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解读与报道要领

2011-06-02 03:36
中国记者 2011年6期
关键词:十二五人口北京

□ 赵 红

2011年,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和各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此后五年的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做好“十二五”规划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如何解读?如何把相关报道做得更贴近?

客观看待“十一五”成就

“十一五”是一个比较艰辛的历程。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十一五”首次以“规划”取代此前沿用了半个世纪的“计划”二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主线,凸显出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增长年均9.8%,人均GDP从1978年时的200美元,到了2010年已经突破4000美元,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超过10%,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010年,我国以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增长不协调、不匹配的现状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这已成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巨大考验。

具体以北京市的情况来看,作为首善之区,奥运后的北京需要寻找到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世界城市”这一主题成为今后五年北京发展的宏观目标,而根据中央领导给北京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北京的实际发展状况,人口、交通和创新驱动将是“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着力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把握“十二五”精髓 找准着力点

“十二五”规划的制订经过非常科学严谨的论证过程,其精髓就在于中国决心转变已经实行了20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正视了自身面临的许多问题,更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摆上日程。

在中国过去三十年快速发展中,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进一步崛起,使得环境的退化和恶化进一步加剧,“十二五”规划的目标直指诸如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不均等,环保方面失衡等问题,其精髓就在于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走上一条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国家“十二五规划”长达12万多字,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也有近八万字之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应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和重点提炼。

以北京“十二五规划”为例,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人口、交通和创新成为重点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北京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高的发展要求。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加速发展期、城市价值提升期、城乡二元结构转型期的关键点上,很多发展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因素给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人口无序集聚,外来人口“倒挂”现象和城市老龄化特征明显;交通拥堵严重,公共交通严重滞后于城市实有人口规模;能源资源紧张,大大超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要素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掠夺性开发、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及水质下降现象日益加剧;房价居高不下,城市生活功能被弱化,并且正在拉低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有效预防潜在风险,成为未来北京在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的主题主线要求,结合首都发展实际,北京明确提出要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把人口、交通、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加安全高效。

特点二:首都特色更加突出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既承担着一般性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职能,更承担着国家赋予首都的特殊功能。

多年来,北京不断探索首都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十二五”规划中,北京立足国家首都的功能定位,立足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和特点,谋求推动首都发展特色更加突出。

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了北京作为首都所需要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构建精细智能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到优质多样的公共服务供给,从构建宜居绿色家园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的提供,不一而足。

作为首都,北京有着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自身的新发展和服务的新提升,进一步打造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

要使城市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人民,北京将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改变目前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的现状,通过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使北京的运行管理服务更加安全高效。

特点三: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目前面临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这个时候必须有配套的能与时俱进的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而对于北京来说更是如此。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披露,2010年11月1日零时标准时点上,全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604.3万人。同时,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这成为北京人口总规模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过去十年,全国人口仅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而北京十年来人口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8%。

□ 2011年4月15日,“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突出以加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速提升扩大地方经济总量。这是福建省邵武市肖家坊镇今年初刚建成的儒林新村。(来建强/摄)

北京人口规模经历了持续20年的平面式扩张,资源承载能力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北京必须正视加大人口调控力度的急迫性。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由政府主导甚至统包的社会管理一定会发生变化,政府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参与,更重视公平、正义。

掌握节奏 选准不同时期的舆论热点

对“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报道策划,可以分成预热期、集中发布期及延伸期三部分。

第一部分“预热期”,从2010年第四季度起就已经开始启动。

201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两周后,新华社受权发布了这一文件,从这时起,全国和各地都开始了对“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征集,“十二五规划”就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和全国各地新闻传媒的热点新闻选题,第一轮宣传热潮也随之展开。

尽管从“建议”中还不能窥得“十二五规划”的真容,但它是“规划”编制的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已经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等内容融入其中。新闻媒体的造势宣传,是对“十二五规划”宣传报道的前奏和基础。

第二部分“集中发布期”,对于北京市而言,就是北京“十二五规划”草案及最终定稿发布的前后半个月,即2011年1月至2月。

如果说在之前的“预热期”,对“建议”的宣传报道着力解决的是“谁来解读”“解读什么”的问题,那么,在“十二五规划”出台后,重点则需要在“向谁解读”和“怎么解读”上下功夫,让“规划”的重点内容与重要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统计数据也接连出台,肯定成绩和认清定位是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的前提。对过往成绩的回顾和对“十二五”的展望相结合,这样的“组合拳”将使得宣传效果更加立体化。

第三部分“延伸期”

时至今日,解读和报道“十二五规划”的高潮已经过去,下一步是如何结合各地实际工作与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宣传报道规划,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十二五人口北京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