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张鹏
很多企业IT人士将“软件平台”与传统的SOA相混淆,甚至一些IT技术人士还认为,“平台”概念的最终落地只不过是一个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或者软件开发工具而已。
近日,一则关于企业IT建设的白皮书《CIO:失控与可控》引来业界的普遍关注。白皮书通过对国内60位大型企业的CIO进行调查采访,得出结论:尽管所属行业不同,但CIO们普遍都感到自身企业的信息化存在“失控”威胁——管理与控制、投入成本、上线时间、精细化以及对业务创新的支撑能力成为最令CIO们“忧心”的五大IT隐患。
同时,该调查还显示,当前83%的大型企业在IT建设中“只重应用”,项目大都采用“外包”方式,也就是说,每一个开发项目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底层软件开发做起,并且不同项目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共享以及复用。
海比研究首席分析师曹开彬告诉记者,正是这种错误的IT构建方式导致了CIO对信息化的失控感。“完全放手给软件外包公司,无形中也放弃了项目的管控权,对于业务系统的功能性、上线时间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恐怕只有等系统完成时才能知道。”
不过,一些企业先人一步,找到了“IT可控”的出路。目前,在电信、金融以及能源等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平台化”的IT建设模式,如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研发机构中电普华、华为产品线研发中心等。这些企业通过采用“软件平台模式”,即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集中承载企业关键业务,实现了“以平台托应用,平台与应用并重”的IT建设方式,切实解决了上述提及的五大IT挑战。
河南移动IT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选择软件平台构建自身业务系统时,首先要准确评估自己的需求,同时,企业实施人员也一定要做到从技术角度真正深入至平台底层。”
据统计,国内有95%的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入了平台化思想,但究竟什么才算得上“软件平台”,软件平台的框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还有如何实施与部署软件平台,大多数企业却不得而知。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很多企业中的IT技术人士会将“软件平台”与传统的SOA相混淆,甚至一些IT技术人士还认为,“平台”概念的最终落地只不过是一个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或者是软件开发工具。
“很多软件企业也会打出‘软件平台’理念,但这些平台产品的功能定义往往过于狭隘,或者仅仅依附于某个项目,并没有十分清晰化、透彻化以及系统化的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目前软件平台‘泛滥化’的主要原因——不仅弱化了大型企业软件平台的可控力,而且还致使一些中小企业对软件平台能否突破信息化瓶颈产生了疑虑。”曹开彬对此表示。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软件平台”?
普元CEO沈惠中告诉记者,“平台模式”构建于企业IT系统的业务基础架构层面,引入统一软件平台,为上层应用开发提供统一的标准、接口和规范,并屏蔽下层的基础技术细节,使各类应用的开发具备既定的规则——尽管是外包给开发商,这些应用开发也可以变得可预期、可管理、可延展,同时基于SOA架构的技术平台还可以实现各类业务构件的组合和复用,从而更好地响应业务部门的需求变化,提高软件交付质量和效率,并降低软件的总体拥有成本。
在电信行业中,运营商对于“软件平台”的理解应该算是格外深刻。
“在长期的IT系统建设中,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摸索经验和吸取教训。”一位地方电信IT技术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电信公司曾经在西北一些省份分别就“套装软件”和“定制开发”进行试点,最终结果也是各有优缺点。
首先“套装软件”的标准化程度太高而且需要运营商具备较强的IT技能,但运营商往往需要灵活的业务变更能力。“国家电信政策变化很快,每一次微小的变动都会牵扯底层的业务架构,在改造套装软件的底层模型时,IT支撑部门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
其次,尽管与运营商合作的软件开发商都是国内知名厂商,但上线速度和系统稳定性依旧不能令人满意。“坦白说,中国的软件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在与时间较量,如果一个业务系统上线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很可能开拓新市场的黄金期就已经错过了。”
由此,运营商开始采用软件平台的建设思路,尽管面对当下运营商内部错综复杂的IT系统,以及地市、省级到集团的三层IT架构,指望通过建设一个平台“一统天下”的想法并不现实,但运营商还是在其各级IT系统的诸多环节中充分“借鉴”了软件平台的思路。
中国电信OSS资深专家江义杰告诉记者,电信套餐的快速配置、客服电话的预处理功能,以及营销派单等方面,中国电信都采用了“平台化”思路。结合BPM工具,不断优化自身业务平台上的工作流,将已有的应用和业务流程进行抽取、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业务流程,大大加快了新业务套餐的上线时间,原本需要数周的变更时间一下子缩短成了几个小时。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提供“平台化”软件产品的提供商共有六类,比如独立软件平台提供商普元、起步软件等,管理软件平台提供商用友、金蝶、SAP等,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商同方、浪潮、东软等,综合软件平台提供商微软、IBM等,开源软件平台提供商Redhat,以及PaaS类软件开发商Salesforce.com等。
这其中,不同厂商存在着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各自的优缺点。曹开彬补充道:“微软、IBM等厂商拥有全球化的软件经验,但本地化支持不足;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整合能力深入,但无法作为基础通用平台来推广;开源软件平台尽管成本低、开放度高,但其稳定性与专门的商业软件还存在差距;如普元等独立平台提供商产品和服务能力很强,但知名度较低且价格较国内其他厂商相比较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