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所有该知道的事,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如果还要靠看书来提醒,只因我们习性太深。手机,一种最能剥夺自由的工具,却总被宣传成“让你自由自在,随时保持联系”的好东西。没有手机的年代,一般打工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门工作老板找不到他,下班离去老板还是找不到他,可现在不同了。
李奥巴伯塔的《少做一点不会死》是本畅销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训,恰恰是我早已实行了多年的规则。比如说“不要一整天都在打电话,应把该联络的人全数列出来,电话一次打完”。每天我都会腾出30分钟的通话时间。电邮亦如是,一不小心,它“可是会成为生活的主宰”,所以“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收发信件”。对于上了瘾、3分钟收不到邮件就浑身不自在的人来说,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回头想一想,联络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前是因为有事才想到要联络他人,现在却是为联络而联络,所以我坚决拒绝使用MSN和QQ之类的东西。
常常有人向我索要联系方式,彼此交换电话电邮,再顺道问一句:“你有没有MSN,这样会更方便一些。”方便?我就不想这么方便,更何况那根本算不上是方便。且看一般人使用这类聊天工具的习惯:有事没事都要搭上几句话,谁上线了就跟谁说声“Hi”,谁说自己今天不开心就要草草安慰两句,问他到底怎么了。这种沟通没有多大的意义,作用就是让沟通继续下去。
工具让人异化,现代的通信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不再问它的目的何在,我们只是被它使用,让它成为自己的主人,制造出大量且有害的废话(例如八卦是非、谣言中伤)。就算一句话都不说,但你不觉得谁上线都得通知大家一声很无聊吗?到了最后,你的工作效率降低,休息时间大大减少。我计算了一下,在没有使用手机之前,我每天花在电话上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如今已膨胀为40分钟了。有了电邮,我每日与人联系的时间又多了1小时。如果你还使用MSN,又喜欢不停收发手机短信,那么一天下来大概就要用掉3小时以上去和别人保持联络。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个3小时?
李奥巴伯塔说得很简单,我们竟然都忘了:“对多数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准备餐点与进食、交通、工作以及处理杂务上的时数,每天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请多加保护自己的时间,这是你最珍贵的资产,请务必以生命捍卫它。”
(马琳摘自新浪网梁文道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