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构建——以无锡市中心城区为例

2011-05-16 07:29潘霞洁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游园防震无锡市

潘霞洁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2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 无锡 214131

通过构建城市避灾体系,提高城市抗灾的应对能力,是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地震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在防灾绿地体系构建中应把防震避灾绿地作为主要要素考虑[1]。

城市绿地平常对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非常时期可体现其减灾、救灾与避灾的功能。构建防震避灾绿地体系是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避灾绿地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城市防灾规划之中。防震避灾体系主要是针对震灾及震灾引发的二次灾害(如:火灾、水灾等),利用广场、绿地、文教设施、体育场馆、道路等建立起来的城市避灾体系。

1 无锡市的震灾情况

无锡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大地震,但据历史记载有过3次破坏性地震,即1524年3月29日发生在太湖的5.3级地震,1839年10月12日太湖5级地震(宜兴酉刻地震[道光《宜荆县志》]),1872年9月发生在太湖地区的5.3级地震,对无锡的烈度影响为Ⅳ度,造成无锡部分地区轻微破坏[2];另外,无锡周边地区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对无锡市最大影响烈度达到Ⅵ度;在无锡境内沿着运河分布的苏锡常断裂带也具有孕育5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对无锡的烈度影响可达到Ⅳ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锡在周边发生地震时也震感强烈,如1984年5月21号南黄海6.2级、1990年2月10号常熟5.1级、1996年11月9号南黄海6.1级、2010年1月上旬江苏建湖地区小震群无锡也有震感。

2 无锡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现状

无锡是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国内外旅游胜地和生态型湖滨城市。“十一五”以来,无锡市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民发动,整体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园林绿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区2006-2010年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 123.99万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8%,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1m2。

2.1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2002年无锡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于2004年10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后实施。2005年该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5年来,无锡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序推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2 中心城区城市游园

无锡市还编制了中心城区(173km2)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的绿地系统在无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市、区级公园绿地和沿路、沿河绿地,以及广场用地划定了绿线控制范围,保障市民出行500m到达一块公园绿地。自2008年,无锡市在大力推进城市综合公园建设的同时开展大规模城市游园建设,2008年建设城市游园50个,2009年建设城市游园48个,2010年建设城市游园40个,至2010年7月,中心城区拥有城市游园332个。根据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大于或等于5000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m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经计算和分析,中心城区范围内5 000m以上的游园服务半径对居住用地的覆盖率为87.55%。对照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园绿地进行进一步分析,需新建12个5 000m以上的城市游园,其服务半径对居住用地的覆盖率可提升至91.68%,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另外再新建33个,便可达到全覆盖。按照2008-2010年的建设推进速度,“十二五”期间可达到全覆盖的目标。

3 无锡市中心城区防震避灾绿地体系

无锡市中心城区防震避灾绿地体系应该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现状,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模式合理布局。

3.1 紧急避难绿地

紧急避难绿地为“点”,居民灾后仅需步行500m可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遍布于居住用地的小游园,该场所面积均为5 000m2以上,按照无锡市中心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8 900人计,500m服务半径范围平均拥有7 000个人,那么每人可分得0.7~6.5m2的紧急避难场所。按照紧急避难时站立或躺下时所需空间人均1~2m2的要求,已基本符合。

3.2 固定避难绿地和中心避难绿地

固定避难绿地和中心避难绿地为“面”,由市、区级公园利用而来,市民步行2 000~5 000m即可到达(图1)。无锡市中心城区内有市级公园18个,区级公园14个,总面积625万m2,可提供中心避难绿地4处,固定避难绿地8处。此外,从分布看不够均衡,东北部相对较少,需在东北部和南部增加两处固定避难绿地,北部和东南部增加两块中心避难绿地。由于附近防护绿地较多,可择其面积大处改建为公园。

3.3 救灾和疏散通道

图1 固定和中心避难绿地覆盖情况

救灾和疏散通道为“线”,分“环线”和“直线”,“环线”有三环,其中一环、二环道路沿线10~30m宽绿化带,第三环沪宁高速、锡宜高速等沿线50~100m宽防护林带和沿湖、十八湾200m宽景观林带以乔木造林,林下空间形成了通畅的救灾、疏散通道,在道路受损的情况下完全具备应急通道的功能,且林带宽度充裕,林下通行能力强;“直线”为三条绿轴,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两侧有30~200m的防护林,水路、陆路兼具,从东南向西北斜穿锡城形成快速救援疏散的直达通道。

4 防震避灾绿地体系中需完善的内容

现许多公园绿地设计中未充分考虑防震避灾的功能,因此,必须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以满足防震避灾的功能。

4.1 完善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功能设计

4.1.1 紧急避难绿地

满足居民灾后数小时至1日内居民的避灾需求,应配备消防、广播设施,存储少量急需物品和饮用水[3]。应结合平时居民游憩所需,可在5 000m2的游园中配建一个小卖部或小型茶室。

4.1.2 固定避难绿地和中心避难绿地

对场地、物资、设备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当前市、区级公园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缺少灾时照明、医疗和广播设施。增设广播站、简单的医务室并储存常用药品,照明应尝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非常规能源并进行应急用电储备。直升机停机坪也是中心避难绿地内必须设置的,它是灾时紧急救援的重要手段,可设置2~3处,应结合现有的入口疏散广场设置,将周围绿化形式改造为广场草坪型[4]。另外,在绿地中结合景观水体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防止场地内部积水、补充灾时消防用水和节约型园林绿化灌溉之用。

4.1.3 救灾和疏散通道

它是灾害发生时连接各级避灾绿地的向外疏散人流和外界社会进入救援的通道[5]。目前树木密度过大,影响人行畅通,应通过疏伐(或移植)使乔木间距保持在6~8m为宜。

4.2 完善避震防灾绿地体系的种植设计

火灾是地震的次生灾害,首先应在避灾绿地周围种植防火隔离带,用防火植物阻止周边地区的火势蔓延;其次,无锡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注重开敞性而忽视绿地与周围环境的相对隔离,因此需完善绿地四周高大乔木的种植,一是提高平时公园的私密性,有相对安静的游览环境,二是灾时可缓冲硬物落下的冲力并有效阻挡倒塌建筑物;另外,应结合老绿地改造更换植物并更新种植方式,灌木以丛植配置为主,既营造精致的景观又留出较大林下空间,给避灾提供更多有效场地。

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对其他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防灾、避灾功能,除设有雨水收集系统,有效截流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外,道路、水网的防护林带也是防台风的最佳屏障。

[1] 曲良艳,弓弼,金立强,等.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J].西南林学院报,2010,25(5):121-127.

[2] 游璧菁.从都市防灾探讨都市公园绿地体系规划以台湾地区台北市为例[J].工程规划,2004,28(5):74-79.

[3] 包志毅.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55-160.

[4] 杨瑞卿.城市避灾绿地功能及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09,7(4):37-39.

[5] 王丹丹,李雄,张晓佳,等.承德市营子区绿地避灾规划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0,8(4):30-32.

猜你喜欢
游园防震无锡市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游园小问
防震演练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家庭防震
机械手表中的防震器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秋游园博,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