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馥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白城 137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外消费者对绿豆这一传统食品特有的清凉解毒药用保健功能倍加青睐,绿豆及其加工产品需求呈现旺盛增长势态,为绿豆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这一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创汇产业,是吉林省白城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吉林白城市种植绿豆历史悠久,是全国绿豆著名产区之一,地级市生产规模居全国春播绿豆面积之首。绿豆具有的适播期长、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恰好与白城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相适应,成为抗旱能力较差的生产区域发展适应农业、避灾农业、特色农业的首选作物,其比较效益明显优于其他作物,已经占据了种植业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了稳定的生产规模。2000年以来,全市每年绿豆播种面积都超过6.67万hm2,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8万hm2,总产量10.7万t,均占全国春绿豆生产的1/4。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通榆县和洮南市西部沙岗地一带的乡镇。2007年,洮南市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予 “中国绿豆之乡”称号。
白城独特的自然资源,铸就了绿豆的优良品质。8~9月份昼夜温差达14~15℃,有利于绿豆营养物质的积累。秋季干燥的气候特点,有利于绿豆的干燥及着色。同时,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传统的耕作方式,化肥、农药的低投入保证了产品自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所产的绿豆以粒大饱满、色泽鲜绿、营养丰富、绿色安全等特点享誉国内外市场。无论是从感官上看,还是从理化特性上分析,白城绿豆都是一支独秀。比山西大同、陕西榆林等地生产的绿豆光泽度好,粒形整齐,千粒重超出近10g,粗蛋白含量高1个百分点,粗淀粉高近2个百分点,营养丰富、食疗两用等特点在白城绿豆上表现的更加充分。正因如此,白城绿豆于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
白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杂粮杂豆交易集散地,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绿豆经销方式已由过去自发、松散的农户家庭经营逐步走向集中、规范的专业市场交易,2010年,全市杂粮杂豆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9个,其中洮南市杂粮杂豆贸易市场已经发展为全国第二大杂粮杂豆专业批发市场;经销绿豆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千万元以上的经销企业达41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52家,年经销总量12.5万t(汇聚周边地区2.5万t)。白城绿豆在我国绿豆贸易出口中占有绝对优势。统计资料显示,吉林省历年来是我国绿豆出口份额最多的省份,实际上是白城绿豆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占据主体地位,外销比例达90%,出口量占全国绿豆出口总量的38%,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目前,白城市70%优质绿豆用于国内外市场生产绿豆芽菜。因其具有生产过程简便、生产周期短、繁殖系数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既可以迅速弥补市场蔬菜紧缺,又是解决远程航海和航天吃菜问题的理想品种,市场占据份额一直比较稳定。另一方面的加工热点是制作传统食品,主要有绿豆粉丝、绿豆凉粉、绿豆糕点、绿豆沙等,虽然久销不衰,但生产规模较小。近年来,我市绿豆精深加工开发进程加快,绿豆米、绿豆淀粉、绿豆酒、绿豆饮品等新兴产品相继面市。特别是洮南市百群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攻克了颗粒沉淀和氧化变色难关,研发出绿豆功能性饮料投入市场,绿豆加工产品呈现多样化,产品消费向便捷化方向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准备引进绿豆酒、绿豆粉丝生产线。整体上看,该市规模以上绿豆经销型企业开始向加工型企业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为全市绿豆产业的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是东北地区从事绿豆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是吉林省绿豆品种区域试验的主持单位,已经先后培育出绿豆522、白绿6号、大鹦哥绿935、白绿8号、白绿9号、洮绿3号、洮绿9346等绿豆品种。其中,绿豆522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兴安盟、哲盟、赤峰、山西大同和陕西靖边等省区大面积推广。白绿6号、白绿8号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制定了 《白城绿豆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绿豆种子质量》、 《绿豆品种白绿6号无公害栽培模式》、 《绿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绿豆系列标准。承担了吉林省科技攻关课题 “绿豆施肥规律与技术研究”和 “绿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目前,正参加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的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这是出口贸易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在直观上表现,变色豆、异形豆、褶子豆以及等外豆由过去的2%左右增加到5%以上。整理过程只能靠人工挑选,既增加出口难度,又增加经营成本。在品质上反映,导致生产芽菜时出芽不齐,保质期缩短,容易发生腐烂。日本客商在进口取样化验中,已由过去抽取绿豆样品改变为抽取产地土壤样品,很多日本客户委托该市供货企业指定收购内蒙突泉生产的绿豆,说明该市绿豆品质下降问题已经涉及市场的严重程度了。造成该市绿豆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以商品豆代替种子现象普遍。目前,全市还没有建立大规模的优质绿豆良种繁育基地,专业良种供应体系不健全,90%以上的农户还是把所产的商品绿豆留做下年的生产种子,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二是重迎茬种植加剧。近年来,受市场价格的拉动和严重春旱的制约,通榆和洮南两大绿豆主产区重迎茬种植问题相当严重,致使病毒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产品品质。据调查,绿豆携带根腐病菌是导致绿豆芽菜腐烂的根本原因。三是栽培管理粗放。过去该市是把绿豆作为一种填闲、补漏、救灾的农作物,传统种植习惯中逐渐养成 “虐待性”的生产方式,中耕铲趟不及时,水肥投入不到位,成熟度及着色不好,单产水平比较低。
鉴于绿豆芽菜这一绿豆主导产品的特殊性,该市目前及以后在本地都不可能充分发挥绿豆芽菜的生产优势,从而难以获得较高的效益优势。而且,绿豆凉粉、绿豆糕点、绿豆沙等传统食品目前还是依靠家庭式小作坊加工,主要是季节性供应当地市场需求,消耗原料少,产品档次低。其他领域的绿豆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刚刚起步,生产技术有待完善,产品销售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该市开发绿豆精深加工产品面临两个方面困难,一方面是开发信心不足。做绿豆贸易具有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市场形势好可以多做,市场不好可以少做或不做。而开发绿豆加工产品不但投资规模较大,而且开发和培育市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重重,没有政府的强力扶持,投资者对开发加工产品没有信心,大多数企业仍然把绿豆贸易作为经营热点。另一方面是缺少技术依托。长期以来,绿豆研究没有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加工产品始终是依靠企业自主或企业联合科研院校研发,由于受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精深加工产品在一些关键性技术上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严重制约绿豆加工业的发展。目前,有投资愿望的企业在国内很难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机械设备直接运用于生产。
