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睡城”待变

2011-05-14 17:16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14期
关键词:燕郊楼盘楼市

周政华

燕郊在享受到房地产所带来的巨大好红利的同时,睡城的副作用也在一点点地暴露

930路公共汽车一出北京地界,第一站就是燕潮酩酒厂。乘客还没有下车,一双双举着楼盘广告的手就伸到了车门外,争抢着在第一时间把广告推销出去。这样的广告宣传单,从国贸起点站就有人在不断地散发。

到了燕潮酩酒厂,102国道几乎成了地产一条街。潮白人家、东方夏威夷水岸、燕京航城、上上城……售楼部一家连着一家开,巨大的二手房交易中心占据了近百米的街面。各色楼盘广告条幅,在四月的春风中乱舞,空气中还夹杂着呛鼻的尘土。

这就是燕郊镇,隶属河北省三河市,离北京国贸不到30公里。自去年9月河北省要求外地人购房需一次性付款之后,燕郊便进入了史上最为纠结的楼市调整,这座河北小镇突然发现,北京的“睡城”越来越难当了。

楼市再调整

“享受北京为时不晚”“还你一个北京梦”——视线所及之处的户外广告,无不把目标锁定在北京上班族身上。

今年1月12日,当“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这两块牌子,挂在燕郊开发区创业大厦六层的一间办公室门外时,开发商正憧憬着楼市的又一轮火爆。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燕郊的楼市却走到相反的方向。

4月7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燕郊华泰忆江南项目售楼部发现,偌大的售楼大厅里,除了三位售楼处工作人员外,没有一个看房人。在看房登记表上,也只有稀稀落落为数不多的签名,最近一周,平均每天只有3到5个客户来看房。

与华泰忆江南一街之隔的星河185项目,仅有两个销售人员坐在前台,现场没有一个客户。在潮白人家售楼处,前来看房的人也没能突破个位数,大部分销售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摆弄手机。偶尔来了一个客户,销售们便腾地从沙发起身,冲到门外迎接。

销售对楼盘的介绍,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北京。从潮白人家的交通区位图看上去,燕郊仿佛就是北京的一部分,省市界限被刻意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对两条交通动脉的突出:通燕高速和尚未通过审批的北京地铁6号线燕郊延长线,就像两条脐带,把燕郊和北京牢牢地拴在一起。

三河市政府的官方网站,在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时,也会把北京和天津当作天然的坐标系:“三河地处北京东大门,位于京津唐经济区域腹地,是河北省实施环京津战略的最前沿。西距北京天安门和首都机场均为30公里,南距天津港125公里,东距唐山港121公里。”

发展房地产曾经是一些河北县市最好的选择之一,燕郊政府较早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成功地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地产繁荣。2008年后,随着万科、富力、绿地、合生创展等一线地产公司的进入,香河也加入了争夺北京购房人的竞争之中。

离北京近、价格便宜,几乎成为大部分燕郊楼盘的最大卖点。然而,当燕郊新建住宅均价在今年初首度突破8500元、个别楼盘卖到1万元之后,高房价迅速地把地理位置的微弱优势给抵消了。这时,睡城遭遇到了价格的瓶颈。

在燕郊,几乎没有销售人员承认房子不好卖,只有一块广告牌不经意间道出实情。莱茵佳苑售楼处的整个外墙,都被刷上广告,红底白字的广告语,多少透露了当下燕郊楼市的低迷:“我们不扛,4300本周清盘。”广告中的价格还不到当地新盘均价的一半。

种种迹象表明,4月之后,燕郊楼市已悄然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此时,开发商大多选择观望。《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潮白人家、星河185等大盘的开盘时间均未确定,星河185的预售价格也尚未公布。

燕郊楼市历来与北京亦步亦趋。2008年,北京楼市暴涨时,燕郊房价也首度突破6000元;到了2010年,北京楼市均价突破1.5万元时,燕郊的房价也涨至8000元左右。在过去的半年里,燕郊房地产就与北京一道,经历了一轮过山车似的行情大逆转。

2010年上半年,燕郊房价达到顶峰时,新开楼盘每平米售价接近1万元。随后,政府向火热的楼市泼了两瓢冷水:8月,河北省规定外地人购房,需提供1年以上社保或纳税证明,首付也一并提高到5成后,燕郊楼市销量掉头往下;次月,河北省政府的“限外令”又再次升级,要求外地人购房需全款后,燕郊新盘楼价曾一路下探到7000元。

对于主要面向北京客户的燕郊开发商,“限外令”无异于当头棒喝。一位楼盘销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限外令”出台之前,来燕郊买房的,基本上都是在京工作的非京籍的上班族,但此后,山西、江浙炒房团成了购买主力。

