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连任 李书祎
2010年6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生猪收购价格已回到养猪户成本价附近或以上。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卖只猪得亏上百元”的销售低谷终于画上了休止符。生猪价格在2010年经历了7月的高涨、8月的小幅波动后逐渐走入了9月的平衡稳定当中,9月猪粮比在6.15~6.25∶1之间小幅波动。10月7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千克12.45元,猪粮比为6.42∶1。养猪人期盼已久的涨价、盈利时期终于来临。
猪价不断攀升让养猪人看到些许希望,不过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担心猪价还要再次下跌,恐慌心理导致补栏减少甚至退出养猪业。在恢复盈利之后,面对抉择时,养殖户应清晰的看清大势,分析市场行情,客观、理性的面对养殖出路。
2010年上半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我国冰雪灾害、旱魃施虐、低温持续、养殖低迷等;国际灾害连连、危机四伏、贸易壁垒、债务危机等,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生猪价格跌破盈亏平衡点,猪肉价格占据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约3%的比重,业内专家称,肉价不应占据这么高的比重,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在食品消费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小。居民消费生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产品需求也将呈现多样化,不紧跟需求的变化,盲目扩大生产,劳动价值将会大大打折。另一方面,生猪疫情的不确定性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更为消极的影响是居民出于担心,减少了对猪肉的消费。
猪价下跌,农民心痛,政府心痛。政府痛下决心,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养猪补贴、冻肉收储等工作的有力开展,似一剂良药,最大程度的调剂了市场供需矛盾,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这为养殖户适应市场,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提供了可能。
城市和农村经济活动的日益紧密,城市消费带给农村的商机也多了起来。但风险与机会并存,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也加大了赚钱的难度。市场在变,产品需求也在变。当再一次面对居高不下的猪肉价格时,冷静对待更好地把握投资节奏,是最好的选择。过去的终归过去,但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伤痛。痛过之后要清醒明白,如何懂得市场,在未来的竞争中必将会更加游刃有余。以“猪肉价格的损失”换“顺应市场,规避投资风险”的能力。相信随着市场预警机制的不断完善,养殖户风险和市场意识的不断增强,那些曾经的伤痛也不会再来!这需要不断学习,深入学习,关注市场、分析市场需求,才可能在莫测的市场变幻中把握自己的“钱景”。
2010年在持续半年的低迷亏损期之后,从6月下旬起,猪肉价格终于一改2010年以来的“颓势”,出现小幅上涨。7月中旬开始快速回升。据权威部门统计,7月2日,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为每公千克18.3元、16.8元。6月中旬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涨势较明显,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3.3%。从各省区市来看,70%省区市猪肉价格高于2009年同期,其中上海、重庆猪五花肉价格同比涨幅居前,分别为18.7%、18.3%;上海猪后臀尖肉价格同比涨幅为17%,海南、青海猪肉价格仍比2009年同期下降7%~13%。7月5日分析数据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强劲涨至5.27:1,较上一周增加了4.06%。到7月17日,全国出栏肉猪价格每千克平均价涨至11.61元,同比上涨9.84%;全国仔猪价格平均价格为每千克18.03元,上涨7.71%。受其影响,下游流通、屠宰、零售环节利润同样出现触底反弹势头,生猪流通、屠宰以及猪肉零售环节利润也都有所增加。养殖户每头生猪盈利100~200元。
7月属于高温天气,高热量的猪肉销量本来就是淡季。但2010年的情况却一反常态,猪肉价格却一路走高。这不禁让许多养猪人士喜出望外。
除高位、季节对肉品消费的持续性抑制以外,进入8月以后,我国生猪养殖效益收窄,使得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加速出栏。加之在饲料成本持续性抬升的综合影响之下,养殖户的补栏热情受到了一定抑制。8月猪价持续回落,加速了部分地区的生猪出栏。7月下旬以来,我国猪粮比价连续5周回落,生猪盈利区间收窄,如河北、山东以及东北等地,一度触及每吨300~400元的底线,高额引力已较为罕见。
