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及其建设重点研究

2011-05-16 07:29郄光发李景中贾宝全邱尔发詹晓红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绿化武汉森林

王 成 郄光发 李景中 吴 贾宝全 邱尔发 詹晓红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1 2 武汉市林业局 武汉 430023

1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与布局原则

1.1 建设理念

武汉地处长江腹地,水网密集,城市森林建设要突出江南水乡地区的特点,通过“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因此,结合武汉城市发展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

1.2 布局原则

武汉森林城市建设就是要强化城市森林包括湿地在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态基础地位,其建设布局要注重6个结合:注重与武汉“8+1”城市圈相结合;注重与武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注重与城乡居民的多种需求相结合;注重与各类建筑的美化映衬相结合;注重与湿地水网系统的健康相结合;注重与城市文脉的传承与拓展相结合。

从整个武汉市域尺度考虑森林城市规划,就是要构建布局合理、林水结合的生态网络,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满足城乡居民多种需求。因此,森林城市建设既要有基于整个市域尺度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要在总体布局指导下按照不同分区特征进行分区布局规划。

2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珠连翼合”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武汉城区为核心,针对目前武汉城市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发展趋势和对林业建设的多种需求,全面整合山丘、岗地森林,保护、恢复湖泊、河流等各类湿地资源,完善道路、水系、农田各类防护林,培植经济林果、花卉果木等产业基地,拓展中心城区、卫星城镇、村湾等绿色空间,从而建立山丘岗地森林和湖泊河流湿地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林水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二轴二带,三环六楔,多廊多核”为一体的武汉城市森林网络体系,实现森林、湿地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上述武汉森林城市“二轴二带,三环六楔,多廊多核”总体布局框架,是通过贯穿市域的绿线——林水生态廊道,把呈岛状分布的绿珠——森林、湿地连接起来,而整个市域范围的“绿线串珠”使武汉这只蝴蝶的左右两翼与中心城区有机的形成一个片、带、网相连,林水结合,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即通过“珠连”实现“翼合”。这个林业建设布局框架可以形象的称为:武汉“珠连翼合”城市森林建设总体布局(见图1)。

(1)两轴:是指武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两个城市发展生态轴,即由长江干流构成的生态水轴和由九峰-蛇山-龟山构成的生态林轴。

(2)两带:是指武汉北部的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带和南部垅岗平原湿地生态带。

(3)三环:是指通过对二环路、中环路、外环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形成三个环绕城区的森林景观带。

(4)六楔:是指由大东湖湿地群、武湖湿地群、府河湿地群、后官湖湿地群、青菱湖湿地群和汤逊湖湿地群,以及湿地群附近的森林共同构成的6个伸入城区的楔形生态用地。

(5)多廊:是指由主干道路林带、水系林带构成的贯通城区内外、连接核心森林、湿地斑块的生态廊道。

(6)多核:是指由大型森林、湖泊湿地构成的核心生态用地。

3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分区布局——“圈层结构”

从武汉市域空间景观特征来看,由内向外可以划分成三个生态圈层,即低山丘陵生态圈、平原湿地产业圈和城近郊区景观圈。从不同生态圈层建设的内容来看:在山丘地区,重点是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实现生态、产业均衡发展;在平原地区,重点是保护生态用地数量,完善林网水脉,建设绿色家园;在中心城区,重点是合理布局、增加大型森林绿岛,提高城市三维绿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3.1 城近郊区生态景观圈

是指以武汉中心城区为主的包括规划建设区及其卫星城的城市发展区生态环境建设,要突出以乔木为主、以林为主的建设模式,提高单位生态用地的功能效益。建设格局为“三环六群多岛多廊”。重点是通过实施外环路、中环路两侧的绿化建设,打造两个绕城森林绿带;通过保护、恢复武昌、汉口、汉阳三大板块的湿地群,形成相互连通的湿地组团;以服务居民500m出行半径为目标,合理布局新增建设一批10 000m2以上规模森林绿地;通过实施出口通道绿化、水系沿岸绿化,建设林水、林路相依的生态廊道。从而形成类型多样、结构合理、内外一体的城市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格局(见图2)。

图1 武汉市森林城市建设“珠连翼合”总体布局示意图

(1)三环——建环城林带:利用二环路、中环路、外环路作为环状廊道,以此构筑中心城区的城市森林绿色生态屏障。即为武汉主城区规划的三道绿圈,包括:第一圈是二环路绿带;第二圈是中环路绿带;第三圈是外环路绿带。

(2)六群——保湿地组团:间隔于中心城区周边的新洲-阳逻、黄陂-滠口、东西湖-蔡甸、汉南、江夏、洪山等六个分区或组团之间的湖泊、森林构成的绿色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湿地为主的隔离生态组团,从而形成连接城区内外生态廊道,使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在空间上的交错分布。包括:大东湖湿地群;武湖湿地群;府河湿地群;后官湖湿地群;青菱湖湿地群;汤逊湖湿地群。

