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城市在沉降中的自救

2011-05-14 16:52马多思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42期
关键词:明镜曼谷上海

马多思

蒋明镜先后在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从事了8年的研究工作之后,2006年决定回中国发展。站在上海黄浦江边远望对岸,陆家嘴耸立的摩天楼群令他感到兴奋,同时,这位研究岩土力学的专家也相信,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机会应该就在这里。蒋明镜知道,他脚下的这块土地是由近千年来长江带来的泥沙所形成的软土层结构,数千幢快速建起的高楼在推动上海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加剧地面沉降便是其中之一。

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采取有效的“控沉”措施以后,如今影响上海地面沉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断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区的地面沉降就达每年12毫米到15毫米。

“楼升”造成的“地降”

虽然早在1934年上海就拥有了总高82米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但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膨胀还是近10年的事。数字显示,上海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层建筑有40幢;建于80年代的有650幢;而90年代十年间就兴建了2000多幢,其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100多幢。自1993年以来,上海平均每天“站”起一座高楼,目前高层建筑已有七八千座。

上海的软土层地表具有“含水量大、孔隙大及压缩性大”三大特征,就像一块海绵,在一挤一泡水的同时,会出现严重的变形。以往人们认为除了地下水开采,高容量的高层建筑在上海地面沉降中的影响能达到三成,但是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守祺说,“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高层建筑的影响能达到四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为了应对地面沉降问题,上海2003年出台了针对容积率的“双增双减”政策,即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同时也规定了住宅2.5、商用4.0的容积率上限。实施一年后,上海市中心总建筑量已减少约400多万平方米,上海376个容积率过高的历史遗留项目,平均降低容积率17%。和地下水超采造成的沉降一样,密集建设高层建筑引发的沉降,在精明的上海人面前,似乎也得到了控制。上海整体沉降的平均数值继续下降,直到2010年的不到6毫米。

上海地面沉降的速度降下来了,但大量建筑和地铁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仍然困扰着上海。2003年,为了了解地面沉降与地面建筑的相互影响关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与上海市城市规划院合作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单个高层建筑发生的一般是均匀沉降,这种沉降不大会对该建筑物本身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众多位置、规格不一的高层建筑的合力作用下,整个上海市的地表会形成区域性的甚至整体的不均匀沉降。

目前为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的蒋明镜称,地面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度过快一样,都将引发多种城市灾害,例如,地面不均匀沉降导致防汛墙的防汛标准持续降低,迫使不断投入资金加高防汛墙;建筑沉降威胁着煤气、供水等市政管线的安全;隧道不均匀沉降又导致机动车加速磨损,增加运营风险和维修费用等。

蒋明镜说,建筑物建好后,一开始会有一定的沉降,但随着地基下的土壤逐步发生固结,沉降也就稳定下来甚至停止。但是当周边再有建筑施工时,就会使本来稳定的老建筑再次发生沉降。而且一个地区虽然总体上都是软土,可是每隔几米土质都不一样,有的硬一些,有的软一些,这就需要在施工前进行风险检测和评估,并提出施工修改建议,例如需不需要对地基周围进行加固和支撑,以有效防范沉降。

可是,蒋明镜回国后发现,在摩天大楼林立的上海,没有一家本地公司请他进行相关的评估。一些建筑公司请的专家并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国内在岩土工程方面的技术水平很落后。”他说,在日本,每个企业在建筑施工时都很重视预先的沉降评估,因为那里的土地都是私有化的,如果施工给其他建筑造成损害,那是要赔偿一大笔钱的。

蒋明镜的专业知识似乎在工程评估方面派不上用场,却能在自己买房时进行“专业评估”。他在上海买的是旧小区基础上开发的住宅,因为那样的建筑,地基下土壤已经基本固结。他不买在农田上建起来的和靠近江河堤坝的住宅,因为那些地方的土壤比较松软。也不买附近可能修地铁和高层建筑的住宅,因为老建筑都会被新建筑所影响,容易产生继续沉降。

上海市徐汇区凯华公寓的住户们就没有蒋明镜这么多土壤和建筑知识了,他们在买下住房时并没有在意附近是否要修地铁。这座1998年竣工的6栋连在一起的楼房,在2003被发现房屋墙壁出现裂缝。56户居民集体投诉说,裂缝最宽处可以伸进一排手指,而且楼体看起来也“歪了”,这些投诉者怀疑这些现象与住宅楼地下20米深处正在进行的地铁明珠2线隧道施工有关。

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地质灾害已经引起了地质学专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市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守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一开始就说,“我已经不研究地下水造成的沉降了,我现在研究的是,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地质灾害。”

漫长的“控沉”历程

可是,刘守祺毕竟研究地下水问题几十年,最近他一直关注着泰国曼谷洪水的新闻。在他看来,曼谷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了气候,就是地面沉降闹的,海水回灌进曼谷了。”刘守祺30年前就受到过泰国有关方面的邀请,研究曼谷的地面沉降问题。多年来,曼谷以每年1.5厘米至5.3厘米的速度下沉,直到现在城区已经有一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之下。刘守祺的观点和世界银行专家简.博乔基本一致:曼谷下沉的原因之一,就是毫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

然而,对于同样被认为沉降严重的上海,刘守祺并不怎么担心,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海发生曼谷那样的灾难“可能性很小”。

2009年,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33个人口密集的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三分之二正面临“地陷海升”的双重威胁,而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报道对上海的描述是,“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

研究上海地质几十年的刘守祺不完全认同上述说法:地陷海升确实已成既有事实,但美国学者将中国的三个三角洲列为“最严重级别”,这个结论还有待商榷。

实际上,上海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被发现有严重的沉降现象。最开始提出上海沉降的,是一个叫沃尔逊的外国人,根据1921年至1938年的“重复水准点”测量结果,提出了上海存在地面沉降。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1.69米。而从1966年到2000年,市区平均累计沉降量为218毫米,每年沉降6毫米。

地面沉降是上海主要的地质灾害,与它软土的地质特点有很大关系。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整个地区好像是从东向西倾斜的半个碟子,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地层挤压的影响。土的结构是一层砂层、一层粘土层。砂土孔隙大,含水。上海的地下水,主要就在它的5个含水砂层中。

刘守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集中过量地开采了某一沙层的地下水后,沙层因为孔隙水被抽走而压缩固结,它上面的土层就整体往下压,抽水越多的地方,压得越低,这就形成了上海的地面沉降。”

上海最早于1860年开采地下水。一百年后的1963年,上海地下水开采量达到顶峰,年开采总量达2.03亿立方米。开采地下水最多的时期,也是上海沉降最厉害的时期,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记载,1957年至1961年上海各地区平均沉降110毫米,个别地区达到170毫米。

猜你喜欢
明镜曼谷上海
泰国·曼谷
泰国·曼谷
泰国·曼谷
明镜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观书有感
2013年12月曼谷天然橡胶交易价
谁给妻子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