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长的大桥,因为一位66岁的香港阿婆反对,停工16个月。事实上,香港政府并非首次在司法复核上遭遇滑铁卢,“奶奶”出马也非第一次。2004年,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新股集资项目,由于上市前遭到一个老阿婆的诉讼导致发行失败。为此,港府损失了将近7亿港元。
如果港珠澳大桥建成,无疑要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全长近50公里,是南京长江大桥的7倍多;投资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可以建设25个“鸟巢”。
但它现在已经停建了。大桥的香港段,原定于2010年年初动工,至今已经延误16个月。不是天灾影响,也不是资金短缺,而是被一位66岁的老太太“告”停的。
老太太名叫朱绮华,一个普通的香港居民,自称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2010年,她通过法律援助,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求推翻特区环保署2009年10月通过的两份环评报告—报告批准了港澳珠大桥的建设。
“这两份环评报告,并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朱绮华在报告中说。
今年3月,司法复核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4月18日下午,高院正式裁定: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不合规格,要求环保署长撤销环境许可证。
法官霍兆刚的判词进一步指出:环评报告只提出了兴建两段道路后对空气的影响,而对于不兴建两段路的空气情况没有给出数据,所以缺乏基础作判断。同时,败诉的环保署需支付朱绮华1/3诉讼费。
4月21日,正在北京访问的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首度回应事件。他表示,政府的环境评估程序一直保持严谨,由于法庭判决涉及法律程序,他表示要仔细研究判词再作决定。“站在环境局的立场,我们要考虑法庭的判决对于今后环评工作的影响。对于合理的建议,我们会接受并精益求精改进工作。”
对于港府是否会上诉,邱腾华没有正面回应。但有工程界人士担心,由于大桥香港段迟迟未能动工,预计工程造价将上涨5%。大桥估计难以于2016年通车。
而事件的主角朱绮华一直没有露面。这位本来寂寂无名的婆婆,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由于申请书并没有详列居住地址,媒体只了解到“她是东涌富东村居民”的信息。而网上资料显示,有一名叫朱绮华的人,曾于东涌东盛楼互助委主办的筹款活动中当义工,有关活动由离岛区议员林有娴举办。
林有娴属公民党成员,曾于2010年要求离岛区议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港珠澳大桥的环评报告。她曾公开质疑政府,为何用“过时的空气指标”衡量港珠澳大桥造成的污染;又批评环保署漠视民意,通过有关环评报告。这个立场与朱绮华的司法复核申请非常相似。
朱绮华的三名代表律师之一的黄鹤鸣,也是公民党的成员,这引发了媒体对于老奶奶背景的质疑。
不过,黄鹤鸣坚称朱绮华没有任何政党背景。之所以申请司法复核,并非为个人私利,而是为东涌及香港市民的健康着想。“一旦大桥开工引发空气污染,东涌居民乃至整个香港居民会受影响,政府应该详细进行环保评估,这也是朱绮华申请司法复核的初衷。”
事实上,香港政府并非首次在司法复核上遭遇滑铁卢,“奶奶”出马也非第一次。2004年,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新股集资项目—“领汇”房地产基金,由于上市前遭到一个老阿婆的诉讼导致发行失败。为此,港府损失了将近7亿港元。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阿婆回应胜诉时的心情时称:“好开心,敲董建华(时任特首)个老虎头!”
司法复核和法律援助的机制,让小市民有伸张正义的机会,这正是香港司法机构的价值所在。“这个制度让基层市民可以通过制度挑战政府决定,从而避免了居民上街抗争爆发更严重的冲突。”有媒体评论说。
另外,按1997年制定的香港《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在大型项目开建前,至少有两次公众参与讨论的机会。即使环保署长批准了环评报告,如果有居民认为规划侵害了自己的利益,也可就个案提出起诉,由法院作出裁定。这就是朱婆婆走的程序。
朱婆婆认为大桥工程的环境评估不合理也不合法,提出了7项理由。虽然法官只认可了其中的一项,但这足以推翻环保署的批准。
而法律援助的存在,让“奶奶们”有能力进行成本高昂的司法复核。“只要满足收入审查,香港居民均可向民政局申请法律援助。而朱绮华成功申请法援,也证明香港法援制度的独立性。这次港珠澳大桥的司法复核,朱绮华聘用三位代表律师,诉讼费用起码超过百万港元。
所以有评论认为,逼停大桥施工的不是老太,而是香港独立公正的司法。在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权力始终保持着敬畏。
而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港珠澳大桥的内地段已于去年7月开工,其中人工岛挖泥工程完成了近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