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学科馆员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从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学科资源整合、虚拟化的学科咨询、学科馆员的协作及个人网络虚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学科馆员在学科化信息服务方面的拓展方向。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化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01.021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1-0083-03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Based on Digital LibraryHu Liang
(Libarar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7,China)
〔Abstract〕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la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and digital library,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in 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 from the go-aheadism of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 and the conformity of subject resource and the dummy subject refer and the coopera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network digital library.
〔Keywords〕subject librarian;subject information service;digital library
网络技术的日益先进和完善,不仅改变了用户的信息环境,使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高效服务充满期待;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学科馆员的服务思想和服务手段,为学科馆员带来了超越想象的信息服务能力,延伸着学科馆员的服务空间,使学科化信息服务走向深入。
1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国内则是1998年才出现,迄今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科馆员制度可以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一代)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二代)[1]。传统学科馆员改进了图书馆与院系的关系,促进了图书馆与学术界的交流,增强了图书馆面向用户的形象。但传统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职责要求以及工作方式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需求,而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2]。第二代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尤其要注重提供深层次的、主动的学科教学研究的指导性服务和虚拟协作服务。
2 学科馆员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学科馆员与数字图书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特点和服务功能为学科馆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服务平台。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和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为用户和学科馆员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笔者曾询问过很多大学的老师,他们都很少看纸本期刊论文,除非是特殊情况(如要复印),他们多数表示喜欢网上快速提供的期刊论文。同时,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VRS、DRS)的开展,使学科馆员的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传递手段更加方便快捷,服务水平更加优质高效。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则能使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得以充分利用和拓展。单纯的技术和数字化资源自身并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数字图书馆,没有学科馆员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只是一个被动的数据库,其增值服务将大为降低。现实情况是数字资源的庞大与用户获取信息可能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学科馆员以其专业学科背景和丰富的信息专业知识技能,能很好的解决用户对数字图书馆利用方面的困难,从而使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3]。
3 学科馆员服务的拓展
3.1 学科馆员由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拓展
对图书馆而言,当今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户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能够从大规模的开放资源、从机构知识库或专业知识库、从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以及其它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图书馆已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惟一地方。OCLC的“用户对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认知”报告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结论: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4]。根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杂志主编Mike McGrath在ILDS2009会议上的综述,近十年来,主要发达地区,如北美、欧洲、日本、澳洲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业务量下降了50%,其中大英图书馆情况尤为突出,目前的文献传递业务量相比2000年下降了60%,已经回落到1990年之前的水平[5]。
因而以往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性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局限性和滞后性。如果学科馆员向主动性服务拓展,深入用户基地,经常和他们交流或合作举办一些活动,了解学科的发展、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推测用户的潜在需求,同时宣传推广馆里的资源和服务,节省用户寻找所需信息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好评。在用户基地中,学科馆员尤其要加强与院系“图情教授”的主动联系,因为他们资历高,有的还年事高,而且工作忙,他们往往是某一个院系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利用他们深厚而敏锐的学科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学科资源库的建设,增强学科服务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服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学科馆员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经常与学生社团合作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把服务渗透到学生中去。学科馆员主动把服务嵌入到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中,能使学科服务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中科院图书馆就积极鼓励学科馆员经常性、制度性地深入各科研院所,融入科研一线之中,密切与用户的联系,沟通图书馆的资源与用户的需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从馆藏资源、网络虚拟资源向埋藏在深度网络下的信息资源拓展据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未被利用,外文文献90%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用户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中至少要花40%~60%的时间去获取信息。为了解决资源与用户的矛盾,必须整合资源。本着资源和用户两者兼顾的方针,首先整合馆藏资源(包括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按照本校学科院系的划分和用户的需求,将本馆的图书、期刊、光盘、音频、视频、多个数据库等进行统一整合,通过融合、聚类和重组,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这样能方便用户的浏览和检索,同时能解决实体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对接问题,将馆内的资源进行很好的揭示和利用。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日新月异,浩如烟海,在不同的网站和网页中,散落着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价值且实用性强的资源,特别是灰色文献和特殊文献,如具体的科学数据、统计数据、关于人物机构事件国家地区等的事实、关于相关知识的总结性内容、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实验规范以及其他非常规出版物等,用户要从网络中获取往往费时费力。学科馆员可利用自己专门的知识和渠道去发现、筛选和获取,利用各类联合目录和Google去搜寻埋藏在深度网络(DeepWeb)下的信息对象,对链接的相关学科综合站点、专业站点、学术机构站点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资源名、类别和关键词等使用入口,建设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实现了馆内资源和网上资源相结合的整合,弥补了馆内资源的不足。
