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敏,高文军,高齐明,冯健华,张倩华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广东中山,528400)
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但停药后病毒返跳率较高,需要长期用药[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经治疗后,HBeAg是否转阴和血清学转换,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2]。选择适合的患者,以提高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非常重要。本试验采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中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水平对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8月~2009年12月门诊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61例。男171例,女90例,平均年龄34岁(16~53岁)。所有患者均无使用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和胸腺素等药物治疗史。慢性乙肝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9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3]。除外药物性肝炎、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并发慢性乙醇性肝病、非乙醇性脂肪肝、其他代谢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根据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将 261例患者分为 3组:A组204例,HBeAg水平≥1.0;B组 31例,1.0>HBeAg水平≥0.1;C组26例,HBeAg水平<0.1。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临床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葛兰素威康公司)治疗,且不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口服拉米夫定每次0.1 g,每日1次,疗程1年以上。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4周、12周、24周、36周 、48周进行肝功能 、HBsAg、HBeAg 定量 、HBV-DNA定量检测。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HBeAg转阴标准为<0.03,试剂盒购自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进行检测,HBVDNA阴性标准为<1 000拷贝/mL,试剂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越低,治疗1年后血清HBeAg转阴率越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A组204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2周后,36例血清HBeAg水平降至1.0以下,且治疗1年后,血清HBeAg转阴率为52.78%(19/36);168例血清HBeAg水平未降至1.0以下,治疗1年后,血清HBeAg转阴率为2.98%(5/168)。说明经抗病毒治疗12周后,血清HBeAg水平降至1.0以下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较高(P<0.01)。
表1 3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血清HBeAg转阴情况比较
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措施[1-2]。拉米夫定做为新一类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抑制乙肝病毒的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繁殖。现已证明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拉米夫定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易产生耐药性、疗程长、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较低、停药后病毒反跳等缺点[4]。
研究发现,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病毒载量对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治疗前ALT水平较高和病毒载量较低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较高[5],该结果对采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患者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最近研究发现,HBeAg和HBsAg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反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6]。本试验显示,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血清 HBeAg水平越低,治疗 1年后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b)转阳]越高,HBeAg低于1.0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较高,HBeAg低于0.1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更高。提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对治疗后血清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治疗前血清HBeAg水平可以作为选择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指标,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少停药后的病毒反弹率。
[1]Lok A S,M cMahon B J.Chronic hepatitis B:update 2009[J].Hepatology,2009,50(3):661.
[2]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ogy,2009,50(2):227.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4]姚光弼,崔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 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Ⅳ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03.
[5]Perrillo R P,Lai C L,Liaw Y F,et al.Predictors of HBeAg loss after 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02,36:186.
[6]Wong G L,Chan H L.Predictors of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J].Drugs,2009,69(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