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燕,曾召田,张锦锦
(1.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长沙 410002;2.广西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宁 530004)
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涉及到铁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准确地检测出隧道施工质量隐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过去隧道衬砌的工程质量检测主要依靠打钻取芯进行抽样检查,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随机抽样,随意性大;二是成本高、工期长;三是容易对被检物造成损坏。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运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工程结构物的质量进行无损检测。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这种技术在铁路工程检测中已日臻完善。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隧道的衬砌厚度、密实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工程质量的评价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本文结合近几年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的工程实例,简要介绍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现场检测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隧道检测中典型的雷达波形图像,以探求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的效果。
地质雷达应用脉冲电磁波探测隐蔽介质的分布:向被测物发射高频宽带短脉冲电磁波时,电磁波遇到不同介电特性的介质就会有部分返回,接收反射波并记录反射的时间;根据接收到的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图1(a))。脉冲波走时t(ns)为
式中 x——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一般是固定值(m);
v——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利用已有数据或测定获得(m/ns)。
z—— 目标体的深度值(m)。
当发射和接收天线沿物体表面逐点同步移动时,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见图1(b)。
图1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
地质雷达法检测内容主要为隧道衬砌混凝土密实性、脱空及厚度等。相关介质的物理参数见表1。从表1中可知:衬砌混凝土与围岩(花岗岩、砂岩、黄土等)之间存在着物性差异;缺陷部位衬砌混凝土被水或空气充填,与密实的混凝土的物性有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隧道检测天线的频率为400~1 000 MHz。频率高的天线,精度较高,能量衰减较快,
表1 与隧道衬砌相关的介质的物理参数
探测深度较浅;频率低的天线,精度相对较低,能量衰减较慢,探测的深度较深。因此,选用天线时,应根据隧道衬砌设计的厚度及检测要求而定。如果建设方对厚度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频率为900 MHz或1 000 MHz的天线,如果建设方不作具体要求,一般采用400 MHz或500 MHz的天线。
隧道检测一般对拱顶、拱腰、边墙及隧底4大部位进行检测(见图2)。准确地说,拱腰测线应布置在起拱线1 m范围内,边墙测线有两种情况:①对直墙断面,应在边墙的中部和墙脚1 m范围内各布置1条测线;②对曲墙断面,应布置在边墙脚1 m范围内。
目前由于受经费限制,无论是直墙断面,还是曲墙断面,一般只进行3条或5条线的检测。因此,在检测前做好计划,对每个检测部位都应做到均衡布置测线,使检测结果能够较全面地反应工程整体质量分布情况。
图2 雷达测线布置示意
为了保证时间剖面上各测点的位置与实际检测里程的位置相对应,在隧道边墙上,每5 m或10 m作一个标记,标注里程以供核对。同时,应尽量使天线匀速移动,即使是采用里程轮,也应对记录的里程与实际里程进行核对。特别是曲线隧道,边墙里程与线路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修正,或给出边墙里程与线路里程对照表。
现场数据采集时,应特别注意核定采样窗口长度和增益点设置、选择显示效果,同时应观测现场记录,它是资料解释的基础。因检测中有些环境干扰信号被同时记录下来,如电线杆反射、侧面墙反射、金属物品反射等,如不参考现场记录很容易将其错判为地下异常体。现场记录的要点是把那些可能产生反射干扰的事物都记录下来,注明其性质、与测线的距离、位置关系等。
检测时,需将发射和接收天线与隧道衬砌表面密贴,沿测线滑动。
雷达数据的采集是分析解释的基础,数据处理则是提高信噪比,将异常突出化的过程。首先对现场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定标点的编辑、文件头参数设定及距离均一化。经过预处理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化信号处理。
初始数据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压制干扰信号的能量,提高雷达信号的信噪比,使雷达图象更易于识别地质信息,清晰地反映地质现象,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解释结果。
地质雷达图像的解释有定量和定性两种。定量解释主要是对衬砌层厚度进行判定,定性解释主要是对混凝土内部空洞、裂缝、胶结质量等衬砌质量及其形态规模进行判断。
衬砌层厚度的判定主要是界面的追踪及电磁波速度的确定。电磁波波速与混凝土的潮湿程度及凝期等因素有关。在隧道检测中,计算各衬砌层的厚度时一般取介电常数εr=6.4。
对混凝土内部的衬砌质量情况,主要根据电磁波波形、振幅大小及电磁波同相轴连续性的好坏来进行判断。当衬砌层内胶结良好,或衬砌层与围岩之间接触良好,无脱空时,雷达图像上表现为雷达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反之,在雷达图像上会表现为反射能量强、同相轴连续性较差,甚至产生双曲线形态等异常现象。
不同的隧道,由于其施工参数不同,混凝土内部的衬砌质量不同,其雷达检测的时间剖面差别很大。但各种雷达图像的特征也有其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了各种异常形态的特征,就能对各种隧道检测异常进行准确地判断。本文根据近几年在广西洛湛线、湘桂线、南广线、贵广线等几条铁路隧道的检测结果,对各种典型的雷达波形特征进行分析。
当二次衬砌与初次支护混凝土胶结良好,初次支护与围岩之间紧密接触,无脱空等异常现象时,雷达信号反映为同相轴连续性较好,二衬、初支、围岩三者之间的反射界面连续清晰,振幅相对稳定。在完整围岩内部,反射振幅明显减弱,频率明显降低。雷达图像平直部分,表示衬砌接触界面平整。雷达图像起伏状况,直观地反映了衬砌厚度的变化。根据这种时间的变化及混凝土的相对介电常数,即可计算出各段衬砌层的厚度,从而判定衬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边墙衬砌正常反射
不密实的衬砌混凝土体在地质雷达剖面图上波形杂乱,同相轴错断,如图4。
图4 边墙不密实
由于空气和衬砌、围岩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更为明显。当隧道衬砌和围岩之间存在脱空区时,由于不同介质的电磁差异而产生的地质雷达反射波波形畸变更加明显,如图5。
这种形态一般在洞口附近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衬砌支护的明洞段或围岩类别较低段。衬砌中钢筋对雷达信号的反射主要表现为由多个强信号亮点组成的较规则的梳状。图6为隧道进口段检测到的钢筋分布图。
图5 拱顶局部脱空
图6 进口段边墙钢筋反射
地质雷达法具有无损、高效、直观、精确等优点,能真实地反映衬砌、围岩及其之间的空洞和缺陷,快速准确地找出隧道衬砌的质量隐患,可作为控制和评价工程质量的检测手段。
近几年,地质雷达已广泛地运用于对广西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但是,由于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测试规程,各检测单位均根据各自的经验进行处理分析。如果处理不当,易使建设方对雷达检测结果产生误解,限制了雷达检测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测试规程和评判标准发挥雷达检测应有的作用。
[1]李大心.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大心.探地雷达方法与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钟世航.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衬砌中的几个问题[J].物探与化探,2002,26(5):403-406.
[4]薄会申.地质雷达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417—200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