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敬宇
(北京紫竹院公园 100044)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其城市景观和生态质量对于塑造首都形象极为重要。目前北京园林绿化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漫长的冬季,景观萧条,绿色景观植物不丰富。虽然建国后几十年来园林工作者也进行了一些常绿阔叶植物的引种,但总体上种类仍显单调,应用方式较单一。近十几年来竹类植物在北京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对其适用性缺乏系统研究且应用的竹种有限。竹子已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树种之一,合理选育、栽培、利用好竹种,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对增加北京市植物资源和提高植物资源保护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清癯质朴的苦竹,娟秀文雅的观音竹、紫竹,飘逸潇洒的毛竹,妩媚清秀的矢竹,毛毛竹,竹、其秆挺拔秀丽、其叶潇洒多姿、其形千奇百怪;它四季长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昂然。当人们怀着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的惬意感就会油然而生。
对于竹类植物的观赏性,可以从其色彩、形态、质感等形式美要素进行分析鉴赏。
大多数竹种的竹秆和竹叶呈现出不同明度的绿色。一般新竹明度较高,老竹多呈暗绿色。绿色具有阴柔温顺的性格美,绿色空间对于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具有抚慰作用,使人宁静,消除疲劳。用不同明度的绿色系竹林体现绿野的意境,无疑超凡脱俗、别具一格。另外,竹类植物的秆有黄色、紫色、黄绿相间等多种颜色,如紫竹(图1)竹秆为深紫色,金镶玉竹、玉镶金竹秆为黄绿相间的颜色,独特的竹秆颜色,不仅让人赏心悦目,寓意吉祥的名字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还有的竹种叶子具有白绿相间或白黄相间的条纹,如菲白竹、菲黄竹、靓竹、白纹阴阳竹等同样极具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往往能成为视觉的焦点。
图1 色彩美
竹类植物在形态上分为散生型和丛生型2大类。散生竹由于地下鞭伸长生长,竹生长较分散适合营造竹林景观,从生竹合轴分生,竹生长较为紧凑,可以独立成景,两种形态的竹类植物营造的景观在视觉效果上对比强烈。竹子枝叶茂密,也是良好的分隔空间的植物材料。有些竹种的节间或秆环呈独特形态,成为著名的庭院观赏竹种,如罗汉竹秆环与环之间隆起(图2)。有些竹种的节间缩短肿胀而呈奇特形态,如佛肚竹、辣韭矢竹,这些秆形奇特的竹种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竹秆有高有矮,从匍匐在地到高耸入云。竹秆有粗细之分,粗的强壮有力,细的清瘦雅致。竹叶的形状也多有不同,有的纤细狭长,柔软得像羽毛,有的宽大得可以包粽子。竹子的枝条也有不同的姿态,有的斜向上展开,有的攀援状,有的悬垂状,所有这些,使得竹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图2 形态美
竹类植物具有丰富的质感变化,从茎秆的粗壮程度可分为粗竹、纤细等类型,粗壮型的竹种高大挺拔,容易首先映入眼帘,如斑竹(图3)和早园竹,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生长条件良好的情况下,2011年度测定部分斑竹和早园竹粗度达到6~8 cm。纤细型的竹种一般枝叶纤细,体量较小,具有整齐密集的特征,如鹅毛竹,菲黄竹等。中粗型竹种介于粗壮型和纤细型之间,可以充当过渡,增强整体感。
竹类植物多种多样的质感、形态、色彩、体量,是园林设计中美学价值的源泉,竹子因具有较高的美学和园林观赏价值,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庭院造景的理想素材之一。
图3 质感美
竹的一些特性如枝叶茂密,叶色鲜艳,形态多样,在园林造景中可以发挥组织空间、分隔空间的作用,增加植物配置层次,起到过渡的作用等。
竹子枝叶茂密,在园林造景中应用竹子分隔组织空间,效果颇佳(图4)。如紫竹院的大湖北岸绿地中,一处为虎虎生风舞箜竹的游客群体,一处是展示中国象棋文化的跨海征东景区,从活动形式上一动、一静。为协调这种矛盾,在跨海征东周边集土堆山,并种植姿态秀丽的毛竹,配以银杏、紫叶李、美人梅等色叶植物,围合的象棋文化空间让观看棋局的游客融入局中。与此同时的抖箜竹区,箜竹上下翻飞,时而滚过头顶,时而跃上肩头,引来过路和围观游客的阵阵叫好,两个空间互不相扰。
图4 分隔空间
竹子作为绿色背景,与一些色叶、开花的地被花灌木配置,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冬季也保持绿色的竹子,衬托着北方落叶后的树木的姿态,让树木的冬态也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
竹子根系发达盘根错节,成林快,低矮的地被竹种应用于山坡,菲白竹等相对耐荫的品种应用于疏林下(图5),成为基础地被,局部达到以竹代草的效果,和上木形成良好的复层结构,在治理黄土裸露,固土护坡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另外竹子经冬不凋,尤其是栽种在3年以上的竹丛,冬季绿化美化的效果更为突出。
图5 护坡植物
佛肚竹、观音竹、小琴丝竹、辣韭矢竹、锦竹、紫竹等上盆种植,包括一些以竹石为素材制作的艺术盆景,应用于室内美化装饰,为居室、厅堂增加无限生机,让厅堂居室更加雅致(图6)。竹类植物散发出的芳香酚让人神清气爽。佛肚竹、金镶玉、观音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名字也让它们更成为室内绿化美化植物材料的宠儿。
图6 美化居室
大部分散生竹如早园竹、金镶玉,地被竹如鹅毛住、箬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等根系较浅,一般在10~50 cm之间,比较适合屋顶较浅种植基质和屋顶结构荷载的要求。目前在北京的部分高档写字楼、别墅区屋顶已有部分刚竹属竹类植物的应用实例。
竹子不但和宿根花卉一样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成景的优势,利用竹子色彩、形态等方面的优势与宿根花卉、花灌木、一、二年生花卉营建花境,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7)。
