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芳, 李 涛, 郭耀武
(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西安 710061)
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分析
吴 芳, 李 涛, 郭耀武
(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西安 710061)
目的 研究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及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 采用GC-MS对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进行鉴定,主要成分甲酯化后,采用GC法定量测定。结果 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主要有3种;甲酯化后,主要成分亚油酸进样量在0.585 8~4.18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7.6%(RSD 为1.75%)。结论 方法均简便合理,可以用于延龄草药材脂肪酸类成分的鉴定和测定。
延龄草;脂肪酸;GC-MS
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Maxim)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植物品种,我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浙江及福建部分地区。延龄草属植物为传统名贵中药,其性味甘平,有降压、镇痛、溶血等功效[1-4]。目前主要在民间使用,近年来因森林采伐过度,生境恶化,又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延龄草分布范围日趋缩小,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故对其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进行深入研究,即可使其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又能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外对延龄草的化学成分的研究逐渐深入,从延龄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以皂苷为主,包括甾体皂苷、黄酮苷、倍半萜苷、苯丙素苷等类型的化合物[5]。药理活性主要有抗炎作用、抗衰老作用、消除氧自由基DPPH作用和抑制环氧化酶COX-2作用等[6-13]。目前对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类成分进行定性的分析鉴定,并采用GC法对主要成分进行测定。
1.1 材料
1.1.1 试剂与药材 延龄草药材采自陕西省安康市千家坪,由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郭耀武主任药师鉴定为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Maxim的根及根茎。所用溶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 GCMS-QP2010气质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电子分析天平(美国saturlous)。
1.2 方法
1.2.1 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提取 延龄草药材适量,粉碎,过四号筛。称取1.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适量乙醚,浸泡过夜,水浴回流4 h,乙醚液低温浓缩,定容至10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1.2.2 GC-MS 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HP-5 MS毛细管色谱柱(柱长 30 m,内径0.25 mm,涂布厚度0.25 μm,Agilent Technologies);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保持1 min,以6℃/min升温至250℃,保持 15 min。);分流比 10 ∶ 1;载气(He)1.1 mL/min;进样口温度220℃。
质谱条件 离子源为EI源,温度230℃;电子轰击能量70 eV;质量分析器为四级杆,Scan模式,质量扫描范围为30~400 amu。
1.3 结果 总粒子流图见图1,脂肪酸类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见表1。
图1 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总粒子流图
表1 延龄草脂肪酸类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
2.1 仪器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Sartorius AG ME 235S电子分析天平。
2.2 亚油酸对照品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1622- 200602;十七酸购自Alfa Aesar公司;乙醚、正己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 Rtx-Wax(30 m ×250 μm ×0.25 μm);检测器为FID;柱温:起始温度170℃,保持1 min,以5℃/min升至240℃,保持1 min;柱体积流量0.7 mL/min,分流比为5∶1。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亚油酸对照品0.156 9 g,置于25 mL量瓶,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溶液 5.0、2.5、2.0、1.3、1.0、0.7、0.3 mL,分别置圆底烧瓶中,加0.5%氢氧化钠溶液8 mL,加十七酸甲醇溶液(6.22 mg/mL)1.0 mL,于60℃水浴回流30 min,放冷,加15%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5 mL,于60℃水浴回流10 min,放冷,精密加入15 mL正己烷,充分振摇后,静置,取上层液。分别精密吸取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浓度质量(mg/mL)为横坐标,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1.991 3X+0.297 5,r=0.999 9,结果表明,亚油酸甲酯进样量在0.585 8~4.18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 延龄草药材适量,粉碎,过四号筛。称取1.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适量乙醚,浸泡过夜,水浴回流4 h,乙醚液低温挥干,加入甲醇2 mL,0.5%氢氧化钠溶液8 mL,十七酸甲醇溶液(6.22 mg/mL)1.0 mL,于60℃水浴回流30 min,放冷,加15%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5 mL,于60℃水浴回流10 min,放冷,精密加入15 mL正己烷,充分振摇后,静置,取上层液。
2.6 专属性试验 取相应的空白试剂同法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将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色谱图见图2。
2.7 精密度试验 对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分别进样2.0 μL,测定峰面积,结果亚油酸甲酯峰面积与十七酸甲酯峰面积之比的RSD为0.092%,结果表明,精密度良好。
图2 延龄草脂肪酸甲酯化后色谱图
2.8 重复性试验 按照供试品溶液处理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将峰面积之比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得到6份样品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2.95 mg/g,RSD为1.31%。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6份延龄草粉末0.5 g,精密加入亚油酸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为6.276 mg/mL)各3.0 mL,按前述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峰面积。计算得到亚油酸回收率平均值为87.63%,RSD为1.75%。
3.1 提取溶剂选用了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三氯甲烷和乙醇分别振摇30 min,静置过夜后滤过,取续滤液,发现提取的成分和含量均无明显差异,而乙醚索氏提取物量明显高于浸渍提取,故以乙醚索氏提取液作为供试溶液。
3.2 结果表明,延龄草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亚油酸和棕榈油酸,相对质量分数之和达到81%,亚油酸量达到52.36%,甲酯化后测得质量分数为32.95 mg/g。亚油酸为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压,抗血栓、抗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防癌等多种作用[14-16]。但是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与延龄草的功效是否有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谢万宗.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5-226.
[2]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词典[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7-788.
[3]Hara M,Ihara K.A biosystematics study on the pedicellate-flowered species of the North AmericanTrillium.(1)Ger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group sand their group sand their gynoecium noims[J].J Geobot,1998,25:139-172.
[4]崔瑾瑾.延龄草药材质量标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9.
[5]喻玲玲,邹 坤.延龄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化学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8,30(9):1350-1354.
[6]肖本见,陈国栋,谭志鑫,等.头顶一颗珠抗炎和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2005,9(4):246-248.
[7]黄亚丽,叶嗣颖.延龄草续断上调抗氧化酶表达作用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12-1013.
[8]黄亚丽,肖本见.延龄草盐酸丁诺地尔上调氟哌啶致痴呆大鼠抗氧化酶表达作用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21-122.
[9]黄亚丽.延龄草何首乌对氟哌啶致痴呆大鼠抗氧化酶表达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7):430-431.
[10]Ono M,Takamura C,Sugita F,et al.Two new steroid glycosides and a new sesquiterpenoid glycoside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trillium tschaticumi[J].Chem Pham Bull,2007,55(4):551-556.
[11]Wang J Z,Zou K,Zhang Y M,et al.An 18-Norspirostanol saponin with inhibitory action against COX-2 production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 oftrillium thchonoskii[J].Chem Pham Bull,2007,55(4):679-681.
[12]喻玲玲,邹 坤,汪 鋆,等.延龄草总皂苷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材,2008,31(5):106-109.
[13]喻玲玲,邹 坤,汪 鋆,等.延龄草提取物抗炎、镇痛和凝血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54-156.
[14]杨 倩,王四旺,王剑波,等.高纯度 α-亚麻酸抗血栓活性的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2):1787-1790.
[15]曲东锋.亚油酸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5):385.
[16]张静姝,陈炳卿.共轭亚油酸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4):262-264.
R284.1
B
1001-1528(2011)08-1446-03
2010-07-27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K16-G7)
吴 芳(1979—),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和化学成分研究。Tel:(029)8523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