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细节

2011-05-14 13:10柴静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铁锹杏花香烟

柴静

1

我刚做记者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说过一句话,去现场采访的时候,“要像外国人一样去看”。

他的意思是不要熟视无睹。

我以为自己听进去了,直到看了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才知道我对现实已经失去多少感觉。

他写——

任静要出去打工,妈妈有点惊慌失措地追着女儿到了工厂门口,求她留下来,说她太小了。姑娘什么也不说,也不看她母亲,那女人求着情,突然大哭起来,女孩儿依旧不为所动。最后,母亲让步了,大声叫着:“去吧,你愿意去就去吧!”

她转过身,慢慢穿过马路,大声哭喊着。

她一走开,女孩儿也情不自禁大哭起来——把头埋在双膝间,抽泣起来。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母亲和女儿各站在街道的一边,哭泣着。她们都很生气,不跟对方说话,不看对方一眼,可母亲还是不愿意离开。

姐姐来了,隔着路给妹妹传口信:“她叫你当心。”

16岁的女孩回了一句:“告诉她,我不会有事的。”

5分钟后,姐姐说:“她哭了,她是真想让你留下来。”

女孩口气很硬:“今天晚上一到那边,我就给她打电话。”

工人们装好了车。她终于爬了上去。最后,母亲眼看着所有的哀求都无济于事,就送过来两百块钱。她站在那儿看着车消失,泪水从脸上落下来。

另一对姐妹也在这个车上,来送的是父亲。没有拥抱,没有伤感,他关心的是更重要的问题——“衣服要暖和,天气凉了,不注意要生病,生病了又得花钱买药,要穿暖和,好吧?”说完这些,转身大步走了。

中国古老的乡村就在这个细节里挣扎着,又绝不回头地消失了。

2

美国人何伟在20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生活在小城市。一个外国人想在中国默默观看什么事而不成为被注意的焦点,会很难。但看看他写的清明这天的中国——

早上杏花落了一地,像春天的暴雪……几个男人在土坟前转,“这儿埋的是我爷爷。”

“才不是呢。”

“我觉得是。”

“瞎说,那是你爸的大哥。”

何伟写道:“他们很少提到人的名字,只提跟某人的关系,也没有相关的细节,没有具体的记忆。”

其中一个坟墓是新的,埋的是一个前两年刚搬到城里的老头儿,坟上新鲜的泥土堆得很高。何伟拿起一把铁锹,给土堆添了一点土。有人拿起一沓冥币,点了起来。另一个人拿了一支香烟,插在坟头上,香烟笔直地竖立着。几个人退后一步,看着这土坟,议论两句:

“他实际根本没抽过红梅。”

“对,贵得很,他原来都抽黑菊花。”

“现在买不着了,80年代的时候流行。”

这是人们提到的唯一与死者有关的细节。站了一会儿,一个说:“好,走吧。”

其中一个转头看了看,“烟没事吧?”

“没事儿。”

他们几个人,“顺着那条之字小路,下到了沟谷里,地上是杏花花瓣,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一年一度禁止上坟烧纸的通知。一行人回到地里干起活儿来”。

这个拎着铁锹的美国人,看到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

(李莉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4月9日,张 骏图)

猜你喜欢
铁锹杏花香烟
杏子哪去了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千万别惹铁锹
北陂杏花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抽“香烟”
用香烟买时间
种玉米的快乐
撒不出来的铁锹
快乐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