综上所述,竹子在园林景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应注意,竹子造景的各种艺术手法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相互割裂,在应用竹类植物造景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做到“景到随机”、因地制宜。
图7 花境营建
竹子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应用广泛,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竹子研究的逐步深入,引种、栽培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在北方地区竹子应用取得突破进展,其中尤以北京市紫竹院公园最为突出。紫竹院公园建于1953年,据文字记载1955年引种了第一批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70年代陆续从各地进行了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 keng f.et wen)、筠竹(Phyllostachys glauca f.yunzhu J.L.Lu)、巴山木竹(Bashunia fargesii(E.G.Camus)keng f.et Yi.)、实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f.solida)等品种的引种,至1995年绿化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公园竹种及品种已达85个,90余万株,竹林覆盖面积达4.5 hm2。多年来紫竹院公园走科技兴园、文化建园之路,把竹子研究成果、单纯竹自然景观和渊源流长的竹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造园特色,丰富了竹文化内涵,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竹子入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了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是以竹类植物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基础,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运用比拟和联想等手段创造园林意境。表现形式通常为“以竹比兴、以竹比德”、“历史典故”、“诗书画印”等。
3.1.1 运用比拟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人们喜爱竹子不仅是由于它得自然外观,更多的是由于它“比德”的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人得道德追求联系起来,宋《文苑英华》中刘崖夫的《植竹记》叙述了“君子比德于竹”的佳句,“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义也。”以竹比德所蕴涵的积极思想内涵,在现代园林中被广泛使用,“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尚虚心”,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的自然属性符合人的雅致情趣,人们把竹作为“气节”、“坚贞”“高尚”的象征。在植物配置造景中形成“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固定配置形式。紫竹院的“三友观瀑”就是典型的应用松、竹、梅岁寒三友进行造景的景点,菡萏亭的楹联“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藕虽有孔胸中不染尘埃”即是以竹荷的形态特征喻人的品德。
3.1.2 以竹的历史典创造园林意境
历史典故应用可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启迪人的想象,深化园林意境内涵。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斑竹麓”以君山的斑竹为主要造景元素,在两山对峙的山谷中,以自然式假山,园路围合的种植池内栽植斑竹,结合抽象的娥皇、女英雕塑,造景点题。景点创意取材于湘妃竹(斑竹)的传说。“此竹出湘沅,紫花如泪溅;相传尧二女,父命妻虞贤。象瞽凶恶甚,重华孝悌先。代尧行摄政,二妃共耕田。花甲贱帝位,南巡归九天,娥英追不及,挥涕竹斑然。”该雕塑前临竹深荷净景区,深谷曲折幽静,山顶青松葱郁,山麓斑竹凝翠,四时景色优美,特别是在冬日的雪后,在空旷的天地之间,静静徜徉于婆娑翠影之中,感发滴泪幽古情。“萌亭报春景区的“缘话竹君”景点(图8),刻石记史,颂伯侇、叔齐之耻食周粟的气节,钩沉竹子与人品得同构与人化之源。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将渊源流长的竹文化与以竹造景融合,深化园林文化内涵,启迪人的想象,增加观赏情趣。
3.1.3 运用诗、书、画、印四种文化艺术
图8 园林意境
图9 八宜轩
以竹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是园林造景创意的宝贵资源,紫竹院公园的八宜轩景区正是利用竹的自然造景,以竹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等艺术表现形式浓缩竹的四种时态景观的一处范例。该景区位于紫竹院公园青莲岛上,南临一鉴荷塘,背依万竿修竹,建筑形式为一座北朝南卷棚歇山的敞轩,作为造景要素,在青莲岛的翠竹夹径中置一组竹韵景石(图9),使之既有山之神韵,又为文化艺术载体,将“风竹”、“雨竹”、“霜竹”、“雪竹”刻于景石之上,使人看画产生画境,举目欣赏满目翠竹之生境,其立意就是把竹的美好象征与表象融于园林造景之中,取意四种时态竹景和关于竹的诗、书、画、印的文化,“宜风、宜雨、宜霜、宜雪,四季景色宜人;可诗、可书、可画、可吟,不可一日无君。”正是八宜轩要反映的主题。竹韵入诗、竹姿入画,进一步使竹的美得到升华,由自然美升华到艺术美;从竹文化艺术作品中联想到竹之自然美,进一步增加对竹的审美情趣。
3.2.1 专类园
北京植物园中的集秀园作为收集展示竹亚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竹林景观。1985年后将收集品种与园林造景相结合,改善单纯的竹林景观,增加粉墙,单辟园门,建水池,并临水池筑亭,种植苍松、梅花,翠竹、苍松、寒梅相互衬托,修路、铺草,逐步形成一座集展示、种植、收集竹品种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
3.2.2 竹林大道、竹林绿岛
