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昆,宋丛东,郭淑婧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按揉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吕昆,宋丛东,郭淑婧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观察按揉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十七椎组、西药组、空白组各30例,十七椎组采用推拿疗法,西药组口服布洛芬治疗,空白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比较十七椎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十七椎组、西药组对痛经患者临床症状和腹痛程度评分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按揉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布洛芬。
按揉;十七椎;原发性痛经/治疗
原发性痛经是发生在不同年龄妇女的最常见妇科疾病,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30%~80%[1];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0%~90%[2-3]。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作用局限并且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运用按揉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十七椎组、西药组和空白组各30例。三组年龄、病程、症状、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拟定: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且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痛经的辨证标准拟定。
1.3 治疗方法
1.3.1 穴位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90)进行穴位定位。十七椎(EX-B7)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1.3.2 十七椎组操作方法
1.3.2.1 治疗体位 为便于取穴和患者舒适,治疗时均取卧位。
1.3.2.2 推拿介入时机 据此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便于观察第1次按揉的即刻止痛效应,将治疗时机定在疼痛发作的第1天,作为开始治疗的时间,以暂且排除因治疗时机不同对疗效造成的影响。
1.3.2.3 疗程与治疗频次 痛经的发作时间一般为3天,所以我们将疗程与治疗频次确定为均于疼痛发作的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按揉1次,一次5分钟,连续3天为1个月经周期,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统计相关数据。
1.3.2.4 手法要求 拇指伸直,拇指面着力,逐渐用力下压,使病人产生酸麻胀重和走窜等得气感觉,持续数秒后逐渐放松,然后再逐渐用力按压,如此循环持续5min。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持及协同助力作用。同时配合患者腹部呼吸,意念集中在小腹部,如果治疗结束患者有小腹部温热的感觉效果最佳。
1.3.3 西药组 口服布洛芬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39;成分:本品每片含布洛芬0.1g,每次0.2g,日三次,疼痛发作的第一天开始服用,连服三天,连续3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相关数据。
1.3.4 空白组 不做任何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痛经症状评分 0分:无不适;1分:轻度不适;2分:中度不适;3分:重度不适。
1.4.2 痛经腹痛程度评分标准 采用国际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痛经腹痛的疼痛程度。
将疼痛程度用0~100表示,0表示无疼痛,100表示剧烈疼痛,受试者根据个人疼痛感受选择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的数字。
患者根据量表评价自己的疼痛程度,在对应的刻度(精确到mm)划↓到读数处横线,并注明读数。
2.1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全部用(S)表示,正态资料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2 三组基线情况比较 为确定三组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分别对三组的年龄、病程、治疗前VRS评分、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等进行了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具有可比性。
2.3 试验结果 试验前后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
表1 三组试验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经t检验,十七椎组、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十七椎组和西药组比较△P<0.01。
试验前后三组痛经症状评分的比较
表2 三组试验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痛经,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是青春期少女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十七椎为经外奇穴,又名“腰空”。古人以第一胸椎为一椎,第五腰椎为十七椎,穴在其棘突下,故名十七椎。《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载:“灸转胞法……第十七椎,灸五十壮。”记载十七椎穴治疗的疾病是转胞,其病位与痛经都是在子宫,因此十七椎应该也可以治疗痛经。从经络上讲,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督脉贯脊属肾,足太阳膀胱经循膂络肾,从腰中下挟脊。十七椎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所过之处,按揉十七椎,可疏通三经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此外,十七椎穴是盆腔所在,与胞宫相近,按揉可以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临床报道十七椎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单穴[4]。所以本课题选用了十七椎作为主要穴位。再者,推拿镇痛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量医学实践的证实,其主要作用机理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大脑皮层中枢干扰学说。该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抑制反射,当疼痛冲动传入至脑中央后回时,可被来自其他部位而达到大脑同一部位的第二个冲动所抑制。换言之,推拿手法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等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达至大脑皮质,并和疼痛信号同时在中枢、皮质内相互干扰,反射性地使疼痛信号减弱或消失,达到镇痛作用[5、6]。
虽然临床上也有关于针刺或按揉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报道[7、8],但是大多数涉及到十七椎的临床资料的样本量较小,或缺少随机对照,或随机对照的方式方法交代不明确,使其治疗方法不利于筛选和推广,治疗效果不具备权威性。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设置按揉十七椎组和西药组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改善和腹痛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证实了按揉十七椎就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使这种方法能够在学校内推广,第一能够解决很多女生每月必经的痛苦,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第二能够激发大家对传统中医,尤其是针灸推拿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0,15(4):219.
[2] Jamieson DJ,Steege JF.The prevalence of dysmenorrhea,dyspareu nia,pelvic pain,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p-rimary care practices[J].Obstet Gynecol,1996,87:55.
[3] Davis AR,Westhoff CL.Primary dysmenorrhea,in adolescem girls and treatmentwith oral contraceptives[J].J Pediatr Adolesc Gyne col,2001,14(1):3.
[4] 马玉侠,衣华强,孙玉国,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现状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359-361.
[5] 周华龙,周伟,曹庆湘.推拿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J].按摩与导引,2003,12(6):19.
[6] 韩国伟.推拿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1,17(2):56.
[7] 王强,张萌萌,王勇等.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390-392.
[8] 刘键,姚万霞.腰骶部推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52-53.
R771.5;R244.13
A
1008-4118(2011)01-0039-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1.26
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