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焦宏彤)
标准化引领循环经济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初显
2010年6月,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共同批准在山西省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城市开展“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试点工作的开展,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年多来,4个试点城市大胆探索、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和引领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之路。也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不足之处。
9月25日至29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专家组对山西省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城市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指导。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晓康,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常高才参加了部分城市的调研活动,出席了9月29日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推进会。省质监局副巡视员王国强主持推进会,省质监局副巡视员、太原市质监局局长王中一,省发改委资环处负责人、4个试点市政府领导及质监、发改部门相关人员参加了推进会。
此次调研,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专家组根据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城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对4个城市第一阶段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着重调研了典型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城市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情况。
9月29日,在省质监局组织召开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推进会上,专家组通过几天的调研并结合4个试点市的情况汇报,认为山西省高度重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突出表现为“两个亮点”、“三个成效”。“两个亮点”是,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组织得好;试点城市重视企业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中的作用。“三个成效”是,省一级层面,制定颁布了3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在全国尚属首创;市一级层面,太原、长治、晋城和运城根据本市产业链条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城市一级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企业层面,部分企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专家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更有效地推进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孙晓康副主任在推进会上强调,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要继续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各有侧重,集中力量实现突破。要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更多地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加大对重要标准的研究,特别是对重要技术的攻关和创新标准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常高才局长指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不仅为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探索出一种新模式,而且为全国各地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总结出一些经验,加快了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各试点城市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试点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引领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的路子。
政府部门要对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工作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农业、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要在试点城市政府的推动下形成合力,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示范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标准体系。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要系统地研究各个链环标准的支撑情况,做好规划。国家标准不能覆盖的,企业有必要制定相关标准,实现标准的全覆盖。质监部门要多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标准,完善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在标准的制修订方面,企业要将技术标准转化为生产力和效益。要大力加强标准的贯彻、宣传和实施,使每个企业人了解标准的内涵,按标执行,质监部门要做好监督检查和服务。同时,加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使标准化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循环经济的实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必须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并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而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简化、协调和选优,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果的过程。标准化可以为经济发展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质量,带来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当前,标准化已成为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提高传统产业循环经济的转换率,努力从试点城市走向示范城市。
作为“综改区”的省会,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对促进太原市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有重要作用。太原市精心选择了一批产业和标准化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承担单位,将在企业、产业等层面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在全社会提倡文明消费、适度消费,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并使其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和社会风尚。
太原市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着手研究和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长效机制,逐步将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议国家和省质监、发改等部门加大对长治试点工作的人才支持力度。派出专家组,定期不定期深入长治指导工作,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持,培训人员,解决难题。建立联络员制度,做到及时沟通,适时指导。
建议在长治市标准体系建立方面多做指导。由于目前国家一些行业领域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企业在操作中没有相应的参照系,标准体系的框架无从把握,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模板,供企业参照执行,做到少走弯路。
建议加大对试点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是在项目审批、用地、用电、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试点城市布局重大项目,优先核准、优先供地、优先融资,政府优先采购符合循环经济标准的产品,鼓励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在产品合同中引用循环经济相关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标准的制定。
构建标准研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下一阶段,晋城市将依托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与国内、省内科研机构和重点院校共同构建循环经济研发平台,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研制专家库。着重加快在晋城设立国家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步伐。
建立信息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以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标准推广、学习培训、广泛宣传为目的,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化服务。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对各县区,各试点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试点工作进度。
运城市以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为契机,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多头并举,在区域经济、产业园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社区等多层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
目前,运城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循环经济地方标准体系建立难度大,存在标准缺失、相对滞后等问题,导致标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统一性不强,不能覆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各领域。二是标准化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优势,不能及时提升为地方标准,无法指导更多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缺乏循环经济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工作需求。为此,建议国家和省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议国家标准委加快制定和出台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制定通用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设施和循环经济装备标准;建议国家标准委加强对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太原市常住人口420余万人,是一个以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内陆城市。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 778亿元,财政总收入321.9亿元。
长期以来,太原形成了资源能耗高、排放污染高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正是提升经济存量,构建经济增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太原市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经济效益方面,以承担钢铁及钢铁深加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的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为例,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物料循环、水资源循环利用、社会废水资源化利用、废气二次回收利用、酸的转化再生利用、渣的高效利用。全工序推广应用分质供水、反渗透膜处理等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吨钢消耗新水量降到3.27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2%;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将太原市尖草坪区域生活污水以及北沙河、北涧河生活污水水源引入太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回收处理能力达到5.5万吨/天,年节约新水1 200万吨;将炼钢产生的废渣变废为宝,作为生产水泥、建材的原材料。目前,太钢正在进行不锈钢尾渣深加工开发利用项目,将不锈钢尾渣制成化肥,可以使土壤得到长效改良,病虫害得到极大控制。
在社会效益方面,以山西美锦集团为例,通过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公司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100%,二氧化碳排放达标率100%,园区绿化面积达到35%。循环经济链中的热电联产联供,实现了余热梯级利用,向周边工业用户和居民集中供电供热。5年新增就业岗位4 000余个,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标准化氛围。在组织框架上,企业建立了具有高度领导地位的技术标准化管理机构,为企业加强标准化科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6月,长治市从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做了一些基础性、实验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初步构建了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共收集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771项;与山西省质监信息所进行合作,依托省质监信息所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了长治市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查询平台已免费开放,初步具备了提供标准查询、跟踪、翻译以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咨询服务的功能;已在市、县、企业3个层次有序展开标准化试点工作。截至目前,7家企业已完成了企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论证、编制工作;潞安多晶硅等5家企业的标准体系已编制完成,制定循环经济企业关键节点标准16项,正在研讨制定中的企业标准有40余项。
12 家重点示范企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其中,漳泽发电分公司通过开展对标管理,对企业的50多项循环经济指标开展了全方位对标工作,实现了生产运营指标的动态监管。
晋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召开了动员大会,确定了沁水蓝焰、兴高能源等15家企业为重点示范企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标准支撑、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参与为主要特点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机制。
重点是以沁水蓝焰煤层气、诚安物流、寺河瓦斯发电为试点,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收集、制定煤层气开采、液化、压缩等标准64项,制定煤层气储运物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187项,煤层气发电标准10项;以兴高能源、福盛钢铁为试点,积极推进焦炉高炉煤气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管理标准15项、技术标准20项,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实现了企业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的运行目标;以高平市为试点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循环产业链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猪养殖农业循环标准体系;以兰花煤化工、晋煤天溪煤制油、天泽煤化工、兰花新型墙体材料等为试点,积极推进煤转化、煤化工尾气利用、煤矸石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循环经济标准化体系。
太兴集团是河津市一家“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企业,目前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可以生产粗酚、洗油、蒽油、沥青等8种产品,产业链全部实现循环。
作为运城市规模最大的肉鸡饲养加工企业,粟海集团由于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开展了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养殖场户毛益从2元/只提高到了2.5元/只,只均毛益提高了0.5元,养殖效益提升了15%左右。企业对肉鸡屠宰产生的鸡血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每年还可创造1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运城市典型产业链条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建成,标准化工作初见成效。在“煤-焦炭-煤焦油-炭黑-深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代表企业阳光焦化已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内容涵盖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等内容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在“煤-电-铝-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条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河津发电厂为代表的企业,以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核心,初步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
(记者 焦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