3.3 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将向网络化、虚拟化的学科咨询服务拓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体现网络化、虚拟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学科馆员从服务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开展多途径的、个性化的学科咨询服务, 要融入用户的网络虚拟空间,如BBS、Blog、RSS、Wiki、MSN、QQ等,采用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目前各图书馆主要都是利用(VRS、DRS) 系统开展网络化、虚拟化的学科咨询服务。该系统能充分发挥总馆和各分馆独特的咨询服务作用,也能实现各分馆之间的咨询任务分派与协调,还能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协作咨询服务等;具有聊天咨询、表单咨询、E-mail咨询、在线互动、同步浏览、页面推送、IP语音交谈、视频传送、自动问答、短信接口等多种咨询功能,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服务不受限制、方式灵活多样、服务效率和质量高、减少馆员重复劳动等优势。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该项服务方式,在网上开设“学科馆员园地”栏目,栏目的内容包括较为详细的学科馆员个人简介、供用户联系的学科馆员的姓名、电话和E-mail,学科馆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的介绍等,同时,可将“问学科馆员”嵌入图书馆网站和资源的检索过程之中,用户可以随时直接点击进入。该系统为学科馆员实现个性化和学科化的咨询服务、馆际交流与合作等提供了系统化、集成化、专业化、合作化的有效服务平台。
3.4 学科馆员的服务将由独立服务向协作化服务拓展随着信息环境的复杂化、用户对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学科的深度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出现,在人员的分散和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依赖单个学科馆员独自负责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领域的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用户系统的、深层次的、专业的、快捷的需求[6]。特别是当用户的需求超出传统的馆藏资源范围时,要可靠而持续的实现按需服务,仅仅依赖本馆或单个学科馆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网络环境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学科馆员协作服务提供了条件。首先,学科馆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同用户的协调互动,为用户提供实时咨询服务,进而优化各种类型的资源库,并最终构建整个图书馆的知识库系统;第二,在本馆内,加强学科馆员同其它馆员、学科馆员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协作,提升解答用户咨询的难度、深度和准确性;加强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的工作协调,可以取长补短,紧密合作,协同服务,不断的开拓馆员自身的潜能;同时,各团队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定期研讨,广泛交流,可以形成一支高效互补、团结合作、竞争向上的优秀团队,促进团队的发展。第三,建立不同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之间的协作机制。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Joseph Lenkart就提出,当文献传递“邂逅”内容发现,文献传递馆员与专业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的“联姻”就成为“天作之合”(a marriage made in heaven),还提出应该建立一种LendRef服务,在专业学科馆员及其团队(可能是跨机构甚至跨国家的合作团队)与文献传递服务团队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工作流程(例如由专业学科馆员负责文献传递请求核实或者对“未能满足的请求”的后续服务),依靠专业学科馆员的集体智慧和渠道集合,将极大地提高特殊文献的可获得程度和速度[7]。第四,建立学科文献信息专家库,加强学科文献信息专家之间的协作。学科文献信息专家是指具有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熟悉并研究相关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为相应的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是学科馆员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还是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和专业性的情报研究所都需要这种专家,他们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就提出专家服务的宗旨,目的就是要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但是由于学科文献信息专家要求高,人数少,各个图书馆除了加大学科文献信息专家的培养力度外,在学科馆员园地建立一个关于学科文献信息专家的专家库,对于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及馆际交流与协作,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及培养学科馆员人才方面,也是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
3.5 建立个人的网络虚拟数字图书馆,实行个性化服务个人的网络虚拟数字图书馆是依托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公共数字图书馆创建的个性化的私人空间,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延伸。由于个人的数字图书馆背靠性能稳定和有专人负责管理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公共数字图书馆,用户无需在系统开发和管理上耗时费力,而且可以按需定制、检索和获取所需信息,还能实现和高校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图书馆及其他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协同互动等特点。如中国知网推出的个人/机构数字图书馆,依托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中文资源基础,为其用户提供了集文献信息获取、学习、发现、管理与研究于一体的个性化信息环境[8]。根据本校教学与科研文献需求情况,学科馆员可以以管理员的身份为本校创建机构数字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信息资源需求和研究方法以及信息素养等的不同,指导教师建立个人的网络虚拟数字图书馆,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具有的借阅历史、收藏情况、咨询解答等的强大功能来了解和推测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资源(包括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推送服务,提供教学参考文献、科研立项、科技查新、论文投稿、成果评价等的信息资源的搜集,实现网络化、知识化、学科化、个性化的全程式跟踪式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春旺,李广建.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51-54.
[2]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3]赵文伟.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J].情报资料工作,2005,(3):100-102.
[4]OCLC.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5)[EB].http:∥www.oclc.org/reports/2005perceptions.htm,2010-06-12.
[5]彭伟.整合资源 融合服务——国际图联第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大会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0,(5):12-15.
[6]胡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32-35.
[7]张晓林.从文献传递到知识传递:面向未来的模式转变?——参加ILDS2009会议有感[J].图书馆杂志,2010,(2):2-5,26.
[8]宛文红,金英玉.第二代学科馆员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拓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9,(3):8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