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元立 杨红旗 李会涛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河南省智能电网战略已经上升到政府和社会高度,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搞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省电力公司将力争把智能电网写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争取政府全方位支持智能电网建设,打造河南电力枢纽,为中原崛起提供更加坚强可靠的电能支撑。
2010年,河南全年生产总值(GDP)达到22942.68亿元,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12.2%。今后几年,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将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工业化。同时,河南将加快黄淮四市经济“凹陷地带”隆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预计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46273亿元,非农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
据预测,河南2015年、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3960亿千瓦时、5400亿千瓦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1.48%、6.4%。
在河南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意义重大。
从装机结构上看,全省火电装机比例一直高于全国火电装机比例,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全省电力装机总量加速增长,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在20%左右;二是近年新增电力装机主要来自火电,水电开发程度已达到80%以上,发展空间较小。
近几年,全省火电装机比例在90%以上,水电在6%~7%左右。新能源装机也有较大发展,但占总装机的比例不高。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0.6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装机容量4679.8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65.28万千瓦,占7.8%;火电4293.79万千瓦,占91.76%;新能源20.73万千瓦,占0.44%(其中风电4.8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5.60万千瓦)。根据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2010年风电和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0万千瓦,秸秆等生物质发电30万千瓦。根据相关预测: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核电的总装机2015年将达到185万千瓦,2020年达到350万千瓦。要实现该方案,需要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依托于智能电网建设,2020年,河南火电装机容量比例将降低到79.34%,电源结构大幅改善。
坚强智能电网目标实现后,节能减排效益显著。一是提高电能终端使用效率,到2020年,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1%提高到27%;二是到2020年,通过提升发电利用效率、输电效率和电能终端使用效率以及推动太阳能、核电和风能等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可实现节能,减排二氧化碳约6000万吨。
智能电网技术革命打开了电信、电网、电视网等整合的通道,最终的智能电网,会将电网提升为电力、数据、视频、智能家电控制、楼宇自动化和电动交通等多功能合成的互动网络,即营建一个“电力光纤复合电缆电网”。这将是一个比3G更庞大的产业链,智能电网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引擎。对中国而言,智能电网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更大,被称作下一个“4万亿”。
依托智能电网的发展,巩固河南省现有的产业基础,提升河南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6个环节,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六大领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电网调度,六大领域将全面推进,如下图所示: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6个环节
目前,河南省正积极把握智能电网建设的重大机遇,利用自身优势,谋划建设智能电网产业链,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根据河南省《中原电气谷发展规划》,初步考虑以许继电气、平高电气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中原电气谷建设为依托,着力攻克输变电领域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智能电网产业链,引领我国智能电网装备向大容量、特高压、组合化、智能化、高可靠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在河南形成涵盖高级电量测控体系、高级配电体系、高级输电系统、高级资产管理体系的智能电网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
河南省政府充分认识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把电动汽车的研发与推广作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公布,提出要力争把本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动汽车基地。2010年1月,郑州市开始推行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开通两条电动公交示范线路和一条城际公交运营线路,同时公安、市政与供电部门也采购了电动汽车进行示范运行。截至2010年年底,河南共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座,已全面布局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90座,电池配送站32座,从而保障电动汽车的顺利推广。
电动汽车产业和充电基站发展对电力需求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到2020年,按照保守、基准和乐观三种情景估计,河南省电动汽车保有量分别为15.8、31.6和47.3万辆。按电动汽车最大行驶距离100公里计算,在保守、基准和乐观三种情形下,河南省充电基站总数分别为682座、1480座和2090座。电动汽车通过使用电力替代石油作为动力,将减少石油消费量,同时增加电力消费量。电动汽车通过充电站与电网相连,作为分布式蓄电装置,可以较好地起到调峰填谷的作用,智能电网建设为河南省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打下基础。
2008年,河南省的能源生产总量为1.548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为1.8784亿吨标准煤。二者的增速却有所不同,在消费量出现9.9%的高速年增长时,生产量却呈现出2.7%的负增长,河南省能源供给安全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压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关系到河南省能源安全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对于保障全省能源安全的必要性,体现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首先,要维护能源供给和使用安全,必须降低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其次,必须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来保障能源使用安全。第三,调整本省能源战略,完善配套改革以提高能源安全水平。
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提升电网抵御外部物理攻击或自然灾害的能力。配电网网损明显降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经初步测算,配电自动化及高级应用系统在经历三个建设阶段后,建成范围内全省电网供电可靠性能够分别达到99.92%、99.95%、99.99%。智能配电网运维管理集约化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配电网设备检修的准确性、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配电网运维成本、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集约化管理。通过提高实时监测各电能质量指标,实现故障预警等高级应用,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安全可靠用电;同时,实现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配网电能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配网网损,全面提高配电网的社会经济效益。
电网智能化之后,预计高峰负荷将有所变化:随着电力需求侧管理和分时电价等经济杠杆作用的加强,以及储能技术的发展,用电峰谷差扩大的趋势将趋缓,日负荷全线趋于平坦,最大负荷峰值减少0.5%,可有效消减高峰负荷,节省基础设施投资。预计电量将有所变化:电网安全性和电能终端利用率提高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电量较规划水平提高0.05%,远期较规划水平提高0.5%。
总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河南省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机组利用小时、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建立智能电网产业链,促进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改善环境、改变能源消费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平稳电力日负荷高峰、提高电网安全可靠、保障能源安全等。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和现有的电网结构迫切需要建设智能电网,打造河南能源输送枢纽,强力助推中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