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华生
——心系民生福祉,投身海洋事业
洪华生于1984年获得美国罗德岛大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位回国服务的海洋学女博士,现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名誉主任,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还曾任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首任院长(1996-1999)、中国海洋科学委员会主席(2002-2011),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副主席(2006-2010),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1995-2010)。
20多年来,洪华生主要从事台湾海峡及毗邻河口海洋生源要素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及海岸带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工作,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并被SCI期刊论文他引850次,培养博士生38名;她所组建的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已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她是我国知名的海洋环境科学带头人,并在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
2010年,翻开洪华生教授的工作日志,“海洋防灾减灾”“饮用水安全”和“流域-海洋污染综合整治”这些关系民生大事的关键词赫然显现。
海洋防灾减灾。近年来,海洋灾害如海浪、海啸、台风及其引发风暴潮等频繁发生,给沿海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洪华生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立足于造福百姓,积极推动争取了科技部“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示范区在福建落地;2001年起担任“十五”“十一五”福建示范区首席科学家,主持制定建设和实施方案,并以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带动和团结相关海洋单位人员同心协力推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帮助地方在台湾海峡及其周边海域建立了一个实用、实时、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洪华生教授组织厦门大学团队研发的“三维海流数值预报和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和“风暴潮预警系统”等有效提高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率,已开始为福建海洋防灾减灾及台湾海峡周边海域的环境安全发挥作用;2010年,该项目被科技部作为科技服务民生的重点案例,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的“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展区上展出,引起了业内专家和领导的关注。
海峡两岸一水之隔,地理相近、灾害相似,保障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台湾海峡海上安全,造福海峡两岸人民是两岸共同的责任。洪华生教授极力推动海峡两岸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两岸百姓福祉鞠躬尽力。2010年9月,洪华生作为发起人之一,与台湾海洋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同行学者于台湾基隆召开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环境监测及预报技术”研讨会,会议聚焦“波浪、海流、台风、风暴潮”的观测与预报预警技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研讨;为促进两岸在防灾减灾和海上救难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洪华生教授还专访台湾海巡组、台湾气象局等,打开了一条以“学术交流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沟通渠道。
九龙江流域污染野外调研
2010厦门国际海洋论坛
饮用水安全。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沿海城市的厦门,其80%的水源来自九龙江,2009年2月九龙江江东库区发生大规模甲藻水华,严重威胁百姓饮水安全。洪华生教授基于多年在九龙江流域的研究基础,于2010年组织开展“厦门九龙江北溪江东库区饮水源安全科技保障平台”的研究,以深入了解水华爆发的机制及过程,构建一个集空间信息管理、预测模型应用和可视化辅助决策于一体的江东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水华控制和污染预警提供科技支撑,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已近七十高龄的洪华生教授不辞辛劳,多次亲临江东库区现场实地考察,指导浮标布放和数据采集,并深入九龙江流域的浦南和郑店水文站等基层监测单位共同探讨,联合厦门市海洋监测站组织开发“九龙江水环境预测预警信息系统”;该项目目前正处于最后试验阶段,有望于2011年投入试运行。
863项目大浮标现场
863项目建设专家组会议
863项目现场考察
流域-海洋污染的综合整治。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直接排放、河流携带和大气沉降等陆源输送方式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控制陆源污染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2010年,洪华生教授参加了国合会“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课题,通过分析总结我国陆源污染与管理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借鉴国际陆源污染和其他污染源管理经验,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流域-海洋区域海洋综合管理的政策建议;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对福建省“健全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台湾海峡海域、重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洪华生教授大胆先行先试,牵头组织“福建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科技支撑”重大专项,推动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域-海洋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从而推进综合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流域-海洋交界断面的污染通量控制、污染溯源及整治、水环境突发事件预警及处置等提供管理和决策支持;该项目跨学科、跨部门、跨行政区域,需要创新思路和机制,其操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洪华生教授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历时一年终于促成该重大专项2010年立项并正在有序地开展。
与此同时,洪华生教授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公众海洋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通过积极推动建立“厦门国际海洋周”这个更大的国际交流平台,2010年帮助组织“海岸带综合管理—从流域到近海”的科学论坛,提倡“综合理念,溯源而治”,进而实现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为民众谋福利,“民生”二字永远是洪华生教授心中最为关切的。“作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民生福祉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洪华生教授对她热爱的海洋事业始终坚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