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武术与武侠的混淆

2011-06-01 10:04策划执行刘燕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泰拳技击中国武术

策划/执行 _ 刘燕

9月28日,一条题为“中国格斗三杰PK日本道场遭横扫”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上。大屏幕上,盖世神功简直到了出神入化、光怪陆离的地步,但是就竞技力来说,中国功夫的地位是怎样的呢?关于中国功夫,我们知道的除了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少林寺之外,如今还剩下什么?

本刊对话《武魂》杂志副主编常学刚先生,对此进行解读。

《读者·原创版》:请客观评价历史上的中国功夫。

常学刚:由于李小龙的原因,kung fu(功夫)一词逐渐与Chinese martial arts(中国武术)等同起来,甚至赢得了比后者更大的声誉。

人们普遍认为,武术起源于战争的需要。但明代军事家戚继光从战争的角度,强调了军用武艺和所谓民间武术的区别,并未给“拳术”以很高的地位。有资料证明,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种种关于武术的“神奇”,基本都是清末民初坊间文人的凭空伪作,是经不住深究细问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武术没有价值呢?不可以!尽管中国武术的搏击能力因历来缺少记载而难下结论,但其真实的一面还是可以看到的。中国武术是一种搏击术,其中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技术等。其实践展示了有关防身、健身、体育乃至气功、养生等功能。由此总结出来的拳经、拳谱虽然不多,且一直在极小的范围内流传,但它们奠定了中华武学理论的基础,体现了先人在攻防搏击技术、策略方面的认知,而且从中也能看出中国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特别是人体生命运行规律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当然,尽管中国武学是一门科学,但却仍停留在无数个体、局部的感性经验各执一端、各行其是的低级阶段,离发育成一门真正的“科学”还差得很远。

《读者·原创版》:传统武术与小说、大银幕上津津乐道的武侠的关系是怎样的?

常学刚:有人认为“现代的中国是武侠文艺大国,而不是技击大国”,这个观点很对。

1954年1月17日,白鹤拳传人陈克夫和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公仪在香港的一次比武义演,让媒体察觉到民众对武术的热情。于是就有了梁羽生、金庸乃至后来的古龙等人撰写武侠小说连载于报端,从而开创了新武侠小说时代,谁知新武侠小说的发展竟然反过来影响了真实世界里的武术。最典型的例子,金庸笔下本属子虚乌有的“九阴白骨爪”之类的武功,近年来也堂而皇之地开宗立派,设立了“掌门人”,甚至已经正式收费开班教学了。

实际上,武术傍着武侠小说等传媒共存共荣的事情早已有之,由坊间小说演化出的“伪历史”比比皆是。比如,由民国初年的武侠小说开端,武当(山)派、峨嵋(山)派、崆峒(山)派、昆仑(山)派、点苍(苍山)派、华山派、青城(山)派、嵩山少林派等武林“八大门派”纷纷登场。但事实上,除嵩山有武僧记录之外,其他名山在历代都只是与佛教或道教相关,并不涉武事。

《读者·原创版》:相比传统功夫的寂寞独立,近些年跆拳道、泰拳等外国搏击术在国内热起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常学刚:传统功夫现在并不寂寞,而是相当热闹。只不过热闹的“点”不在“技击”上,而是在“娱乐”上。由于时下全民娱乐的风气盛行,武术原本薄弱的娱乐功能得到空前的开发,以武术之名行娱乐之实,花样翻新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有人质疑中国武术如今还剩下什么,我以为答案明摆着,那就是—娱乐。

至于近些年跆拳道、泰拳等国外项目在国内持续升温,我想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娱乐”。曾看过一则消息,某次中国武术与泰拳对抗,中国武术大胜,令国人兴奋不已。事后有赛事策划者泄露底细,原来是策划者“一手托两家”,在泰国则泰拳胜,在中国则武术胜,大家娱乐,同喜同喜!

当然,对真的操心中国武术技击问题的人而言,跆拳道、泰拳等外国搏击术的“入侵”应该是个好事。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武术坐井观天、自说自话的时间真是太长了,关起门来当老大,应该是很无趣的。

猜你喜欢
泰拳技击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中国魂
中国武术帮助古巴人民应对新冠肺炎封城
ACE MUAY 传承泰拳 开发泰拳健身教育国际标准
泰拳少年被打死令泰国反思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泰拳:最刚猛的功夫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