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萱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是我国沿海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其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历史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本文回顾了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发展现状,以期对后续研究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有一定借鉴作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我国现代成人教育随之产生。我国成人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教育落后,政治斗争此起彼伏。因此,比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起步晚、发展慢,而且其兴起的直接原因亦有所不同,主要是为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当时我国各地,包括广州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为了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各地也纷纷响应党的相关政策的号召,办起了成人高等教育院校。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夜大正式招生,更是标志着新中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正式创立。此后不久,成人函授教育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响应之下纷纷建立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对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广州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办起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并把成人高等教育正式纳入了广州市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1965年,全国已有各类成人高校964所,在校学生412616人,专任教师8493人。①
“文革”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同样,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停滞不前,其中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挫折,据1972年的统计,成人高等学校由1965年的964所减少到195所,减少近80%,在校生仅为1965年的4%。高等学校附设的夜校部和函授部全部被迫停办,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并没有完全的停止不前。1968年9月,上海机床厂首先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随后全国各地工矿企业也相继仿办,这部分工人大学的创办主要是以培训当时工厂在职工人的工作技能为目标的,但他们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时的人才培养也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但由于1973年以后,国务院科教组推广“七·二一”大学的所谓经验,全国许多工矿企业纷纷仿效,一时间办学无要求,教学无规范,质量无保证的“七·二一”大学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据1974年统计,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包括“七·二一”大学在内共有3158所,1976年猛增至46810所。在校学生达262.9万人,平均每校学生56人,相当于中小学的一个班。②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广州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以“七·二一”大学为发展主体的特殊模式,几乎每个“七·二一”大学的成立都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
一方面,自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又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曾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不断强调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确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此后,我国各地迅速恢复“文革”以前已有的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夜大、教育学院等。另一方面我国对“文革”中建立起来的“七·二一”大学进行整顿,对符合条件的,经调整后改称职工大学或职工业余大学,同时为满足广大工人、农民、干部、教师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新的形式也相继产生。③1978年以后,我国各地在国务院的倡导下,纷纷办起了广播电视大学,截止到1979年8月,全国共办起了29所广播电视大学。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为进一步解放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国家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体制。至此,普通高校的函授、夜大、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的成人高校构成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以后,全国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热潮。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使经济建设隔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决策。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进一步认识到,要使经济和社会持续、高速、健康地发展,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必须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1992年8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 《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该《意见》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成人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及十项政策措施。此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大力发展。1997年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数272万人,招生数100万人,同期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在校生数317万人,招生数100万人。从学历教育来看,成人高等教育已接近或相当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数量。1998年在校生282万人,招生数100万人,1999年在校生305.49万人,招生数115.77万人,招生数比1998年增加16%。
在这一段时期之中,广州的成人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学方式开始趋向于多样化发展,学生群体也不再只是局限于为谋求技能而进行学习的学生群体。在这一阶段更多出现的学生群体是一些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而进行学习的人群。
近年来,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据统计,2000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93所,位居全国前7名;普通高校招生和成人高校招生共20.6万人,在校生50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至2000年,经调整后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有41所,有近40所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开设专业达300多个,在校生20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年有47万人报考,报考科次达113万。基本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科类、多功能,结构比较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共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达50万人,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生13万人,还有近千万人接受了各层次的专业证书、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促进广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就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无论是报读人数、招生人数、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广州都是整个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排头兵”。截至2009年,在广州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156685人。④
图1 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招生人数情况(2003—2008)
图2 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人数情况(2003—2008)
图3 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学校毕业人数情况(2003—2008)
以上图1、图2、图3对广州近几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情况作了一个很好的展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广州近几年在成人高等教育总体上的发展状况是良好的,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基本上以几倍或几十倍的数量在增加。但在发展中期却出现了一些状况,如2006年广州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良好的情况之下,出现了毕业人数锐减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2003年招生人数减少,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当年的非典流行,拖延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业的完成情况,而在2006年之后的几年里,广州的成人高等教育又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未来十年,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广州市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等人才,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格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广州市,区域人才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区域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匮乏。在中长期规划中,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仍是地区人才规划的主旋律。
在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中,我们应注重推动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学习者对新知识的需求程度较任何社会更为强烈,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应更注重对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在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工作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理论深度,而且应注重知识的普及程度。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依托一批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培训基地。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拥有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注释:
①莫灼英,刘春江.试论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J].科技信息,2008,(24):126-128.
②③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思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116-119.
④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9:23-30.
[1]莫灼英,刘春江.试论中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J].科技信息,2008,(24):126-128.
[2]余小波.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思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1):116-119.
[3]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09:23-30.
[4]韩兆洲,安康.广东经济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10,(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