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鲜血撕碎了天真

2011-05-14 17:16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9期
关键词:布雷维克挪威

陈君

面对极右翼势力在欧洲重新抬头的现实,需要反思和改变的不只有挪威

“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力量相当于10万个只有兴趣的人。”这是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推特上的留言,时间是7月17日。

就在袭击案发生前几个小时,布雷维克还在Youtube网站上发布了全长12分钟的视频:他身穿潜水服,手持重型武器,摆出瞄准射杀的姿态。遗憾的是,挪威人忽略了这些与自己性命攸关的蜘丝马迹。

7月22日,布雷维克制造了二战后挪威的最大惨剧。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他先在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办公楼附近引爆汽车炸弹,后到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上开枪射杀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活动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事先张扬的袭击

布雷维克随后被警方逮捕。

辩护律师盖尔·利佩斯塔在会见布雷维克后,认为他“精神不正常”。布雷维克7月29日结束警方第二次问讯后,由检方调查人员指派两名精神病专家评估精神健康状况,最晚11月1日出具报告。

布雷维克不但在网站上写日记隐晦地记录行动,更以苏格兰笔名“安德鲁·贝里克”,写了一份长达1508页的自白书《2083:欧洲独立宣言》,于事发当天公布在网上,详细阐述了制造袭击的动机。

“反欧盟、反伊斯兰、反多元文化……各种右翼、极右翼的观点拼凑成了他的文章,他要报复,他很癫狂。这就是我的印象。”挪威记者思威利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他看到布雷维克“自白”的感受,难掩惊诧。

法新社援引日记内容报道说,至少2009年秋季开始,布雷维克以矿业和农业生意为掩护,着手策划袭击。

布雷维克的目标,是以日本和韩国为样板,在欧洲实现“单一文化”。他说,这两个国家“体现许多上世纪50年代欧洲经典保守主义原则”。在他看来,不少欧洲国家领导人、记者和公众人物是“A级叛徒”,应该“执行死刑”,原因是他们允许多元文化存在和移民进入。他想杀害4.5万人,致伤100万人。

他的袭击对象包括英国王储查尔斯和前首相布莱尔和布朗、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人。

布雷维克还把希特勒称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叛徒”,原因是他当年有实力“解放”耶路撒冷及周边地区,却没那样做。

7月22日,布雷维克在网上写道,“我相信这是最后一次发帖”。落款中,他自称“圣殿骑士”。

极端右翼暗流涌动

“圣殿骑士团”是近年在欧洲网络论坛和聊天室中出频繁出现的字眼。虽然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布雷维克这次是独自作案,但早在2002年4月,他就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圣殿骑士团”聚会,这被解读为他“真正的思想转折点”。

这次活动由两名英国人发起,其他代表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希腊、荷兰和俄罗斯,身份是“成功的企业家、商业或政治领袖”。这些人中,英国人“保罗·雷”成为布雷维克的“导师”。雷,35岁,“圣殿骑士”运动领袖。

布雷维克最喜欢的笔名“安德鲁·贝里克”,也是来自“十字军东征”的历史——1096年到1291年,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

曾邀请布雷维克赴英的“英格兰保卫同盟”,在案发后即刻发布严正声明,和布雷维克划清界线。“导师”保罗·雷也出面与他“撇清干系”,谴责布雷维克的行为“纯属邪恶”,不能和他倡导的种族主义相提并论。

法国学者古伊德尔说,布雷维克代表了“9·11”事件之后萌发的一股新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思潮,他们认为西方针对“9·11”事件的反应力度不够,就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执行“中世纪的任务——十字军东征”。

瑞典博览基金会是追踪北欧地区极右翼活动的主要研究机构,基金会研究员丹尼尔·普尔认为,布雷维克在网上发布“宣言”显示与传统意义上极右翼团体暴力分子有区别。他还是瑞典一个名为“北欧人”的新纳粹论坛的成员。这个论坛注册成员有2.2万人,讨论内容经常呈现种族主义倾向。据称,论坛中不少帖子煽动暴力,推崇“暴力革命”的《特纳日记》。

从袭击目标来看,布雷维克似乎也受到“启发”,选择了与执政的挪威工党有关的目标。

作为挪威第一大党,目前挪威工党和其他两个中左政党联合执政,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就是工党党魁。他领导的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人人享有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一直以来,挪威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有着一个开放和宽容的社会。许多警察并不配枪,大多数政府大楼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杀人案件在这里极为罕见。

但爆炸声和枪声击碎了人们对北欧长期形成的安宁的印象。人们看到了另一面:一个处于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极端右翼暗流涌动的社会。

挪威给了欧洲一个警告

布雷维克在“宣言”中说,西欧有15至80名像他一样的“骑士”,单独行动,“完全不为敌人所知”,发动袭击可以“出其不意”。这引起了正在筹备伦敦奥运会的英国人的担忧。7月27日是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极右翼暴力活动加剧给奥运安保带来新挑战。

虽然英国以倡导多元文化闻名,但主张“反有色人种移民”“坚持极端民族主义”的“英国民族阵线”“英国运动”等极右翼组织仍有一定市场。

伴随着全球化产生的激烈国际竞争以及外来文化的进入,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原因,低收入群体对政府和社会越来越不满,使以排外为特征的右翼势力得以发展壮大,并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英国极右组织“保卫英国联盟”就声称,其在某知名社交网站上“有10万名支持者,每天收到成千上万条评论”。

英国首相卡梅伦7月25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要求警方和安全机构重新评估对极右组织的监管工作,要求内政部重新评估英国的反恐战略,特别是反恐预防战略。此外,伦敦警察厅已开始调查布雷维克与英国右翼和反穆斯林组织之间的关系。

整个二战,纳粹德国对于北欧的蹂躏,不如对西欧、中欧严重。法国、英国是对种族主义的战胜者,有着光荣的自由传统;德国、奥地利经过历史反思,对种族主义一直采取压制措施。而北欧则不同,受经济危机和网络热潮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极右势力在北欧发展势头甚猛,令人忧虑。

在丹麦,右翼人民党自1998年创党以来,支持率就持续上升。2007年大选,该党成为国内第三大党。

在瑞典,极右翼的瑞典民主党人高歌猛进,去年9月首次进入议会。几乎与此同时,瑞士全民公决反对在该国境内新建清真寺宣礼塔。几个月后,瑞典连环枪击案嫌疑人在马尔默市被捕,这名瑞典男子涉嫌在过去一年内以“肤色较深”的外国移民为目标,独自制造15起枪击案,致死一人。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移民比例全国居首。

有分析指出,过去几十年中,欧洲领导人不断推行无国界的概念,但奥斯陆发生的惨剧似乎宣布欧洲多元文化融合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人们,一直认为传统安全和恐怖主义的威胁与他们相距甚远,但奥斯陆政府大楼的浓烟和射向无辜少年的子弹却告诉人们,如果有不和谐的土壤,撒旦也可能出生在“上帝的山谷”里。

7月29日,挪威全国降半旗志哀,第一批遇害者遗体下葬。挪威工党青年代表巴诺·拉希德是下葬的遇害者之一。今年18岁的拉希德为西亚库尔德裔,在挪威曾多次撰写文章揭露种族歧视的丑恶。挪威通讯社援引拉希德母亲的话报道,袭击事件的结果“不该是仇恨,应是更多爱”。

猜你喜欢
布雷维克挪威
我体内的DNA好好的,怎么就需要修复了
布雷恩夫人的手链
猜猜我有多爱你
你很快就会长高
心如折纸
良心是上帝的眼
良心是上帝的眼
自杀代理
玩懂3G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