寻求“数字工会”建设来支撑。

随着外资企业不断增多,在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也势必触及到我区各个角落,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在碰触中对接,在对接中相触。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开发区总工会主席、企业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静

猜你喜欢
外商关怀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工会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谁是冒牌外商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