竹子作为行道树,作为道路隔离的材料,营造出片片浓荫。如历史上的紫竹院路和现在的西直门以东小街桥以西主干道南侧是北京市很有特色的以竹作为分道植物的道路,在紫竹桥至今仍采取竹林绿岛的形式,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竹叶图案进行绿化美化,竹成为该条道路的明显标志。
图10 庭院深深
3.2.3 竹径通幽
所谓竹径通幽,是指园林中竹林景观的营造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运用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营造含蓄深邃的竹林小径,表达出“庭院深深”的园林意境(图10)。
3.2.4 移竹当窗
图11 移竹当窗
移竹当窗特指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画镶嵌于框中。这一艺术手法,将彼一空间的景物引入此一空间,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强园林空间的层次感(图11)。
图12 粉墙竹影
3.2.5 粉墙竹影
粉墙竹影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意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白粉墙前几竿修竹,竹子在白色背景衬托下愈显青翠,细腻光滑的竹秆与平整光洁的白粉墙通过微差取得质感上的协调统一(图12)。
图13 竹石小品
3.2.6 竹石小品
竹石小品是竹子与奇峰怪石通过艺术构图组合成景。竹和石是园林的两大特色。竹、石相映成趣。竹石小品在园林中常作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既可独立成景,又可遮挡、缓解角落的生硬线条(图13)。
(1)竹子对促进北京园林事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经过作者对北京地区竹类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与考察证明,北京地区具备竹子造景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园林栽竹的潜力很大。
(2)利用竹类植物多样性,发挥竹在景观构成中的作用。北京地区已经成功引种、培育了多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竹类植物,为园林造景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在利用竹类植物塑造景观时,应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充分利用北京的自然资源与条件,确定出基调竹种和骨干竹种,同时注重发掘地被用竹、绿篱用竹、秆形奇特及非绿色系竹种在景观构成中的作用。
(3)发掘历史悠久的竹文化,丰富文化建园内涵。竹文化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现象。竹子虚心、有节、挺拔的形态特征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相契合,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清高、气节、坚贞”的象征。竹子也因此被赋予了强烈的审美气息。但应克服竹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充分挖掘竹文化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营造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园林景观。
(4)加强理论研究和资源保护工作,指导引种和应用实践。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引入边缘的竹类植物进行栽培、驯化和应用,以此改善城市园林景观实为必要。同时对此类植物在北京特定气候条件下越冬适应和抗寒性理论进行研究,以便对引种和应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引种、开发、利用竹类植物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区域性观赏竹园,集资源保护、科研、科普于一体,对形状不够稳定的竹种加强良种繁育工作,控制不利变异,利用化学诱变、辐射育种、组织培养等现代育种手段定向培育新品种。
总之,研究竹类植物特性及在北京地区现有园林造景中的应用现状,合理开发利用该科多个品种,进行园林配置,创建出具有竹文化特色的自然山水园林,丰富园林景观,增加文化内涵。在保护现有竹品种的前提下, 合理选育、栽培、利用竹品种资源市场,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对增加北京市植物资源和提高植物资源保护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计成(明).园冶注释.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计成原著,陈植注释. 园冶注释(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8
[3]文震亨原著,陈植校注. 长物志校注.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陈守良,贾良智.中国竹谱.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
[5]朱石麟等.中国竹类植物图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汇编 刘亮等.中国植物志第九卷2分册禾本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陈 植.竹类造园竹类研究 5(1)69-721986
[8]王启华,等.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中国林副特产,2001
[9]陈俊愉 程绪珂主编.中国花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10]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11]徐大陆.植物造景和城市生态系统.北京:中国园林,1991,7(2)35-39
[12]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3]苏雪痕.建筑内外植物的造景作用.北京:中国园林,1989,5(2)36-38
[14]姚永正.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5]Brian clouston主编.陈自新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