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荒田
美国体育频道曾播出一则广告,情节是这样的:街旁巴士站点长椅上,一头坐着一位中年黑人女士,另一头坐着正入迷地听摇滚乐,颇为放浪形骸的白人少年。巴士开到,女士上车去了,把名牌手袋遗落在长椅下。少年一把拿起手袋,拔腿飞奔,穿过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巡逻的警车发现情况异常,追赶少年。少年跑进七拐八弯的小巷。我充满疑惑: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手袋广告?
我的心随着少年奔跑的身影沉浮。不能排除广告商为了渲染商品的魅力,不惜背弃道德教化,在荧屏上树立贪小便宜的坏样板。广告重要手段之一,是极端化,以强烈的效果制造视觉震撼,从而迫使受众“记住”商品。好在,“包袱”抖出来了,少年抄小道,为的是追上巴士。女士下车时,少年把手袋送上,前者感谢不已。警车也赶到,车内的警察把少年叫去(又一个小悬念:不会抓他吧)。没有台词,只有少年吃警察送的甜面圈的镜头。皆大欢喜的结局。曲终奏雅,广告词出现了:诚实,代代发扬。是向青少年灌输良好品德的公益广告。我微笑着,称赞制作者的匠心。
由此我想,社会的进步是怎样实现的?是痛快淋漓的推翻、砸烂,还是点点滴滴的改良?还是回到上述广告,如果拿它到法制不健全的地方去播放,长辈不能不对其效果存疑。因为,能举出100个以不老实取得成功的例子,却不容易拿出一个诚实而出人头地的佐证。如果“忠忠直直,终需乞食”成为论据充分的定理,我们还怎样宣传正确的立身之道?
好在,路到这里,并非尽头。诚实,不和功利挂钩,而和终极意义联结,那么,尘世再黑暗,也压制不了诚实。
(崔佳摘自《今晚报》2011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