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娟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江苏扬州,22500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1-2],术后充分有效的负压引流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3]。本科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共180例,其中88例患者用双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其余患者单纯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前一种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9年1~12月本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80例患者,均为女性。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年龄28~80岁,平均49岁;国际 TNM 分期:Ⅰ期22例,Ⅱ期45例,Ⅲ期21例。对照组92例,年龄 30~77岁,平均46岁;国际 TNM 分期:Ⅰ期25例,Ⅱ期44例,Ⅲ期23例。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的重要脏器病变,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置管位置: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腋窝放置直径1.0 cm左右、前段5~6 cm剪4~5侧孔相同的乳胶管1根,另一条16号硅胶管置于胸壁皮瓣下方,两组均用胸带加压包扎创面[4]。
引流方法:治疗组两根引流管通过Y形接头共同连接慈溪市华康供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负压吸引器(容量1 100 mL,可调节最大负压100 kPa),调节负压为20~40 kPa,以引流管不吸瘪,引流通畅为宜,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通常48h内持续吸引,48h后间断吸引,但要夹闭引流管远端使其保持足够的负压,术后48 h内及时驱赶皮下积液,调整引流管,使皮瓣均匀贴于创面上,一般术后48 h内引流液较多,72 h后引流液明显减少时将连接腋窝和胸壁引流管的Y形接头与中心负压吸引器分离,同时两管各接一个扬州源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继续引流。对照组两根引流管分别接相同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最大负压为5.2 kPa,容量1 000 mL),每日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观察指标:①皮下积液 以手术部位出现局限性隆起或波动性肿块,穿刺出不凝固液体为皮下积液;②皮瓣坏死当发现皮瓣色泽紫红,出现缺血的征象,予局部热敷等理疗,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后皮瓣色泽转变为正常,称之为坏死。当术后皮瓣出现苍白、暗褐色,归属于坏死病例中;③置管时间;④平均住院时间。
拔管指征:当引流液转为淡黄色,量小于10 mL/d,手指按压伤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即可拔除引流管。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治疗组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种负压引流方法效果对比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创面大,液体产生过多而引流不畅,包括切除面积大、出血量多,加之止血不彻底,容易形成皮下积血[5-7]。其它原因包括:①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如果术中未能将较大的淋巴管逐一结扎,将形成淋巴漏,至淋巴积液。②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所产生的部分脂肪细胞液化。③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首次换药后外加压包扎不均匀或过松,患者患侧肩关节过早或过度外展活动等。皮下积液又可导致皮瓣坏死,并因此延长了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而影响预后。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其引流通畅[8-9]。本次对照组采用了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吸引,由于负压引流器的反弹性,其负压值不稳定,负压低,最大负压值为5.2 kPa,当负压引流器内的液体达1/2或1/3时,负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达不到有效负压引流的目的,需要不断用手去挤压它,因此,需经常观察负压状态,尤其夜间不能维持有效负压,既影响患者休息,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而治疗组双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吸引,皮下积液发生率3.41%,皮瓣坏死发生率2.27%,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明显缩短了置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皮下积液、积血是乳腺癌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能及时吸出创面的渗液和渗血,不受皮肤皱折、体位及外力影响,负压持续稳定,避免了“无负压期”[10],从而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同时能保证持续负压状态,使创面与皮瓣贴附紧密,为皮瓣供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降低了皮瓣坏死率。
[1]杨永久,李瑞平,胡振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04(4):310.
[2]杨 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 36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739.
[3]代志毅,苏向前.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8):23.
[4]罗建红.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2,6(3):205.
[5]马海青.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33.
[6]移华芳,时 华,朱顺华.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5.
[7]张 辉,孟 镔,陈祖龙,等.6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解剖学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535.
[8]邵 炎炎.乳腺癌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皮下积液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4.
[9]吴文泽.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5):90.
[10]王旭东.乳癌根治术后创面负压引流的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