(3)多岛——嵌森林绿岛:城区成片的各类公园、小区游园、街头绿地等森林绿岛,具有许多历史、人文等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是城市福利性基础设施之一,是为广大市民提供游览休憩的主要场所,是城市卫生防护的绿色屏障。

随着武汉城市发展,外环以内的广大城市发展区域需要保留和规划建立布局均衡合理的市级—区级—居住区三级森林绿地体系,包括:综合性公园有面积大、休闲娱乐设施齐全、覆盖面广等优势,能满足全市市民的需求;专类公园为有专门爱好的市民提供方便;游园是开放型公园,应加强管理和维护,为周边市民晨练、纳凉、散步和退休老人与儿童的活动提供方便。

(4)多廊——通林水廊道:充分利用武汉发达的河流水系和道路交通网络,以城市重点景观河道和主体湖泊湿地形成城市的水网蓝脉,同时沿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城市森林绿化带,形成绿网,并与城市公园、湖泊水体、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广场绿化相结合,构筑相互连通的绿色网络,建立起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包括:以长江、汉江、府河等城市重点景观河道为主体形成城市的水网,两侧各设置50~100m的绝对生态控制区,主要为人文传承林与公园;并设置两侧各200m的建设控制区,进行低强度开发;沿武汉至孝感、青菱至郑店、米粮山至侏儒、沌口至水洪口、汉口至周铺、武汉至麻城、武汉至鄂州等等七条主要出入城通道建设生态林带,两侧林带宽度不小于10m,总长207.9km使其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3.2 垅岗平原生态产业圈

武汉市外环向外20km左右的区域的垅岗平原地带。湖泊众多,水网纵横,这些地带既是粮食、蔬菜、水产等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武汉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格局为“三网二区五片多园”。应继续保护和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加强湿地保护,保障武汉河流、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开发湿地景观资源,建设以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为主的湿地生态休闲基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结合湿地保护,合理规划,充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发展以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结合村湾整治建设,以美化环境、增加收入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绿化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形成片、带、网,林、水、田、村一体的绿色林网(见图3)。

(1)三网——织林网:通过建设农田、道路、水岸防护林,建立“蓝脉绿网”,构筑平原湿地区生态网络状结构。包括: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充分利用武汉市域发达的河流水系,结合湿地植被保护,开展滨水岸带绿化,形成水系林网;沿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形成道路林网。

图2 武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圈层结构”分区布局示意图:城近郊区生态景观圈

图3 武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圈层结构”分区布局示意图:垅岗平原生态产业圈

(2)二区——绿滩涂:武汉水网密集,滩地资源丰富,除了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资源以外,还有大量的滩涂可以结合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包括:在新洲、黄陂地区,利用长江、滠水、倒水、举水、沙河等河滩及湖滩资源,在规划范围内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形成北部杨树产业片区;在汉南、东西湖地区,利用长江、汉水等河滩及湖滩资源,在规划范围内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形成西部杨树产业片区。

(3)五片——保湿地:主要是保护恢复外环以外的五处大型湖泊湿地,并与外环以内的湖泊湿地、林地相连,形成贯通城区内外的湖泊水系网络。包括: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水岸绿化建设,发展水上森林;梁子湖湿地保护与水岸绿化建设;鲁湖湿地保护与水岸绿化建设;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建设,开展湿地旅游;白水湖湿地保护与水岸绿化建设。

(4)多园——建村湾:是指武汉平原分布的众多村镇的绿化建设。在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强“四旁”绿化建设,提高村湾的树木、林带覆盖,逐步形成绿树环绕、绿茵覆盖的乡村人居景观,使之成为发展农家乐、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3.3 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圈

武汉中圈外延至市域边界的区域。建设格局为“五区三片多核”。周边山地丘陵分布比较分散,这些地带应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打造森林生态基地,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强化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建设,打造休闲基地,发展观光林业;发展杉木为主的用材林,茶、板栗、猕猴桃等经济林,打造原料基地,壮大林业产业(见图4)。

(1)五区——保育生态林:主要是处在武汉市域外围的5处森林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的低山丘陵地带,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高风景区森林景观效果。包括:新洲远郊森林保育区;黄陂远郊森林保育区;蔡店近郊森林保育区;九峰近郊森林保育区;江夏近郊森林保育区。

(2)三片——发展商品林:是指外环以外经济林、林木种苗发展比较集中的3处丘岗地带。包括:北部片区(黄陂、新洲丘岗地地带,主要发展板栗、茶叶、油茶等经济林);西部片区(蔡店、东西湖、汉南丘岗地带,主要发展林木种苗、茶叶等经济林);南部片区(江夏丘岗地带,重要发展林木种苗、杉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果)。

(3)多核——建设休闲林:是指结合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等发展需求,在山丘区已经建设和未来将要规划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生态果园、郊野公园等。主要包括木兰山、木兰天池、素山寺、将军山、马鞍山、青龙山、龙泉山、九真、嵩阳等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4 武汉城市森林建设重点

