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手

2011-05-30 07:43姚谦
新民周刊 2011年43期
关键词:刘小东小东画布

姚谦

我和刘小东的认识,完全是一个安排好的意外。其实在此之前我就知道他了,因为偶尔在中国大陆出差时,听过许多喜欢艺术品的朋友讨论起他。当时我只觉得他的画跟英国画家弗羅伊德有些关系,他们都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写生活在他们边上的人。当时我对中国大陆了解得太少,所以一下子也无法投射太多自己的情感去体会。但是随着到大陆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开始喜欢上了北京,也喜欢上在这苍茫而干燥的北方老旧大城市里,住着的一群封闭已久的老灵魂,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命观、他们的价值观,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沧桑气息。

刘小东是东北人,大学到了北京,十几年住下来,他描述北京生活里遇到的人,都是当下的、此时此刻的,这些感想也都在我多次到访北京后才感受印证到。

小东在台湾有个个展,在那个两岸不相通的年代里,这对彼此来说都是难得的经验。在画展展出前他有个想法,他希望再多画一个台湾人物,透过画廊的邀请,我接受了这项任务。从未当过模特儿的我之所以这么做,全是因为我想收藏他的作品的原因,而我的条件就是这张肖像必须卖给我。很快双方就同意了这个合作。

那天我到了画廊,与他第一次见面,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健谈,也比我想象中还要朴素。我没有刻意打扮自己,完全照着平时上班时的穿着直接从办公室过来,因为没有经验所以生涩直挺挺地站在他面前。意外地,他不像其他艺术家用画架作画与我面对面,他把画布铺在地上,每看我一会儿,就弯下腰作画。同时把他需要的颜料事先全都涂在画布的一侧,低头画的时候很即兴地用着有限的颜料,快速调色。他作画速度极快,来来回回,不久就满头大汗了。

而我却怀着心事,因为那天我必须参加一个我极不愿意参加的记者会,迫于要求我需要在记者会里板起脸数落某某电视台,这件事让我困扰极了。作画前我就跟小东提过此事,中途会离开两个小时参加这场记者会,他欣然同意,因为中间他也需要休息吃点东西。于是我看那张肖像总会呈现出我的两种神情:一个是每回在面对媒体群众时,我的不安与烦躁表情;另一个就是记者会后我松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自在。

记者会回来后,我们开始聊起天来。我问他来台湾的感想,没想到他告诉我,最早对台湾的印象是侯孝贤的电影。而来了台湾之后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台北市很多行人道路砖特别漂亮!那天下午我们聊得特别愉快。看他挥汗画着我,心里头有些感动和不舍。原来画画也是个劳力活儿!到了晚上虽然还没画完,他让我先回去休息,剩下的他自己会修改。我临走时才看了一眼画中的自己,觉得他把我画成了一个清瘦的少年,有一个夸张的大额头。我笑了笑跟他说,原来我在别人眼中就是这个模样啊!不久画展开幕,我的肖像放在橱窗里。画中的我不再显得那么清瘦,不过额头依然,事后他告诉我,他画我时总觉得我整张脸的面积,有一半是额头。这是他对我最大的印象。

因为这一次画肖像的经历,我们有了更多的来往,我们一起参加了蔡国强金门碉堡展。他给我看他刚画完的三峡,我一直记得那只中了枪的大雁,有种平凡人的绝望。他告诉我,贾樟柯跟着他在三峡创作时拍纪录片的点滴。后来他又告诉我,他计划去泰国画当地的热带水果与性产业工作者,这真是奇妙而切题的联想。

随着北京成了世界中心,面容一天一变,蓬勃的中国艺术市场不正常地热闹起来,小东的画也都成了千万巨作。偶尔我们会在一些不能逃开的社交晚宴上见着面,他还是这样,即使穿着西装,要抽烟时他把领结一松,就溜到外头抽他的烟了。后来他画了青海、画了新疆、画了自己的故乡,依然都是人与物在当下眼里的感受,我也越来越明白他在用自己的眼睛和感情作诗,绘画只是一种手段。他似乎如先知般预测到眼前的一切都将过去,于是在他画中里的人与物即使不美好,但是作者的手依然充满了眷恋,因为这一切都将过去。

猜你喜欢
刘小东小东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最高价:刘小东《电脑领袖》中国保利以4600万元成交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洗澡
妈妈的爱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为啥总挨骂
香蕉皮的家
大师的画布
谁对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