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1-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花朵合格祖国

《教委代人受过》

(2011年第37期)

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我很为出生于乡村的孩子们感到十分委屈,一方面城市不肯为他们提供合格的学校,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愿意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使那么多的家长比别人多付出那么多的金钱和精力,却仍然无法帮助孩子受到合格的教育。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如此不公,时时提醒着我们清晰地看到孩子身上被贴上了那么多的标签。北京强行关停打工子弟学校,表面上是这些学校不合格,很勉强地答应让这些孩子到公办学校报名,可北京当地的公办学校并不自觉接收,联想到北京一再有人提出要限制外来人口的事,让人不能不怀疑,北京是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但现在怎么看都像是北京当地市民的首都。在那里,每个孩子身上好像都贴着标签,北京的河南的安徽的四川的之类地域标签,什么外来工子女什么有突出贡献人物子女什么北京市民子女之类身份标签,如此地域区分人群区分,不就是歧视吗?

歌唱得多动听啊,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可落到现实,孩子就不是国家的,而是一个一个地方的,一类一类人群的,分门别类,这给孩子培养了什么意识?歧视加敌视,对立意识扎根心灵深处,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得了吗?难道北京市民的子女长大就只为北京而工作?他们可能会远走高飞去国外。河南孩子的未来也不一定只能呆在老家,谁又能为他们画地为牢?无论他们是哪个地方的孩子,未来也都将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不应该再像他们父母的今天,背负着沉重的标签。

政府不仅没有把每个孩子都看作国家的孩子全社会的孩子,不肯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肯为孩子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甚至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吃到安全的食物,儿童还常常成了某些政府部门的牟利对象,一些政府部门反而动辄给孩子贴上那么多的标签,把孩子推给家长自己完全负责,叫人说什么好呢?

全社会能否形成一个共识?把儿童的成长和教育看作国家头等大事,一个孩子,不只是某一个家庭的孩子,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孩子。一个孩子的问题就等于全社会的问题,一个孩子的不幸就是全社会的悲剧,一个孩子的安全就是全社会的安全。

什么时候我们再也看不到孩子身上那些隐形却又清晰可见的标签,政府再也不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的孩子无论走到这个国家的哪个地方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平等的服务,我才能够相信,即使出生在偏僻乡村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也会拥有花朵一般美好的未来,使更多的人对我们的祖国未来满怀灿烂的信心。

河南唐河 马长军

(对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评或建议,请致信xmletters@gmail.com)

猜你喜欢
花朵合格祖国
背上的花朵
死亡花朵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我们依赖花朵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谁不合格?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