银行房贷政策由松到紧,直接引发了购房人群的转变。河北“限外令”刚出台时,燕郊部分项目销售称,非河北户籍人士,若能提供1年以上北京社保或纳税证明也能设法提供银行贷款。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吸引受北京“限购”影响的人群来燕郊购房。

但到了3月底、4月初,《中国新闻周刊》从多家燕郊楼盘销售处获悉,非河北户籍购房只能一次性付款。仅有两家楼盘销售表示,可以协助客户先将户口迁至大厂、香河等燕郊邻县,费用大概在1.5万元左右,之后购房,即可绕开“限外令”的全款要求。一些楼盘要求客户在参加排号前,需提供在燕郊当地银行1.5万元的存款证明,体现“诚意”。

“睡城”走到十字路口

楼市调整,也许只是“睡城”变革的开始。

自2004年,北京楼市启动首轮暴涨以来,燕郊楼市由此进入了长达7年的地产“大跃进”:2004年,燕郊的住宅总量不到100万平方米,到2008年,这个数字就突破了700万,接近北京当年全年供应量的一半。

与此同时,2000年以后,包括燕郊镇和燕郊高新区的财政收入,基本上每5年翻两番。从那一年开始,燕郊尝到了土地财政的甜头。

到了2008年,根据三河市在当年上调的基准地价规定,燕郊镇一类住宅用地的基准价为120万元/亩,为三河市城区同类住宅用地价格的1.6倍,燕郊成为三河市乃至整个廊坊市地皮最贵的地方。

但若与北京市在2002年制定的一类住宅用地的最高基准价格相比,燕郊地价只是后者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燕郊发展房地产,仍有成本优势。

庞大的地产开发,吸纳了大批人口入住。三河市副市长、燕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谷正海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截至2009年底,整个燕郊的人口接近35万,其中半数居民的工作地为北京。

在公开场合,政府和公司更愿意称北京东燕郊,而不是三河燕郊。现实生活中,自诩河北“飞地”的燕郊,已经成为北京的睡城。换个角度看,如果说固安、大厂的工业园扮演着承接北京工业转移的角色,那么燕郊,无疑起到了分流北京的人口作用。但是由于产业转移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更多人只是把这里当作睡觉的地方。

一位接近燕郊政府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最好的模式当然是居住与工作地合一,但目前这种理想,仍受制于北京和河北的经济协同水平。

随着十多万的北京工作族的入住,燕郊在享受到房地产所带来的巨大好红利的同时,睡城的副作用也在一点点地暴露:早晚高峰时,通燕高速上,车也开不快了,930公汽被挤得水泄不通,早晚通勤人数超过10万人;周末购物时,人们发现超市也变得拥挤不堪;上医院看病,有时也得花上十几分钟挂号,直到一年多前,燕郊才有了第一座三甲医院。

流传多年的“并入北京”、修建连接通州的轻轨的民间猜测,始终未得到两地政府的正式回应。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今年3月22日在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称,“肯定会在提高(北京到燕郊)公共交通能力上做文章,但具体用城际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还在论证之中。”

黄艳透露的另一番信息,或多或少地预示了睡城模式的黯淡未来。“北京最近大量配置公租房,会引导就业的职工居住在北京。” 黄艳表示,北京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提供100万套左右的公租房,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燕郊当地一位售楼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外地户籍在京工作人员也有资格租公租房,那么燕郊房子可能就更难卖了。

考验“睡城”模式还有来自土地资源的硬约束。在燕郊,潮白河以东、102国道以北、距离北京最近的燕郊黄金地段的土地,大部分已开发完毕。近两年来,燕郊几乎没有新的住宅用地上市,类似上上城、燕郊的百万平米大盘变得越来越少。

工业用地的供应也变紧张了。在北京后花园的光环之下,人们往往忽视了燕郊的工业成就。这个不大的地方,大概贡献了三河市近7成的工业产值。成立于1992年的燕郊经济开发区,2010年底,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当年整个开发区产值达到200亿元。

开发区最初的远期规划占地面积为8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大概在50平方公里左右。眼下182家企业以及未来即将落户的数十家企业,还需要更多土地进行生产。

如何平衡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的供应?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也是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发展两种思路的交锋:大干快上发展房地产,还是细水长流搞工业?一位接近三河市政府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短期看,发展房地产能够更快地拉动当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但长期而言,工业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睡城燕郊的纠结之处。三河市基准地价表,或多或少勾勒了政府的思路。近年最新调整的地价显示,燕郊一类工业用地价格为40万元/亩,正好是一类住宅用地价格的三分之一。

燕郊经济开发区的每一次土地利用,都意味着当地政府在长期和短期利益之间的抉择。 ★

猜你喜欢
燕郊楼盘楼市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幸福里(外一首)
燕郊:急剧膨胀的大城小镇
读者观点
偷“渡”进京
调控之后,再探燕郊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
可怕的景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