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远勇,丁新天,马雅敏
(1.浙江省缙云县植保站,浙江 缙云 321400;2.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植保系,湖南 长沙 410128)
稻瘟病是缙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只要条件适宜容易流行成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缙云县总体发病较轻,但在局部区域感病品种上仍能危害成灾,一般每隔5~10年就会在局部流行。1983年木栗乡大面积发生穗颈瘟,品种为6202,全乡106 hm2单季稻有95.7 hm2发病,病穗率75%以上;1996-1997年石笕等乡镇汕优63品种穗颈瘟重发成灾,发病面积 209.6 hm2,病穗率 91%;2000-2003年双川、大源等地协优5968品种穗颈瘟大发生,发病面积 192.5 hm2,病穗率 86%。2010年由于受品种、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单季稻发生较重叶瘟危害,全县发生面积670 hm2,是20年来危害最重的一年。
2010年单季稻秧田期就可见叶瘟病斑,移栽后即发病,初见期为6月9日,比常年提早20 d。
全县有大源、方溪、三溪、石笕、双溪口、胡源、溶江、七里、东渡等11个乡镇149个行政村单季稻均有叶瘟发生,发病的乡镇数、行政村数分别占总数的68.8%和23.2%,发病面积670 hm2,占全县单季稻种植面积的11.4%。
据6月26-29日在方溪、双溪口、大源等乡镇普查结果,一般发病田块的病株率51.7%,病叶率26.5%,病指10.8;局部严重田块病株率达100.0%,病叶率90.7%,病情指数43.2;全县发病田块加权平均病株率48.6%,病叶率20.7%,病情指数9.9。在病斑类型上以急性型病斑为主,占70% 以上,同时可见白点型病斑。全县有2 hm2重病田块稻苗矮缩,出现“坐兜”现象。
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发病面积305 hm2,川香优2号、丰两优香1号、Ⅱ优6326、两优培九、粤优938、金优987等种植多年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叶瘟,扬Ⅱ优6号、钱优1号2个中抗组合虽然只种植3年,但也发现有叶瘟病发生 (表1)。
表1 各单季稻品种种植年限及叶瘟发病面积
根据全县叶瘟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海拔300 m以上的田块发病较普遍,共发病655 hm2,占种植面积的48.1%,而海拔300 m以下的单季稻田较少发病,发病面积仅占0.3%(表2)。
表2 不同海拔区域叶瘟的发生情况
发病区域地处海拔300 m以上的山区稻田,海拔高、光照少、水温低、气流强、云雾多、露水重,加之其他原因,重病年发生频率高[1]。
缙云县单季稻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推广已有6年,其他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丰两优香1号、Ⅱ优6326、两优培九、粤优938等种植均5年及以上,当一个品种推广种植数年后,常会引起病菌群体小种组成结构的变化,继而引起抗性丧失[2]。
单季稻秧苗期,持续阴雨寡照,温度湿度适宜叶瘟发病。据缙云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5月份降水量245.7 mm,比常年偏多73.5 mm,月日照总时数107.9 h,比常年减少28.9 h,平均日照仅为3.6 h,月平均温度21.4℃,5月 3日最低气温11.3℃。适宜气象条件导致秧苗苗瘟发生重,发展速度快。单季稻分蘖期6月降水量300.5 mm,比常年偏多280 mm,月日照总时数67.7 h,比常年减少67.3 h,平均日照仅为2.26 h,月平均温度23.2℃,比常年偏低1.7℃,最低气温15℃,出现在6月6日。由于梅雨期长、雨日多、雨量大,不利水稻生长发育,降低稻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有利孢子产生、萌发、侵入,从而有利于叶瘟的发生。
品种复杂,种子来源广,带菌率高,农户思想麻痹,放松种子处理。常年发生稻瘟病较重区域,稻草未经处理就直接还田或堆于田埂边,种子和稻草带菌,为叶瘟病发生提供充足的菌源。
不少农户仍采用传统的2次施肥法,重于基肥和分蘖肥,在肥料种类上只注重氮肥、不施钾肥,导致水稻苗期氮肥过多,叶片披垂、硅化细胞少、碳氮比降低,可溶性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为病菌侵入后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
据大源镇稠门二村 (海拔420 m)中浙优1号发病田块的调查结果 (表3),氮肥施用量越大,叶瘟发病越重,氮肥施用量为 300,270,225 kg·hm-2而不施钾肥的叶病率分别为 34.8%,27.0%和17.3%,病情指数分别为12.1,9.7和5.4,而施氮肥225 kg·hm-2同时配施钾肥的叶病率只有11.2%,病情指数仅3.3。
表3 不同施肥量与叶瘟的发生关系
根据稻瘟病发生的历史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气象条件影响稻瘟病的流行程度,但与稻瘟病能否流行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而致病生理小种的存在及其比例上升,是导致稻瘟病流行的关键。有些品种 (组合)在一定的范围内,每年都发生轻度稻瘟病,但不造成大的危害。而垂直抗性品种则一般的年份表现出高度抗病,但有时突发稻瘟病而绝产。品种表现的抗病性是相对的,一个品种如果连续种植,连片种植时,适合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就会发生和发展,甚至造成较大的危害,缙云县山区一个新的杂交稻优良组合只能种植5年,至第6-7年稻瘟病必会流行成灾。甬优9号、中浙优8号、Ⅱ优1273等组合尚没查到叶瘟,因此,选用抗病优良组合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技术措施。
对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及近年稻瘟病发生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适时开展普查,准确掌握水稻叶瘟的发生范围、程度及趋势,并与气象部门会商,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制定防治预案,指导防治工作。
推广水稻垄作栽培、超级稻强化栽培、好气湿润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硅钙肥等健身栽培技术,采取促控结合,水肥调节,叶龄诊断,病害综防等措施;科学合理追施分蘖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多抗性叶面肥稻博士;实行“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晒田促蘖,提高土温、水温,促进稻株水分养分平衡和苗蘖稳长,增加叶片表皮细胞壁机械组织强度,增强稻株抗病力,以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种子处理能杀灭种子表面的稻瘟病病菌,阻断初次侵染源,推广化学药剂浸种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方法。可用25%咪鲜胺乳油2mL或用1.5%二硫氢基甲烷可湿性粉剂8~12 g,对水5~7 kg,浸种子4~5 kg,浸种48 h后沥干,不用清水冲洗,直接催芽。浸种时要严格把握浸种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确保防病效果。
药剂防治以“控制苗期、预防穗期,普治叶瘟、重防颈瘟”为策略。对病叶率达到5%的田块要进行应急连片防治,凡是叶瘟发生重或叶瘟轻发而后期倒3叶发病的田块,对感病品种、生育期偏晚、周围叶瘟重或倒3叶发病且剑叶或叶枕发病率达1%以上的田块,要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进行1次喷药预防。
根据发病情况选用不同药剂,预防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或2%春雷霉素水剂,而40%富士1号乳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75%肟菌酯·戊唑醇对叶瘟和穗颈瘟都有较好的防效[3]。
[1]万咏声.稻瘟病流行因子的探讨 [J].安徽农学通报,2000(1):53-54.
[2]邱福林,王大为.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J].垦殖与稻作,2004(3):26-28.
[3]金春丽.拿敌稳防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J].吉林农业,201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