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飞 魏 博
动车段是动车组检修基地和检测中心,为高速列车提供动车检修和编组管理。在动车段集中运行了多个控制系统,如编组方面使用了SAM系统,调度指挥方面使用了CTC系统,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会存在耦合接口,通过FZy-CTC系统,SAM系统得以连接联锁系统、列控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行车安排控制。同样通过该接口,路局调度台能够对动车段进行调度安排。为此FZy-CTC系统与SAM系统接口的实现,是编组调度和运输指挥的技术保障。
动车段车站作为新型核心车站,所有的行车作业均在SAM系统上完成,由SAM系统实现编组、调车自动化。因此SAM系统需要接入大量信息,如调度中心的行车计划、调度命令等,同样调度中心也需要复示动车段的现场表示,用以指挥行车。二者需要新增接口实现信息共享。经过分析,较优的方案为二者在车站通过CTC车站接口服务器结合,如图1所示。
图1 SAM编组站控制系统与CTC车站通信接口服务器连接示意图
通过图1可以看出,SAM编组站控制系统与CTC车站通信接口服务器连接,完成对调车自动化、进路控制命令、限速等功能的实现。而上层则由FZy-CTC调度系统统一调度指挥。调度中心对车站SAM透明,视为一般车站,SAM系统只与CTC车站接口服务器连接,接收上层中心调度信息、联锁信息、列控信息。
此二大系统的最终接口实现,实际上是以CTC的系统架构和工作流程为核心思路。CTC系统“分散”的含义即车站设置自律机,所有终端设备连接自律机。根据此架构,SAM采取在车站与CTC接口方式,CTC原有自律机更改为CTC车站通信接口服务器,SAM作为CTC逻辑上的车务终端和自律机接入。CTC的工作核心为“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业”,由自律机负责运算管理。所以在这2个系统部署上,上层铁路局中心负责调度指挥,由调度所中的FZy-CTC调度台实现,车站部分则由FZy-CTC车站通信接口服务器负责与上层通信,与联锁、列控和SAM系统接口。SAM系统对内作为编组站系统,负责编组管理、调车自动化、列车作业等操作控制终端,对外则可以抽象地看作CTC系统的自律机和车务终端的整体,完成TDCS功能、列车和调车的冲突运算、列车和调车的自动执行、限速的设置等。CTC车站通信接口服务器负责对外的所有接口连接,各个系统接口物理连接如图2所示,对应的逻辑如图3所示。
在逻辑连接中,对应了A、B、C、D、E这5条逻辑关系,分别传输的内容如表1所示。
图2 现场中各个系统接口示意图
表1 逻辑传输说明表
SAM系统对外通过功能升级整合,使之融合到CTC工作环境,完成CTC自律机、车务终端的功能,同样CTC对SAM进行功能抽象,把它视为CTC的整合,完成SAM系统的融入。通过抽象分析,SAM系统的2大功能需要通过CTC接口实现控制和限速。
图3 逻辑示意图
在具备TDCS系统的接收计划和调度命令等功能之外,SAM系统需要操作站场对象,即能够排列进路、取消进路、操纵道岔等。而SAM系统对联锁系统是不可见的,联锁只与CTC存在接口,同时联锁系统只有在分散自律模式下CTC才有控制权,非常站控时联锁控制台有控制权,分散自律与非常站控模式切换由联锁控制台申请或转换。为此,CTC车站通信服务器需要将联锁的模式切换发往SAM,将联锁站场信息发往SAM,接收SAM控制命令发往联锁。SAM则需要:①响应联锁控制台的模式切换 (联锁申请自律或者联锁切换为站控);②在正确的模式下发出控制命令;③接收联锁的站场表示。为此实际接口中,CTC与SAM之间至少对应3类信息:①模式切换信息,即工作模式状态RSR信息、自律申请ACQ、自律同意ACA信息;②控制命令信息,即控制命令BCC信息;③联锁站场信息,即全站信息SDI和站场变化信息SDCI。各系统间交互如图4所示。
图4 二者系统交互示意图
SAM系统需要实现限速,即向列控发送限速并接收限速反馈。在这一部分,CTC系统可以将SAM系统完全视为逻辑上的CTC车务终端,SAM系统下达限速命令、设置限速、取消限速、接收限速状态等,均执行CTC车务终端限速流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中每一步表示对应的顺序流程分别如下:①限速命令调度中心下达;②限速命令SAM系统确认签收;③SAM系统申请已确认的限速命令;④调度中心响应已确认的限速命令;⑤SAM系统执行已确认的限速命令或SAM系统直接车站限速;⑥列控中心反馈执行结果,SAM显示处理。
本文描述了动车段车站FZy-CTC分散自律系统和SAM系统如何通过接口结合实现列车和调车的自动化。此二大系统接口的实现,对CTC系统是一个扩充,使SAM系统融合到CTC分散自律工作模式,改变了以往编组自动化系统只与TDCS系统进行接口的现状,对SAM系统也是新的升级,通过这样的接口协同作用,提高了值班员的工作效率及运输指挥效率,该方案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并会根据用户需求进一步扩展升级。
[1] 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暂行).铁道部科学技术司,2004,2,12.
[2] 运基信号(2005)418号.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数据通信规程(V2.0).铁道部运输局,2005(11).
[3] 运基信号〔2008〕662号.关于武汉北 CIPS与TDCS方案的复函.铁道部运输局,2008(12).
[4] 丁昆.铁路编组站CIPS系统的研究[J].中国铁路,2009(11).
[5] 张朴.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的研究[R].2008年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讨会论文集.2008.
(责任编辑:温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