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腊月的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一分钟的时间,播出了老郑的故事。
老郑在电视里笑呵呵地说:“缺钱不缺德。”他早前就说的这句大实话,竟成为年初网络里的流行语。
那时,老郑还没时间看电视,他正在寒风中扛着一根“棒棒”寻找力气活。快过年了,老郑想多挣点钱回家,刚动完了手术的老婆,想让老郑买一件暖和的棉衣回家,山里风大。
老郑是凭什么上了《新闻联播》的?58岁的老郑,叫郑定祥,是我所在城市一个扛着棒棒出力的农民工,他来到这个城市已经3年多了。
今年新年第一天的下午,城市正飘着雪,穿着三件单衣的老郑终于盼来了一件活儿,帮一位雇主挑两大包包裹。他挑着东西在前面走,那人催得急,他担起货物跟在雇主身后,没来得及看清雇主的相貌,竟和雇主走失了。
这可急坏了老郑,他加快脚步来回追赶,都没发现雇主。
寒风裹挟着冷雨,像刀子一样拍打着老郑的脸,他的手、脚都麻木了,鼻涕也流了出来,身子也禁不住发抖。老郑猛抽了好几根烟驱寒,目光努力在人群里搜索。就这样找到天黑,也没有找到雇主。
晚上,老郑挑着两大包东西放到一个物业管理处帮忙保管,打开包裹一看,是两大包新进的羽绒服。回到出租屋,老郑没心思吃饭,他感到良心不安。
第二天早晨,寒风夹着雪花,老郑又开始上街寻找雇主。一连四天,老郑什么也没有做,就干一件事,寻找雇主,却始终没有消息。第五天,老郑来到报社,请记者帮忙寻找。消息见报以后,整个城市都在替老郑寻找那位粗心的失主。一个城市,因为这寻找,在寒风中变得温暖起来。
老郑的故事见报以后,全国数百家网站转载了老郑的故事,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也赶来报道他的事迹。然而,老郑在深夜已经赶回了老家的医院,他老婆患病需要动手术入院治疗,老郑在电话里对我简短地说,我得回去,守着她。
两天后,老婆做了手术就出院,住院太贵了。老郑又赶了回来。他对我说,放心不下啊,那两件包裹一直压着他的心。
半个月以后,老郑通过这个城市的热心人,终于找到了失主。面对感激的失主,老郑嗫嚅着,他反倒不好意思了,觉得那天走得太快,让失主受了这些苦。失主说,新进的羽绒服价值上万,他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他想起,老郑那天穿着有破洞的单衣。
我到老郑的出租屋里和他聊天,几十个平方的出租屋里,地上打着52个地铺,有52个“棒棒”兄弟在这里歇息,睡觉。
我对老郑说,网上有密集的声音,称他这个普通的农民工为“中国的脊梁骨”。老郑憨憨地笑了,他对我直摇头说,“这事儿闹大了,闹大了,要说是脊梁骨,城里才是。”
我问老郑,“为啥呀?”老郑想了想说道,“你看,城市的房子,钢筋混凝土,还有大桥,立交桥,都牢固和扎实得多,不像我们乡下,房子是泥巴糊墙,木材做梁。”
我摆摆手说,“老郑啊,你说的,那是城里的建筑,不是人。”老郑纠正了我,认真地说,“是一个道理,你看城市人走路,也是昂首挺胸的,我们这些人,身子骨都压弯了,直不起来了。”
我鼻子一酸,拉住了老郑的手。我想说,老郑,在城市,从今以后,你也昂首挺胸走路吧。
(冯国伟摘自《杂文报》2011年2月15日图/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