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胜麟,王 卫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 650032)
单唾酸神经节苷脂(GM1)不但可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神经突生长及突触形成,还参与神经可塑性的调节和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因此被认为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而甲钴胺也是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物之一。2008年 1月 ~2010年 4月,我们观察了 GM1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89例,新发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9年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符合以下标准[1]:①四肢感觉异常;②体检发现四肢有对称性痛觉障碍;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提示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⑤排除其他神经疾患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将患者分为甲钴胺组(A组)29例,男 24例、女 5例,年龄(73±7)岁,糖尿病病程 6个月 ~36年、平均 24年 ;GM1(B组)组 30例,男 26例、女 4例 ,年龄 (70±8)岁,糖尿病病程 6个月 ~34年 、平均 22年;甲钴胺 +GM1(C组 )组 30例 ,男 22例 、女 8例 ,年龄(72±8)岁,糖尿病病程 0~35年、平均 22年。3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使空腹血糖控制在 7~8 mmol/L、餐后 2 h血糖 10~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8%。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500μg/d避光静脉滴注,1次 /d;GM1组给予 GM1(商品名:申捷)40 mg/d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 +GM1组给予甲钴胺 500 μg/d、GM1 40 mg/d分组静脉滴注。三组静脉滴注疗程均为 2周,随后甲钴胺 500μg/d肌注,GM1 20 mg/d肌注,1次 /d,治疗 2周。治疗 4周后 ,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自觉症状、痛觉障碍明显减轻或恢复,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有效:自觉症状、痛觉障碍改善,腱反射好转;无效:自觉症状、痛觉障碍、腱反射与治疗前比无变化。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 7例、好转 9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 55.17%;B组显效 7例、好转 10例、无效 13例,总有效率 56.67%;C组显效 10例、有效 13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 76.67%。C组总有效率与 A、B组比较 P均 <0.05。
2.2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因年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选择 75岁的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结果见表1。
2.3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所有患者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抽血行血象、肝及肾功能检查,亦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肌注甲钴胺 3例局部疼痛,予对症处理,并向患者解释,2例坚持至治疗结束,1例不愿再肌注治疗,改用甲钴胺口服至疗程结束。肌注 GM1患者,2例出现局部疼痛,经对症处理,并向患者解释后,患者能耐受,坚持至治疗结束。
表1 三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m/s,±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m/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 A、B组治疗后比较,#P<0.05
A组 9治疗前 38.22±4.17 41.41±2.63 43.16±4.10 42.28±3.74治疗后 41.13±4.43* 44.25±4.01* 45.62±4.31* 44.70±3.62*B组 10治疗前 38.45±4.13 40.38±3.51 43.47±4.38 42.57±3.68治疗后 41.46±4.52* 44.56±4.41* 46.19±4.38* 45.08±4.26*C组 10治疗前 38.49±3.89 39.12±4.03 43.56±4.78 42.80±3.71治疗后 46.41±5.02*#49.08±4.91*#52.23±4.52*#51.52±5.0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是代谢异常和神经血液供应障碍共同参与的结果。其病变早期以代谢异常为主,后期以血管因素为主[2]。代谢异常主要为山梨醇堆积、肌醇减少、蛋白及脂质代谢障碍;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细胞鞘膜水肿变形、断裂、轴突纤维化等病理变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代谢异常和微血管病变可引起Na+-K+-ATP酶活性降低,神经中的 Na+-K+-ATP酶活性缺陷导致动作电位降低和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3]。目前的证据多认为,末梢多发性神经病变多由于代谢机制引起,单发神经病变多由血管机制所致[4]。
甲钴胺是另一种辅酶型 B12,其化学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甲基结合于中心的钴分子上,这个甲基参与生物转甲基作用,并参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能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甲钴胺还在转甲基作用中,作为甲基的供体,帮助神经细胞合成卵磷脂,而卵磷脂与神经的发育与再生及脱髓鞘病变的修复密切相关[5]。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甲钴胺治疗神经病变,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GM1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为丰富,是构成神经细胞膜双脂层的主要成分,对神经元的分化、生长、轴浆运输和神经再生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和生理功能的恢复,对神经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6]。GM1能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保护神经细胞膜 Na+-K+-ATP酶的活性,纠正离子失衡,通过内源性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减少病灶周围神经细胞死亡。由于其药理作用,临床上除用于脑梗塞的治疗外,也有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不一。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用甲钴胺、GM1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一定疗效,且疗效相似,而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大部分患者能耐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目前无特效治疗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 GM1、甲钴胺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更好。
[1]曹辉,郝齐志,余晓慧.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2):113-114.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30.
[3]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38.
[4]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61-469.
[5]夏峰,刘楠,韩军良,等.神经生长因子和甲钴胺联合治疗 DPN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2):179.
[6]陈颂春,徐军,魏文石.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6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