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偏激还是学生偏激
北大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其中对“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北大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是学生思想偏激还是北大反应过敏?北大还是过去“兼容”思想的北大吗?
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对十类“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这十类学生是指: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的学生。除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需要会商,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也要成为会商对象。
——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査晶
偏激无罪
北大里与季羡林先生并称为国学大师的张中行,做大学生时就和17岁的北漂杨沫——也就是后来《青春之歌》的作者同居了,并生下女儿。张大师的学问成就,未必与当年的少年不羁有关;但一个不许学生抱怨两句“食堂又涨价”的大学,铁定培养不出大师。古诗有云:“斧斤所赦今参天”,今日北大校方的“会商”不知会砍掉多少本该参天的大树。
——木瓜椰奶
这次北大的“偏激门”,突显了大学的衙门化。这次的“会商制度”直接管到学生的“思想”上,伤及北大自由办学的灵魂,却是校内的衙门——学工部提出来的。可见,教授治校、学术独立神马的,都是浮云,学工部才是王道。
——腰果炒虾仁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很难跻身世界名校前列?我想原因很多,但是缺乏个性和思想独立必定是原因之一。今天北大尚且如此,何论其他。
——孟非
没有偏激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大学。北大如果真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府,应该有反思自己的风度的勇气。
——李毅
思想的火花,真理的嫩芽,由于其超前与独秀,往往不为流俗所认识,从而成为“偏激”论的受害者。改革开放以来,几乎许多领域的第一项进步,都是突破思想桎梏与理论禁区取得的,这在当时,不是都曾冒着比“偏激”更为可怕的风险么?由此可见,将可能孕育着真知灼见的思想火花视为“偏激”而掐灭,这几乎等同于火烧布鲁诺、监禁伽利略、驱逐马克思。
——安立志
会商有理
现在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也不罕见,有的甚至发展到伤害他人、轻生厌世,如果能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或许可以防范校园惨剧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经济贫困、就业困难、罹患大病的学生,也都在学校应该帮助救济之列。如此看来,会商制度可能确实出于关爱学生的好意,学校一开始也是作为“制度创新”来宣传的。
——丁永勋
马加爵、药家鑫,哪一个不是思想偏激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偏执,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与周围的同学和谐相处,如果学校能够早日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情况并给予关怀,恐怕也不会出现后来那些悲剧。北大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不正是对社会和大众,也是对这些学生的负责吗?
——小小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过于偏激都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拿曹禺写小说的例子做比较,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年轻人如果像这位作者一样以“偏激”为荣,将来走进社会多半会碰得头破血流。
——莫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