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学斌
政策环境: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可靠保障
■ 田学斌
当前,我省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沿海地区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发展思路已经清晰,关键是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行政服务职能,为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提供强力保障。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就是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增长。二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为地区专业化部门(主导产业)的置换,即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原有产业的升级。
我省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总量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较低,对腹地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低,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能力弱,外向型经济比重还比较小;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临港区域交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较低,亟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足,尤其是缺乏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本质上,沿海地区发展,与其他任何地区发展一样,都与要素禀赋结构密切相关,而在地区产业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政府职能发挥和政策环境优化程度,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
政策环境也是生产力。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就是优质生产要素、新兴产业聚集的过程。但是,劳动力、资源、技术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产品,必须经过组织和制度的保障才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转化为营业收入和企业利润。因此,政府及其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推进资源转化为产品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政策环境是优质要素聚集、新兴产业聚集的可靠保障,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沿海经济隆起带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比较优势,建立有效政府,优化政策环境。
如果把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看做一个整体过程,那么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作用和影响这一整体过程的所有公共政策的总和。从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协调机制、科技人才政策等等。从范围来看,它包括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
对于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这一过程来看,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可以视为给定的外生变量,属于大环境,国家“十二五”规划作出“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组成的河北沿海地区将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大规模聚集生产要素,加快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赢得了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
从中环境看,河北“十二五”规划把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四个一”战略重点打造,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决心前所未有,在新兴产业发展、用地计划、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企业注册等方面,省里对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撑强度前所未有。
从小环境来看,地处沿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在各自“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了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战略部署和主要政策,涵盖面广,优惠力度大。例如,唐山市提出,以“两极”(曹妃甸新区增长极、市主城区增长极)率先突破,促进“三带”(沿海经济带、平原经济带、山前经济带)跨越发展,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加快把唐山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秦皇岛市提出,要全力打造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滨海名城。沧州市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强力推进沿海强市建设、打造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隆起带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率先崛起这个主基调,抢抓机遇,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整体上看,大中小环境都非常有利于沿海隆起带建设。
如果说大政策是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战略支撑的话,健全的政策配套及执行机制就是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关键推动力。
一是要强化沿海发展共识,形成全民开发开放热潮。要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勇于创业创新的沿海意识,统一发展共识,增强发展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以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共识,在沿海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从设区市、县(市、区)到乡村,从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到企业、居民的全民总动员的发展氛围,形成一种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开放开发热潮。
二是要强化实绩用人导向,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摒弃陈旧的论资排辈、单纯年轻化和就地选才思想,面向全省、全国甚至全球招聘重要机构、关键岗位的重要领导干部,坚持以实绩选人用人的导向,建立与贡献和业绩挂钩的干部选用机制,营造干部公开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充满弹性的用人机制,把勇于任事、善于谋事、能够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强化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的党政人才支撑。
三是要强化人才优先发展导向,形成人才培育引进的新机制。各地各部门必须解决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重视人才有口号无政策、有政策无力度、有力度不落实等问题,突破“本地人才往外跑、引进人才留不住”的怪圈,切实围绕人才成长的薪酬待遇、研发资金、科研助手、住房条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事业发展平台和生活条件等具体问题,全面优化人才培养引进环境,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人才成长机制,夯实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人才基础。
四是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形成全民创新创业动力机制。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企业是主体。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必须强化“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全面建立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制止向企业摊派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上台阶,形成全面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五是要强化政策落实,形成政策执行科学有效机制。一是制定好实施细则,做好任务分解和职责分工到个人,建立结构合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政策在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依法公开、协调督导和问题处理。二是严格落实好政策。实施细则确定的同时,就要建立制度执行检查监督机制,领导带头落实政策,各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都要不折不扣、不讲条件地认真贯彻,严格落实,对于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责任机构和个人,应当严肃惩处。三是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政策一经出台,就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有利于给各机构和个人提供稳定的执行预期,是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然而,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有必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解决,加强对新形势和新变化的调查研究,适时对现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