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学是否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10则)

2011-05-14 16:48
意林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三流鸡肋高学历

三流大学是否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又一轮毕业招聘季过后,无数普通大学生出现了“低工资”“待业率高”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毕业于那些学费高昂、社会认同感却很低的“鸡肋”学校的学生,他们在茫茫就业大军中尤感压力。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究竟该不该让孩子拼命考这些大学?一些“鸡肋”大学到底有没有价值去读,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条件极度贫困的孩子。对此,你有何看法,是认同还是反对?

“鸡肋”大学,不读也罢

这样的大学不读也罢。节衣缩食的父母原指望把孩子供出了大学,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贴补些家用,然而他们知识没学到多少,工作的能力也无从培养,毕业了却赋闲等着没有多大希望的就业机会。与其这样,不如当初学上一门技术或手艺,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于力波

“鸡肋”大学,难就业。很多在“鸡肋”大学就读的学生,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学会,被学校推到社会,依然是难就业,缺乏就业的职业技能,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职高生更能适应社会。

——介子推二代

“鸡肋”大学,打着高等教育的大旗,收取着高昂的教育费用,但是带给学子们的知识却与社会的实际就业需要严重脱节。实际上“鸡肋”大学就是在拉着孩子们越跑越远,越跑越歪。

——浅浅唱

伴随着数倍于以往的毕业生数量,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与此同时,大学的学费却一路看涨。如今大学四年,学生的花费在4万-8万元。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三流大学。学费太高,得不偿失。

——苦恼的胖子猪

大学就是敲门砖

现在就业压力大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用人单位招人时常常设立学历的门槛,学子们拼命地考大学也是顺应这种趋势。

——小燕

“上大学=好的工作单位=有保障的生活”,这在中国几乎成了一条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出路。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高学历的员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再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浪费。

——机灵兔子

成功与否,全凭个人

如果非常喜欢上学,有韧劲,这些大学也可以上,毕竟,以后还可以考研嘛,要是家里特别困难,连学费也交不起,那可以寻找别的出路。

——罗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三流大学虽然比不上一流的,但只要你自己努力,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孙露

好大学不如好专业,有些三流大学也有些比较牛的专业,他们的就业情况比一流大学的某些专业都好,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云天

读大学不仅仅是学习某一个专业,更是开阔眼界的过程,读过大学的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高于没有读大学的人,他们就是创业也会比没上大学的人起点高一些,更容易成功。

——凡尘

猜你喜欢
三流鸡肋高学历
善待“鸡肋”
三流环密封油系统氢侧回路研究及问题探讨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中交二航局:“三流”合一
这功能是不是“鸡肋”——话说“飞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