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部:引40网友深入腹地

2011-05-13 08:27陈佳彭美邓月
博客天下 2011年9期
关键词:中联部外交部外交

陈佳 彭美 邓月

中联部—它是什么?

一个“我党”联系群众的机构?还是外交部换了一个“马甲”?

北京木樨地,矗立着一座20层高、现代化玻璃作为幕墙的大楼。如果是在夜幕中,大楼顶端会闪烁起

“CPC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的红色霓虹灯。远远望去,它更容易被认为是某外企的写字楼。

门牌就挂在大院的右侧。上面写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它是中共负责对外交往的专职机构,简称“中联部”。

在中国,大部分中共直属机构一度都不挂牌,只有门牌号码,包括中组部在内的许多单位至今如此。1971年之前,中联部也是这样,所以当时人们对它的印象只有“复兴路18号”。

但在40年后的今天,中联部成为最开放的党的部门之一。这次则是打开大门,邀请40名网友进入参观。

这些网友中,有不少人是从重庆、山东、内蒙古等地专程赶来。4月1日,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他们直上二楼新闻发布室。在观看了介绍“中共对外工作90年”的电视短片后,中联部研究室副主任孙海燕向网友介绍了该部工作的4个方向: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共形象,为党政官员观察和研究世界提供平台,以及借鉴国外经验、为中央决策服务。而向国际社会展示形象,主要通过政党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结合来实现。

随后,中联部一局负责人以

“接待泰国民主党考察团”的事例,向网友说明该部的工作。“去年7月,中联部通过高层会见、对口会谈和安排泰国政要基层考察的方式,促使泰国决定和中国合建高铁。”她说。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李连甫,讲述了一段有关中联部在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交中的“秘闻”。“中国与哥斯达黎加于2007年建交。之前,中联部就和这个国家的政党进行了党际交流。前总统阿里亚斯在担任党主席的时候,中联部曾邀请他来华进行深入访问。访华时,他做出了上台后即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的承诺。结果阿里亚斯上任后不到一年,中国就与哥斯达黎加建交。”

中联部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在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朝鲜—的交往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3月,中联部原排名第一的副部长刘洪才,任中国驻朝大使。刘洪才在中联部主要负责中共与亚洲国家政党交往工作,曾多次陪同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出访朝鲜。“他对朝鲜等东北亚地区事务相当熟悉,是中国对朝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有媒体报道说。

此外,中联部与外交部的关系也愈来愈受关注。2009年6月,中联部原常务副部长张志军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原部长助理刘结一则出任中联部副部长。分析人士认为,将中联部官员调入外交部,可以更有效地应对非政府的社团外交。因为中联部主管中共外交工作,外交部专门针对政府外交。现在非政府外交行为挑战越来越多,高层也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团体外交的重要性。

参观完中联部部史展后,网民们观摩了一场外事活动: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会见德国跨党派议员团。“按照惯例,我以为正式交谈结束后,会进来一个摄影师拍照,没想到有这么多来自中国各地的网民进来。”德国一位政要表示,这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亲历现场的网友“临飞临我”等人,则在微博上分享了李进军会见德国友人的照片。

“目前,我们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政治组织保持着联系和交往。”李进军对网友们说,“我们还有一个原则,除了法西斯政党和恐怖主义政党不交流,其他的都欢迎。”

在观摩活动之后,中联部安排了互动环节:主管亚洲周边国家事务的亚洲一局负责人等官员为网友“答疑”。

人民网网友张韬是一名律师,他抢到了一个机会:“我身边的人都不太了解中联部,是不是因为低调?”

“中联部其实是一个开放的部门,”孙海燕解释道,“我们这个大楼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党派的政要来来往往。”

“今天举办的活动,正是中联部‘不低调的表现。”孙海燕说。

退休工程师任毅平提出建议,希望中联部的领导能开微博,以便让老百姓更加了解中央外交决策。

在观察者看来,中联部的“去神秘化”已在中共中央下属各部门中多次“领先”。

1980年代,中联部开始建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发言人。1984年11月30日,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召开。

2003年9月25日,中联部首次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向中外记者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情况,成为首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亮相”的中共中央部门。

去年6月30日,11个中共中央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国新办。时任中联部发言人的李军表态:“我们十分愿意和中外媒体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也愿意为大家的新闻采访提供更多便利。”

2009年9月22日,中共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中联部举办了“外国驻华使馆代表和境外驻京媒体的新闻吹风会”,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馆代表,以及近50名境外记者参加了会议。参会者当时表示,希望在中共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政策出台前后经常举办吹风会。

这一建议在2010年得以实现:中联部共举办了5次面向外国驻华使节的专题吹风会,分别以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的执政方式、中共党内民主、中国扶贫事业发展等内容为主题。

另外,在中共中央各职能部门中,中联部是最早设立官方网站的部门之一。

作为党务公开的一个举动,目前也有中央统战部、中央编办、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台办(国台办)、中央外宣办(国新办)等部门设立了官方网站。

登录中联部的网站,会发现在“友情链接”一栏,不仅有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内媒体的网址,也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国外媒体。有网友评论:进入新世纪的中共外交部门,越来越注意倾听“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声音”。

中联部“去神秘化”的另一途径是:举行公众开放日,邀请老百姓走进中联部大楼体验。2007年9月18日,“十七大”前夕,60人获得了这个机会,并观看了一场外事活动—部长王家瑞会见捷克社民党代表团。

这是中联部成立56年来第一次举行公众开放日,它也是首个举行开放日的中共中央部门。示范效应立刻显现—此后两天,中纪委也邀请境外媒体走进大门“探秘”。

9天后,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做客人民网,通过网络视频与网友互动,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共的对外交往情况。一位网友说,以前对中联部不太了解,还以为是一个党联系群众的机构。李进军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共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交往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了今天,应该说我们党的对外工作是完全开放的”。

而在3年后的今天,中联部又一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这也是它再次“吃螃蟹”—成首个向网民打开大门的中共中央部门。

孙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因为网民来自全国各地,通过接待他们能起到广泛的传播效应。

中联部VS外交部

中国前驻古巴大使李连甫:外交部是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门,中联部是中共的外交职能机构。在工作上,两者相互分工,又有配合。工作目标都是要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对外方针和政策,但是工作的对象有所区别,中联部主要侧重于党政外交,而外交部则是政府间的外事交流。

猜你喜欢
中联部外交部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从严治党三年,山西干部选拔成中联部宣介样本
“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继往开来 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
——纪念党的对外工作90年暨中联部建部60年活动综述
纪念党的对外工作90年暨中联部建部60年大会及文艺演出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