按照武汉森林城市建设“水乡林城,生态武汉”的基本理念和城市森林主导功能的分异性,可以把武汉城市森林划分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子系统:发展生态林水体系以保障生态安全,发展产业林水体系以满足产业发展的多种需求,发展人文林水体系以弘扬绿色文明和促进人居和谐。这三个子系统有机构成武汉森林城市建设的完整体系。

图4 武汉市森林城市建设“圈层结构”分区布局示意图: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圈

4.1 生态林水体系

是指片、带、网相连接的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森林和湿地。主要以低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平原防护林、城区大型森林绿地为主。在这些生态林水的经营中,要向近自然林、自然湿地的方向引导,并根据城市森林、湿地的特点,适当增加寿命长、景观效果好、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保护湿地植被和水岸的自然性,使之成为本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为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满足武汉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近期建设重点为:

(1)增加绿岛林廊:一是实现森林进城,在外环路以内的城市发展区,结合现有林地和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一批森林绿岛;二是实现森林围城,通过在二环路、中环路、外环路沿线开展森林景观带建设,形成三个环城林带。

(2)建设湿地组团:一是加强湿地植被保护和水岸绿化建设,保护城市湿地景观,促进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二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三是针对集中分布的湖泊湿地,通过引江济湖,建设湿地生态廊道,促进湿地组团的健康。

(3)提升森林景观:一是显山露水,包括交通沿线工矿废弃山体的复绿和城区山体、湿地周边地区的透绿;二是加强城区森林的健康经营,保育林地土壤,增强森林绿地的本土特色,提高其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和自我维持能力;三是加强城市郊区可视范围内低质低效森林的改造,引导建设具有本地风貌的生态风景林。

4.2 产业林水体系

是指通过开发利用林业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以获取直接经济效益为主的森林和湿地。主要包括木材、绿色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林副产品为主的用材林、竹林、经果林、苗圃等,以及开发森林、湿地的生态景观、文化价值为主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旅游产业基地。产业林水同时具有生态、文化功能,也对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起着补充增强作用,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经济效益。产业林水主要受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左右,在一定的时期内是随市场波动的。因此,产业林水体系建设要结合本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区块特色,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社会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多种需求。近期建设重点为:

(1)培植特色林产基地:一是利用本地区河、湖滩地资源,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二是利用本地区丘陵岗地发展特色经济林,培育具有本地优势的品牌,提高经济效益;三是继续培植发展蔡甸、江夏两地的林木种苗花卉产业。

(2)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一是依托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二是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湿地旅游;三是根据村湾文化特色,以村湾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发展集观光农业、观光林业、乡村田园风情等多种特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4.3 文化林水体系

是指以改善人居环境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森林和湿地的总和,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园林、村庄林、名胜古迹林、古树名木、各类游憩林和纪念林等,是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林水体系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应重点加快各类纪念林、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近期建设重点为:

(1)突出武汉江城特色,建设景观林:一是精心规划实施长江和汉水两江四岸绿化,建设突出武汉江城特色的城市风光带;二是精心规划城区外出主干道路沿线绿化建设,形成具有武汉本地特色的多条城市道路景观林带。

(2)突出森林城市特色,建设人居林:一是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创森”纪念林公园,提高城市生态文化品位,优化城区森林绿地分布格局;二是结合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强化住区森林小片林、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工作,打造一批林木覆盖率高的森林住区。三是结合村湾绿化建设,推进乡村人居林建设。

(3)突出绿色健身特色,建设休闲林。一是结合城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二是结合城市居民骑车、徒步健身需求,精心规划建设贯通主要居民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休憩地之间的绿色健身走廊。

按照上述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分区布局和分体系实施,有利于本地区城乡的生态融合,促进实现区域生态一体化。通过构筑布局合理、长期稳定的生态林水体系,为武汉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保障,满足武汉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效益好、具有市场弹性的产业林水体系,稳固生态林水体系,促进武汉市林业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城区绿化、村湾绿化,强化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的保护、大力发展各类纪念林,实现人文与森林和湿地景观的完美结合,传承武汉的历史文化。从而建立以生态公益林、河湖湿地为主的完备的生态林水体系,以及依附于生态林水体系之上的发达的产业林水体系和丰富的文化林水体系,为整个武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及繁荣生态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 江泽慧.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J].中国城市林业,2003,1(1):1-8.

[2] 彭镇华,王成.城郊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思考[J].中国城市林业,2005,3(3):4-7.

[3] 彭镇华,王成.北京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06,4(1):22-25.

[4] 彭镇华,王成.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6,4(1):13-17.

[5] 彭镇华.林网化与水网化: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的探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3,1(2):1-7.

[6] 王成,蔡春菊,陶康华.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围及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23-27.

[7] 王成,彭镇华,陶康华.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J].生态学杂志,2004,23(3):88-92.

[8] 王成.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建设高效和谐的城市森林[J].中国城市林业,2003,1(1):44-47.

猜你喜欢
绿化武汉森林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哈Q森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