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2011-05-16 05:29
太空探索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工中国航天嫦娥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气象局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工程,降水测量卫星工程,风云四号卫星工程以及气象卫星后续工程等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领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领域,气象信息系统领域,气象专用传感器、气象雷达、气象无人机、探空火箭、自动化智能气象观测系统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合作。

中国火箭每年发射数量接近航天强国水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3月4日做客中国航天网和人民网科技频道共同举办的网上在线访谈,与网友交流中国航天的成就与未来发展。袁洁在访谈中表示,2010年我国15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颗卫星,数量已接近航天强国水平。

袁洁介绍,2010年长征运载火箭按计划圆满完成了15次发射,将20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航天年度高密度发射的新记录。相比俄罗斯(含国际发射公司)31次和美国15次的年发射次数,我国的发射数量已经接近航天强国的水平。

袁洁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航天将跨进新的历史征程。今年预计的发射数量要达到20次左右。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要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八号飞船。

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试验队成立

3月11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四支试验队正式成立。

四支试验队分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场试验队、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场试验队、交会对接飞控联合试验队、神舟八号飞船回收场试验队。据悉,这四支试验队全面负责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出厂前各项研制工作、飞控任务准备工作和回收任务准备工作。任务中的关键项目、短线项目采取“封闭式超常规”管理模式。

“嫦娥二号”超期服役担负新使命

截至4月1日19点,嫦娥二号卫星已在轨安全运行180天,达到了卫星半年的设计寿命。据航天专家介绍,目前卫星燃料仍然充足,工程各方正在组织研究论证,赋予嫦娥二号卫星新的使命,为完成探月工程二期后续任务创造条件。

据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嫦娥二号”有两项任务目标,即完成工程验证和深化科学探测。根据“嫦娥一号”在轨运行的良好情况来看,“嫦娥二号”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余量的问题,让“嫦娥二号”在圆满完成科学探测目标的同时,有“能力”担负更多重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嫦娥二号’在轨运行良好,燃料充分,为接下来承担更多任务打下了扎实的能量基础。”

目前,由于燃料充足和运行稳定,“嫦娥二号”即将承担更多的工程验证和科学探测任务。据专家分析,“嫦娥二号”承担的“新使命”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围绕月球不同轨道进行进一步工程和科学探测论证;二是有可能进行40万千米以外的空间环境探测,为今后开展的深空探测活动做技术储备。

“嫦娥三号”年内转入正样研制

近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了嫦娥三号探测器2011年型号工作会,嫦娥三号卫星“两总”系统提出了“责任清楚,任务明确,目标不变;完成转段,标准不降,进度不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年内全面完成初样阶段研制任务并转入正样研制的任务目标。

针对2011年具体任务,嫦娥三号卫星研制人员认真对管理、计划、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形成了型号研制、项目管理的责任矩阵,要求各类岗位人员都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务,通过抓技术、抓质量、抓进度,保证进度节点。

航天科工投资百余亿打造北京航天产业园

3月3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所属二院、三院、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北京市多个部门签署协议,就启动北京航天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联手推动科研和产业化开发进行全面合作。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在北京市投资百余亿元,建设北京航天产业园区,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科技成果在首都落地并实现产业化,促进地企双赢。其在顺义区建设的北京航天产业园将有平安城市及应急装备、物联网应用等九大产业项目落户;同时,数字城市、RFID和智能卡、卫星应用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化项目将选择海淀区扎根。据了解,此举将促进中国航天科工一批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北京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合力形成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人才优势。此次航天高科技项目的集中落户,将为地方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环境监测A星泰国接收站交付

4月1日,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承担的环境和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星泰国接收站工程建设项目正式交付泰国。

根据政府间关于亚太多任务小卫星多边合作协议,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卫星数据共享体系的框架下,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泰国Kasetsart大学的曼谷校区建设一套环境监测A星地面系统,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和分发。

该项目集数据接收、处理、存储、分发、应用服务为一体,是我国将高新技术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出口到卫星遥感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它的建成交付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整套系统出口。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实现了我国整套地面系统出口零的突破,同时为我国卫星遥感数据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开创了新局面。

航天科工与深圳市联手打造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3月14日,在广东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深圳市政府落实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作出约定,将尽快启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据了解,秉承“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全面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航天科工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将尽快投产。中国航天科工将整合集团公司内部相关科技资源,在深圳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开展配网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无人机应急处置及巡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等领域业务,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全国领先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在京举办

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向俄罗斯航天员帕达尔卡赠送嫦娥二号卫星模型

为纪念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周年和中国航天事业创立55周年,促进中俄两国航天文化交流,3月下旬,为期一周的“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活动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

代表中俄两国航天集邮最高水平的21部86框邮集在此次展出中精彩亮相。其中展出的多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两国航天发展的科技成就,吸引了两国众多相关领域友好人士和集邮爱好者前来观看。该活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航天集邮协会承办。

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助力盈江地震抗震救灾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案,全力开展灾害监测。

该中心快速获取了震前数据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灾情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通过环境卫星和资源卫星获取的灾前、灾后遥感图像对比分析,未发现大量房屋倒塌的现象,新增的灾民安置点清晰可见。该中心还提取了灾民安置点的分布信息,并制作了灾害监测成果图,上报给国家有关部门,协助救灾工作。

猜你喜欢
科工中国航天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科工预警监视安防体系多型新品亮相航展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成立57周年
“寻宝”航天科工军民融合成果
赞“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