养殖意愿也出现一定分化。8月我国猪价高位回落使得部分规模企业出栏意愿逐步增强,因经历了上半年我国生猪价格的持续性回落,部分养殖企业对于下半年我国猪肉消费水平以及节日期间集中出栏等因素有所担忧,如山东、河北、江西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型养殖企业加速处理的情况。
生猪补栏放缓,母猪存栏水平继续下降。8月我国整体生猪补栏意愿转淡,令我国仔猪价格随毛猪同步回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品种仔猪价格由前期每千克22~36元回落至每千克16~32元。同时,养殖户对于母猪补栏显得更为谨慎。上半年猪市低谷,对于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的影响仍在持续。据农业部数据显示,3~7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持续5个月下降,除养殖户补栏谨慎以外,如7~8月期间高热疫情也导致吉林、安徽、湖北等地母猪存栏水平进一步下降。同时,养殖户对于持续态势的思路成本依旧存在一定顾虑,尽管我国猪市早已走出亏损周期,不过,猪价走势与饲料成本所形成的背离,也成为部分企业加快大猪出栏的重要原因。
9月的猪市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生猪价格在经历了7月的高涨、8月的小幅波动后逐渐走入了9月的平衡稳定当中,猪粮比在6.15~6.25∶1小幅波动,只有在行情处于稳定的状态时,养殖户才有盈利的可能。
消费旺季到来,猪市达到供需平衡状态。据农业部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8月底,我国生猪存栏44 180万头,较7月上涨0.41%,较2009年同期下降3.57%,能繁母猪存栏4 580万头,较7月下降1.08%,较2009年同期下降4.9%。随着天气的转凉以及节日的到来,逐渐进入猪肉的消费旺季,生猪存栏的上涨弥补了需求的增加,没有造成猪价大幅度的上涨,同时由于存栏的涨幅有限,仍然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因此也没有造成供过于求的场面。
政策的调节。在生猪价格低迷时,政府曾连续5次采取冻肉收储政策来维持生猪市场的稳定,致使猪市恢复到盈利水平;由于消费需求增加,政府为了再一次维持猪市的稳定,采取了冻肉发放的政策,及时保障了市场供应的充足,维持市场的平衡稳定。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0年10月5日,山东猪粮比已经连续多周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上。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全省25个集贸市场的价格定点监测,截至2010年第39周(9月27日~10月3日),全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千克为12元,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涨5%。山东部分养猪户反映,国庆期间生猪价格较为合理,一头猪能获得100~200元的利润。业内人士预计,受饲料价格较高、天气转冷、猪肉消费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山东生猪价格今后可能还将小幅上涨。
消费量大大增加。2010年1~9月没有出现影响消费者情绪的重大意外事件,在政府的严格调控下,此前经济学界预期的“通涨”到目前仍处于较温和的形态。蔬菜粮食虽涨幅较大,但由于低价猪肉在菜蓝子中的比较优势,反过来促进了猪肉的消费量。粮食的上涨大幅提高了饲料成本,幸好2010年豆粕价格的平稳对冲了部分压力。在贫困人口较多的国家,社会劳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对日常消费品的消费促进作用最为有利,因为人们最先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大众消费食品的猪肉,当然首当其冲地成为受惠品种。特别是农民工收入提高,这部分资金最终回流农村,提高了农村的日常消费购买能力,对猪肉的消费也构成了有利影响。在猪肉价格便宜和社会消费能力提高的双重影响下,猪肉消费量弹性大大加强。
生产者的信心没有被彻底摧毁。2010年2月下旬~10月初,猪价一直在“预案”黄色警戒线以下运行了近4个月,但从各种迹象可以看出,养殖者的信心并没有被彻底摧毁。最明显的依据是绝大多数地区猪价并没有低于肥猪价格,甚至不少地方仔猪价格还一直在高位运行;由于仔猪价格仍然坚挺,所以母猪饲养环节尚未出现亏损,各地还未出现大量宰杀母猪的现象,各地种猪生产场也没有明显的滞销情况。
现在坚守的猪农,主要是在政府补贴扶持政策下新建的一些猪场、外行业介入的猪场、误认为抄底的猪场等,再加上2009年春季的短期亏损,下半年很快得到了弥补,而2010年猪价虽然在盈亏平衡线附近运行时间较长,但猪粮比价在5.5∶1以下区域运行的地区不多,少数地区短期在4.5∶1以下运行,时间也不是很长,而且最后几个月猪肉消费需求一般比前几个月平稳,所以猪价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三季度出现了小幅回升,这也会激起猪农们无限的遐想。因此,猪农的情绪,目前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少数因疫病或管理技术等原因无法继续经营黯然退出,大多数还在期待中延续。