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ane Dickson 著 邵智杰 译
奥地利蒂罗尔州的小镇泰尔夫斯上空一片鸟鸣,卡尔·拉贝德尔面对摄像机镜头,一跃而起,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感觉自由了。”这个百万富翁笑着说。
在这座安静的小镇生活了13年之后,这位家居饰品业的成功商人做了一件让当地人震惊的事:拍卖他所拥有的一切去帮助南美洲的穷人。拍卖品包括卡尔位于法国南部的一座农庄、顶级奥迪车,还有几架私人小飞机。
最近一次的拍卖对象是卡尔位于因斯布鲁克的豪宅,那可是整个蒂罗尔州居民都羡慕的梦幻住宅。然而,年近半百的卡尔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搬到阿尔卑斯山间的一座小木屋里居住。与旁观者不同,对他而言,从一个富翁转变成“穷人”显然更有价值。
“在我眼中,财富并不等同于快乐。过去的25年里,我就像是一个奴隶,为了一些我并不想要也不需要的东西没日没夜地工作。现在我的梦想是变成一无所有。”卡尔说。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搬去小木屋住了。”为了将在那里开始的新生活,他只准备了一套换洗衣服、两箱子书和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将会用每月1290美元的补助金生活,但我告诉你,我一半都用不了。”卡尔耸耸肩说。
我发现自己很擅长跟钱打交道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我从没见过父亲,他是个酒鬼。我和母亲还有祖父母住一起。祖母一向善于理财,她告诉我一个人的价值和他的存款是相关的。”卡尔顿了一下,继续搜索回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在果园里帮忙。我还去市场卖菜,在那里,我发现自己很擅长跟钱打交道。少年时期,我一边打零工供自己交学费,一边读书。一开始,我卖自家园子里的花,后来我又卖干花、花瓶和蜡烛。”
生意越做越好,等到卡尔开始读大学时,家居品和室内装饰生意已经运转自如了,而且利润很可观。钱越来越多,卡尔却发现自己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时常问自己,活着就是不停地赚钱吗?这样有什么意义呢?这种生活的终点是什么呢?”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卡尔却越来越觉得不舒服。他对无止境的消费有了强烈的厌恶感:“我觉得即使拥有再多也不能让我快乐了,而且这好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不快乐——买更多东西——更不快乐。”卡尔承认一开始是为了保障将来的生活而工作,但“这总得有个限度,否则就像一只狗一样,为了担心将来没有骨头啃而不停地奔跑,最终却迷失了”。
终于,所有的情绪在1998年到达了顶点,当时他和妻子艾琳在夏威夷度假。“我们预订了最好的酒店,一切都是最完美的设施。在逗留的三个星期里,我的感觉是那里根本没有真实的人,都是演员。那些员工都在演绎友好和乐于助人的角色,而客人们必须表现出‘瞧,我有多重要!”
假期结束后,卡尔在住所周围散步。在牧场的一间小屋里,一个女人给他端来了一杯苹果汁,结果不小心洒在了他的裤子上。“对我来说,那才是真实的感觉,我们又回到了真实的世界。”
有钱和快乐完全是两码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随奥地利青年滑翔机队去南美洲。在他看来,那里的人们虽然不富裕,但都很愉快。“但当我回到欧洲,看着周围人脸上的焦虑神情,我开始疑惑,难道刚发生过恐怖袭击吗?我开始意识到有钱和快乐完全是两码事。”
“我想也许我不需要这所大房子,还有那些豪华轿车和晚宴。我想过真正要的生活。”
一次旅行中,卡尔遇到一位很有天赋的木匠。“他想做一些艺术家具,这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锯子。但当时他穷得没有一分钱,银行也不给他贷款。于是,我就给了他300美元。第二年,他在机场碰见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现在,他已经完全实现了他的想法。”
我从没问过自己:什么对我最重要
这次助人经历给了卡尔启发,他很快发起了一项微额贷款计划。从那时起,他资助了中南美洲的好几个慈善项目,其中一项是秘鲁利马郊外的面包烹饪学校。“那里不仅为穷人家的孩子提供面包,还教会他们烘面包技能。这样能帮助他们将来拥有一份职业。”卡尔解释说。
2008年,卡尔和经济学家沃夫冈·莫尔一起创立了MyMicroCredit.org网站,旨在通过微额贷款计划帮助创业。为了做推广,卡尔想出了一个主意:以每张99欧元的彩券来集资,并抽签决定他豪宅的归属权。“这样,我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个网站的慈善事业。”
卡尔成了明星,关于他“放弃财富,获得人生”的想法吸引了德国一家大型出版社,而他的自助助人宣讲也极受欢迎。
“德语中有一句俗语:越简单,越快乐。”卡尔对此还有不同的认识,“这不一定符合实际,关键在于如果你有许多选择,你就必须明白哪种选择最适合你。从15岁到40岁,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什么对我最重要。现在我终于知道了。”
(摘自《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