白城绿豆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备受经销商青睐,在销售渠道和价格上,理应占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但多年来,该市近500户绿豆经销企业形成了各自为战的经营心态,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企业之间相互压价、薄利倾销等行为愈演愈烈,严重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各级政府没有倾力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把白城绿豆这一强势品牌做响,企业经营者品牌保护观念淡薄。久而久之,把原本身价高贵的白城绿豆卖成了大路货,没有借助产量和品质优势创造出更显著的效益优势,换句话就是好东西没卖上好价钱,绿豆产业整体效益较低。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必要而有效的组织过程。由于多种原因,该市还没有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完善、作用发挥显著的绿豆产业组织管理体系,不能对各企业进行有效组织和指导。
这是做大做强绿豆产业的基础和生命线,必须引起各地高度重视。一要加快绿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采取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措施,鼓励和扶持农业科研育种单位与绿豆加工、贸易骨干企业以及种植规模较大的村镇,通过利益联结紧密的订单形式,建设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绿豆良种繁育基地,提高全市绿豆良种供应能力,有效解决以 “粮”代种、品种混杂退化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全力支持科研单位抓好绿豆良种选育工作,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二要全面提高科技栽培水平。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重、迎茬种植。在通榆、洮南等春旱严重区域内,重、迎茬种植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情况下,要通过依靠增加生产科技含量,预防和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达到提高单产水平和产品品质的目的。科技推广部门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绿豆栽培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更新广大农民广种薄收种植观念,提高科学种植绿豆的水平。要特别注重抓好优良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的普及应用。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开发货真价实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要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绿豆虽然耐干旱、耐瘠薄,但适宜的水肥条件仍然是提高产量、品质以及效益的重要前提。要通过整合财政项目、扶贫开发项目、抗旱水源工程项目等途径,支持主要产区的重点乡村、重点地块合理增打一批抗旱井,确保绿豆需水关键时期得到及时灌溉。
这是白城绿豆产业实现优化升级的突破口。一要大力发展异地带料生产绿豆芽菜企业。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借鉴通榆新域公司的做法,在国内大中城市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联合办厂,异地带料建设芽菜生产企业,增加绿豆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二要扩大绿豆初级产品生产规模。开发绿豆初级加工产品投资小、技术要求水平低,是该市绿豆加工起步阶段的投资热点。缅甸不是绿豆生产大国,但已经成功走出一条加工初级产品出口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发展之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要重点选择一批绿豆加工骨干企业,运用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补助、提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不断扩大绿豆米、绿豆淀粉、绿豆沙等初级加工产品生产规模,将白城由绿豆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成为绿豆初级产品加工基地。三要加速绿豆新产品研发。要把充分挖掘和利用绿豆特有的消暑解毒功能作为开发重点,列入全市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在领导力量和资金筹措上,全力扶持洮南绿缘饮料厂、洮南物资粮油集团等企业与高等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完善绿豆饮品生产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饮品。要加大 “引资引智”力度,以市工业园区、各县 (市)工业园区 (集中区)为载体,发挥园区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力,引进域外生产企业来白投资,借助知名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开发绿豆系列加工产品,实现精深加工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要积极寻求国内实力较强的科研部门合作,加快研发绿豆在食品以外领域的利用空间,努力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梯次开发格局。
这是变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的必要过程。一要规范经营秩序。由市农委协调,在洮南市、通榆县重点选择部分骨干企业联合发起,组织、创建白城市绿豆产业协会,依靠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解决产业发展中品牌整合、技术合作、开拓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要扩大消费群体。要利用各种展洽会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绿豆及其产品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提高社会认知度,不断扩大消费群体,增加市场份额。依托白城农网或白城绿豆研究所建立白城绿豆专题网站,吸引龙头企业、种植大乡、营销大户加盟,广泛传递产品供求、技术研究等信息,指导产业健康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三要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宣传部门要制作一部绿豆产业专题记录片,借助国家级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提高白城绿豆国内外市场影响力。采取行政手段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名牌产品。要加强协调工作,把白城绿豆地理标志产品这一殊荣有效地利用到出口贸易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白城绿豆身价,变资源优势为效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